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同伴合作策略初探
2021-12-01陈明国
文 陈明国
每一个幼儿在合作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幼儿缺乏合作能力及经验,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与同伴发生矛盾。此外,有的幼儿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幼儿虽然渴望与同伴一起玩游戏,但是缺乏主动性。
一、重视游戏,分享交往经验
游戏过后的评价与分享,是帮助幼儿总结问题、收获交往经验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幼儿的评价与分享,其他幼儿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例如,一名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弄丢了自己的小背包,他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教师出现了,在询问了幼儿的情况后,帮助幼儿一起寻找背包,最后在一个“超市”的小吧台上找到了背包。活动后,教师根据“丢背包”这个事件组织幼儿们讨论“背包丢了以后应该怎样做”。幼儿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说:“可以找警察叔叔帮忙!”有的幼儿说:“可以找教师或同学一起帮忙。”有的幼儿说:“可以想一想自己都去了什么地方,到这些地方去找。”就这样,幼儿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探讨中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经验,而且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通过游戏体验,感受交往乐趣
良好的交往方式可以使幼儿树立自信心,促使幼儿提高交往的主动性,并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交往的乐趣,获得帮助后的情绪体验,才能使幼儿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了解不同人群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展“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掌握行为规范,体验不同角色之间的交往方式(如“孩子”与“长辈”的交流、“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营业员”与“顾客”的交流等),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等。
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传授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例如,在一次活动中,一名幼儿很想加入另一组的传球游戏,但不知道如何加入,就呆呆地站在一旁,这时,我走过去告诉这名幼儿:“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咱们可以想出更新鲜的玩法!”幼儿点点头。“那好,你看看我是怎么跟大家说的,要注意和小朋友商量。”我带着幼儿加入游戏中,在我的带动下,这名幼儿也想出了新的玩法,幼儿们愉快地接纳了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让幼儿体会到通过合作和规则收获到的快乐。
三、通过游戏评价,提升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水平
游戏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交往、合作水平的提升,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分享活动,引导幼儿将自己开心的事情与同伴分享。“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与小伙伴之间做了哪些游戏?”“你们都到哪些地方玩耍了?”等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行为,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看法。对于幼儿合理的交往行为,教师应当给予肯定,从而促进幼儿合理交往行为的形成;对于幼儿不合理的交往行为,教师应当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相关行为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主要是在其生活与游戏时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而大班幼儿又是同伴合作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合作可以让幼儿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游戏活动的快乐。教师应当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确保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合作能力像一条纽带,能将幼儿和同伴连接在一起,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地和同伴协商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妥善处理相互间的矛盾。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当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合作的重要意义,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