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落地

2021-12-01韦晔绮江苏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情感

韦晔绮(江苏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培育和加强其政治认同对于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被认为是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独特价值,同时它关乎高中生的成长方向,更是青年学生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

随着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和发展,高中生政治参与在网络传媒上的参与度日益突出。现代高中生作为独立的未成年个体,同时亦是网络传媒上拥有平等言论权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看法但片面甚至偏激,面对多种信息渠道和海量的信息缺乏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支撑,从而缺乏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和解读,往往会陷入价值选择的无力感和精神追求虚无感。同时,在政治课教育课堂中,政治教材知识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强,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用比较生硬的方式让学生“记住就行”背过就可以的方式,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上的单一认同。事实上,政治认同更是一种在政治情感的归属、政治意识的自觉和政治行为的践行。因此,高中政治课堂落地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更是高中政治教师一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生活逻辑的并联构建,直观政治认知

政治认同是建立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的。在知识层面,不知即无所谓真正的政治认同。书本的政治知识体系是有高度的,概括凝练并处于一定的体系之中的。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但往往是冷冰冰的符号。而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温度且生动的,但它往往却是以零散杂乱多变的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活中蕴含的知识构成,需要我们教师的慧眼去审视、挖掘,以服务于政治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熟悉书本政治理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并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逻辑通入书本内容,以强化和深化学生政治理论,而不是简单的划线、背诵、默写的机械记忆。在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包括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政治理论的认同、政治制度的认同,优秀文化的认同。这四个维度的政治认同在书本教材上有清晰的知识结构,传授这些知识层面的认知是落地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基础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历史事实,关注现实热点,融入生活视角,贴近学生实际来拓展深化书本政治知识理论的教学,通过这种生活逻辑的并联式构建,实现生活逻辑之上的政治理论传播,达成学生生活经验和理论的自然对接,进而推进课堂教学政治认同相关知识的直观自觉生成。

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接生活中人大代表及其相关议案进行课堂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呈现话题议案,如今年的纷纷登上热搜的“建议设立环卫工人节”“建议春节假期延长至10天”“建议将牡丹花为国花”等,梳理代表提出这些议案是体现人大代表的哪些职权和义务。

二、课堂引导的艺术加工,升华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各种政治对象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应。它往往伴随着或积极或消极,或肯定或否定的具有波动性的情绪体验,也可以是复杂而又稳定的心理体验:如对领袖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积极厚植浓厚而又稳定持续的政治情感,对于培育学生的政治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信息传递过程,更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情感交流。同样,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不应只是单一的理论宣传和思想灌输,毫无互动交流的情感植入,更应是充满温度和厚度的情感共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艺术化教学语言的渲染,声情并茂的视频引入,触动人心的故事分享,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在一个个历史事实的回望中,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激发政治情感体验,产生政治情感共鸣。

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歌曲视频《春天的故事》描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感受一个划时代事件和伟人重现眼前,歌曲情感细腻而又有史诗般气势,听来让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分享那个我们经历过的往昔,感触今朝变迁,真情实感地与学生情感交流,分享我们那个时代个体体验到的喜怒哀乐,用朴实而又动情的言语打动学生。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就可以直接进入状态,从而激发进一步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家扶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一个个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等,进而积极思考发生巨变的原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政治情感的升华。

三、课堂议题的悉心选设,坚定政治意志

高中学生随着心理的成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网络接触了解社会的频率不断增加。政治认同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认知、体验、情感活动,往往会随着学生接受的信息,接触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亲身感受到的社会现实的制约。当学生脱离课堂,接触到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触碰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时,面对一些文化价值的交锋和冲突的时候,如果仅限于政治知识的认知层面,平时缺乏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训练,学生可能会对接受的政治教育产生疑惑、质疑、误判甚至反感,从而产生政治认同障碍。同样也有可能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缺乏对事实的剖析能力而对已经接受的政治认同教育陷入另一种盲目极端的狂热和偏激。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分析事实,坚守理性,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意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诉求。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一线政治教师在承认学生现有的可能的认知障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和生活经验引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通过设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议题,直面现实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步步深入,通过对议题的探讨、交流、碰撞中触发学生深层思考,从而学会理性对待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学会辨明是非,知事明理,学会合理准确的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感,从而坚定自己的政治意志,才可以说是落地的政治认同素养教育。

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框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最新“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中国态度,相关素材,结合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的时间线,然后引入中心议题“中国国家利益至上&美国利益第一”分设各子议题: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有何异同?美国利益第一与中国国家利益至上有何区别?中美两国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吗(正反双方辩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美关系陷入新低谷的挑战?这一系列议题的选设突破知识本位的僵化束缚,学生在思考,探索,冲突,争辩中澄清知识,辨明思维,在对比争论中坚定我国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强化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坚定对我国国家道路、国家制度、国家文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相关制度政策的认同。在此过程中,通过环环相扣的议题设置,学生学会如何来解构事实,分析事实,学会运用所学政治认知来明辨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活环境的能力,进而坚定政治意志,形成优良的政治品质。

四、课程活动的拓展设计,践行政治行为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结构化体系化的政治认知、稳定而又持续的政治情感、坚定的政治意志的落脚点就是形成政治行为的自觉,这才意味着政治认同素养的最终达成。新课标指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提倡教学要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主要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外在体验把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学生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源于生活,又是可以回归生活的。高中生的基本政治素养不是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中培育,更是在各种多样化的课程活动的设计中,实践活动的体验开展中得以巩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才可能真正落地。

教师利用学生的假期,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后体验活动,要求学生进行政治行为的实践探索。例如,就“我身边的劳动者”“我爱我的家乡”等为主题进行主题摄影展示活动或优秀短视频评比;参与“无锡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贴近社会,感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就“这两年无锡地铁高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写一份调查研究报告,就“打造最美无锡小城镇建设”给本镇或本区政府写一封建议书等。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情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