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2021-12-01李鸣洲
李鸣洲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 景泰 730400)
1 引言
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资源需求庞大,在这些生产活动中,只有对农田的灌溉用水量最多。现阶段即使我国水资源短缺,但仍旧存在人们浪费水源的现象,主要是人们在从事农业活动中,对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方式较为落后,这种传统的灌溉技术,对水源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这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作业方法不科学造成部分作物水量获得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种浪费水源的灌溉技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对于农田灌溉技术需要进行创新,对传统技术进行改变,演变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节约了水资源,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灌溉效率,则需要将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只有普及这项技术,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有利于扩大生产,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源利用率,还能给予农作物需求的水量,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将这项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来,对我国农业工作和环保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目标。
3 节水灌溉技术
3.1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以滴灌、脉冲灌溉和微喷雾等灌溉技术组成,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灌溉采取的主要方式,一般采取的灌溉方式应依据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和灌溉周期。微灌技术普遍用于大棚种植作物,一般灌溉方法采取滴灌和微喷。一般会在需要灌溉区域构建水管道,然后依据地势安装灌水器,可以同时给农作物提高水分和养料,帮助农作物更好吸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微灌技术之所以运用广泛,主要由于其节约水资源效果较好,从水分外泄和水分蒸发上进行了节约水源,并且所需要采用的设施简单,操作起来方便,不需要使用大规模机械,就能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3.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一般运用于缺乏水资源的农作物,这项技术会采用到加压水泵与动力机等装置,主要流程是喷灌机产生压力,作用于卷盘,导致水从软管喷出进行灌溉。喷灌技术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在喷洒机上装上喷洒龙头,这样就能够方便移动灌溉。采取的机器有自动灌溉机,在制定好规定路线后,喷洒机会缓缓移动,会给予农田所需面积进行全方位灌溉,操作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控制手段,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灌溉效率。
3.3 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灌溉防渗技术就是减少水资源从土壤里渗入,从而促进农作物对水源的吸收。灌溉防渗技术也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常采用的技术。主要通过土料、水泥土等防渗材料,来辅助渠道防渗。这项技术一般采用在水库灌溉农田水利工程中,水库水量很大,为了避免水渗透到无须灌溉区域,就需要采取到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源利用率,还可以长期使用,对外部水源进行储存,减少水分流失。除了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减少渠道冲淤,提高管道输水能力。
3.4 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水资源通过运水工具送到农田里,然后采取人力灌溉,边前进边灌溉,一般这项技术适用于对水资源需求小的农作物,比如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优势就体现在操作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可以节约水资源,不需要大规模的管道等设备,只需要简单的运水设备就可以了。
3.5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经常应用于对农田灌溉中。就是对灌溉用水的输送,通过压力装置将水资源运到农田里。一般对水资源需求较大的灌溉工程中采取这项技术,就要用压力大的装置配上粗的水管道。反之,对水资源需求较小的灌溉工程就需要采取较细的水管道,如玉米、大豆之类的农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较低,采取这种灌溉方式,就能够确保其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对于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其能够进行管道设置,并且对压力大小进行调整,将出水口对准所需要灌溉的农作物,确保水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到所需要的区域,提高水资源的灌溉效率,提升农作物的生产质量。
4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4.1 规划设计问题与机制不完善
在对农田进行灌溉时,要实地考察,结合农田土壤、天气、温度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考虑,然后依据以前资料和考察结果进行选择,选择合理的灌溉技术,目前现代化灌溉技术尚在普及,可能其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即使在国家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完善。
4.2 没有健全的节水灌溉体系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很多湖泊都出现干涸的现象,即使国家大力支持节水灌溉技术,也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制约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群众的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对节水灌溉技术不太了解,导致节水灌溉技术没有达到预期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技术研究期间,投入资金较多,但在宣传初期得到的回报较低,这使得灌溉技术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规则体系,且对操作用到的设备也有一定要求,否则都会影响到灌溉效果。
5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解决措施
5.1 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
由于环境的不同和农作物产品的不同都会影响到灌溉所采取的技术种类,所以在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条件。并且在考虑这些条件时要重点考虑到农作物的种类问题,再考虑种植的环境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一个合理的灌溉方式。与此同时,对农作物价值高的要采取优先灌溉,经济效益低的最后灌溉。此外,要因地制宜根据现场条件进行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益。总体而言,对于农田水利来说,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探索,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灌溉技术,促进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其次在灌溉过程中要有合理的规划,促进灌溉效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的发展。
5.2 建立节水灌溉示范点,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作用,可以建立节水灌溉示范点,这对整体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示范点,并且需要达到相应的指标,为农田的生产给予支持,以此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对于示范点要重点关注,定期进行考察,尽可能提高灌溉效率,提高农作物品质。
5.3 引进高新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引入一些智能信息技术,这有利于整体提高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将节水灌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更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我们引进新的灌溉技术,采取多方面的技术手段,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
5.4 保证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
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较少。因此,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需要有系统规划,要对工程建设当地进行考察,并对此制定最节约化用水方式,秉承节约性、合理性的原则,对水资源进行分配,避免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情况发生。除此以外,工程建设要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以节约资源为原则,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促使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
6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灌溉技术的运用上有很大成就,在农田灌溉技术上采用了多种灌溉方式,这些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可以根据农田的环境和农作物的种类等情况进行有效地选择,采取最合适的灌溉方式,而且部门水利工程也会采取多种技术配合使用,提高灌溉效果,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