“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线上精准教研的思考
2021-12-01赵玉英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赵玉英(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推广,课堂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全面展开,为“互联网+教育”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在此背景下,教研活动开展的方式也得以丰富和更新,视频直播教研、远程协同教研、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研等多种形态的教研方式,也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教研新方式,对于增强教学的指导性、持续性、准确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以线上方式开展精准教研工作的实施路径,以期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品质,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线上蹲点,开展“蹲点式”教研
传统教研活动中,效果较好的方式是线下深入到教学一线的教研方式。深入学校与师生中间,情况了解相对深入,方案策略更加有效,教研指导更加精准。但限于工作时间、区域距离限制、兼职其他工作任务及不同学校的实际状况,能够真正落实的线下深入教学一线的教研活动相对较少。
采取线上“蹲点式”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减轻了教研部门与基层学校双方的压力,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与时间,使教研活动可以以更加轻便的形式展开。线上教研方式有效解决了教研活动时间有限、地域限制等诸多问题。
一般来讲,线上教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线上服务指导。充分发挥教研部门政策研究、业务指导、教学服务等职能,为教师提供科学、精准的教研指导,解决线上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2.线上观课研课。听课范围涵盖基层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课型,并且每节课后都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3.线上蹲点教研。对重点指导的基层学校、学科、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线上“蹲点式”精准教研活动。教研员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跟踪听课、评课、议课、交流、研讨;4.线上交流展示。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分享成功的教研指导方案。
在线上蹲点教研过程中,教研部门以线上形式深入课堂,了解师生教学实况;深入备课组,了解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深入不同基层学校,了解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些都有助于获取第一手的精准的教学实际情况,便于下一步更加精准地开展教研工作。
二、数据诊断,实施“诊断式”教研
教研部门通过采取线上问卷、线上交流等方式与教师沟通,第一时间获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应对策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调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达成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梳理良好的教学方式途径等。
开展“线上诊断式”教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线上调研阶段。教研部门根据预设研判,确定调研的问题和内容,通过“问卷星”等形式下发给基层的学校、教师、学生,收集各方面的意见。2.开展线上座谈。教研部门拟定座谈交流会的内容、各类问题的定量收集表,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集相关的教师交流研讨,反馈教学问题,并记录到调研定量表之中。3.数据分析处理。回收调研问卷和座谈会定量表,利用电子表格统计各项数据,精准了解教学中师生存在的各项问题,做好数据回收记录表,以线上方式公布给基层学校和相关教师。4.开展线上“诊断式”教研。教研部门根据教学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听取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诉求,以线上方式开展“问题——研讨——方案”的“诊断式”教研工作。
调研问卷的形式由于不记名,更能提高回收问题的精准性。线上座谈可以扩展到每位相关教师,扩大调研面,有助于收集更多的数据。定量调研表和教学问题的数据回收统计,使教学问题得以数据方式呈现,既便于教学单位和教师以直观的方式了解问题,也有助于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更加精准地研制解决方案。
三、持续跟进,推进“持续式”教研
线上教研的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研部门可以实现对基层学校再次跟进,掌握教研策略是否恰当,是否可适当调整以至更加完善科学。
以前的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是教研部门深入基层学校,听课、听集体备课、与教师交流研讨、提出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但较少关注基层学校和教师后续的教学工作是否有其他问题,或方案是否恰当合理。采取线上跟进式教研,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按以下设定开展“持续式”教研活动:1.方案试验阶段。对第一阶段的教研指导之后,教研部门可以设定一个试验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基层学校、教师按照教研部门的指导意见,调整教学策略,记录实施方案结果。2.教师研讨阶段。基层学校的教师集体研讨,确认是否对教研指导意见没有执行到位,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是指导意见本身不够合理等。3.线上申请阶段。教师根据记录的问题,向教研部门申请再次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教研业务部门继续跟踪调研,适时调整教学指导意见。4.线下指导跟进。教研部门或基层学校如认为有必要,可以开展线下方式深入教学单位,进行实地踏查教研。
教研部门除了通过线上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解决教学问题之外,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推动各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部门对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方式、问题的收集与分析、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等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协助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助力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研部门还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收集发现的教学问题,总结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意见,为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四、多元参与,践行“多元式”教研
以往开展教研活动,参与对象无外乎是基层学校与教研部门,有的时候也少量邀请其他部门或学校的教师参加,教研参与主体较为有限。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瓶颈。作为教研部门,可以发起一对一的教研指导活动,也可发起多对一、一对多的教研服务。
多对一的教研指导,即教研业务部门在指定的时间发起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的方式邀请区域内学校、教研院、专家等共同参与活动。多元介入式的教研,对基层学校的观察了解更加全面,更易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另外,也实现了对其他参与教研活动的基层学校进行了业务指导,拓展了教研工作服务的对象,提升了教研工作的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而一对多方式的教研形式,通过面向不同基层学校、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班级层次,开展教研服务,有助于摸清不同基层学校、不同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研指导。
五、区域合作,探索“区域式”教研
我们在之前提到,线上教研可以打破地域和基层学校的壁垒,有助于多主体参与。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以线上的方式开展“区域式”的主题教研活动,达到促进本区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这种教研方式,一般适合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它是实现对各基层学校教研资源整合,推进校际相互开放、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一种教研模式。通过对“区域教研”的有机整合,借助线上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目的,使教师以及学校的视野更加开阔。
区域式主题教研,是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研究核心,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活动。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立足于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有效的交流、分享、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当前,线上教研目前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教研工作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全国各省市在线上教研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教研部门要抓住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的时机,努力探索精准教研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实现“互联网+教研”落到实处,推动教研工作向着更加深入精准、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向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