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社区的菏泽市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2021-12-01张伟平
张伟平
(菏泽学院政法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目前智慧城市从理念到实践,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转型的新趋势,由此衍生出“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概念。智慧社区的发展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带动菏泽市贫困地区依靠互联网思维寻找解决贫困问题的路径 ,实现精准扶贫的长效发展。
1 菏泽市精准扶贫发展与智慧社区建设现状
1.1 菏泽市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山东省贫困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级市,脱贫任务比较艰巨。在党中央和山东省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菏泽市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多种扶贫政策:比如黄河滩区的迁建工程,通过就近搬迁的方式,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难题;鄄城县实行以扶贫车间为载体,通过把工作岗位送到贫困户村头,实现扶贫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双赢;牡丹区通过“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点发展牡丹特色产业、果蔬产业等,多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发展,菏泽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不强,缺乏创造性。由于贫困户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自我脱贫意识不强。农村留守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缺乏致富能力。其次,脱贫效果可持续性差,返贫率较高。菏泽贫困人口较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脱贫的难度大,返贫率高。最后,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菏泽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财政收入少,投入有限,扶贫产业链条短,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的产出效益。
1.2 菏泽市智慧社区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菏泽市通过学习其他省、市“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围绕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台了《菏泽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菏泽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力争将菏泽打造成具有‘创新、绿色、智能、开放、诚信、安全’特点的新型智慧城市”[1]。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最小的单元,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菏泽市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并选择一些小区进行试点,依托信息化技术,积极打造以“安全、和谐、文明、美丽”为目的的“10+N”智慧安全小区。“构建菏泽市社区网络管理系统,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延伸至社区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数据环境、用户、应用、权限、流程,提高社区管理运行效率。开展智能小区建设,鼓励引导智能家居应用。推广应用防盗、烟雾及气体泄漏自动报警、紧急呼叫和智能门禁等服务。”[1]
2 基于智慧社区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分析
贫困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关于贫困问题的认识是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点。随着社会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慧社区的建设可以跨越信息的鸿沟,缩小贫富的差距,实现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
2.1 从贫穷的本质来看,基于智慧社区的精准扶贫可以跨越信息的鸿沟
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两位学者通过深入调查五大洲中18个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探寻贫困真正的根源,他们所著的《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从个体的角度解释贫穷的原因:“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信息”[2]。新时期进入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返贫压力一直存在、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等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差距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逐步拉大,传统的城乡二元模式演变为信息中心岛与信息外围荒原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改变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同时也为扶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跨越信息鸿沟,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实现贫困地区真正的脱贫致富。
2.2 智慧社区为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和落后地区的扶贫带来新的意义
智慧社区依托信息化技术,可以获得城市居民的消费偏好,在消费端为贫困地区的农户提供了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参考,实现农户对居民未来消费的合理预测。同时,信息化的畅通可以使得供应链上的居民和农户共享信息资源,减少交易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让贫困地区种植的特色产品或农作物有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与销售渠道。智慧社区的智慧优势可以加强商品的自由流动,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3 基于智慧社区的菏泽市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3]。但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众多,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精准扶贫的长效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菏泽市应按照国家扶贫的总体战略,结合菏泽市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机遇,在信息服务平台、资金筹措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智慧扶贫,推动菏泽市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
3.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扶贫奠定信息化基础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智慧扶贫的前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菏泽市近年来加大对城市和乡村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为智慧扶贫奠定了信息化基础。随着智慧社区的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作为终端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区APP等搭建与贫困地区农户的联系桥梁,将消费需求与消费偏好直接传输给贫困农户,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社区消费者也可以实现参与式消费,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生产种植过程或者手工业制作现场等实时呈现给社区消费者,社区消费者可以在线体验商品生产的过程,从而使贫困农户与社区居民双方受益。
3.2 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智慧扶贫提供无缝对接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与信息化应用相融合,提升智慧社区的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化网络平台。菏泽市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分为县乡两级,不断完善智能信息终端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应与市场信息、惠农政策、供求信息、农产品种植基地、畜牧养殖等实现无缝对接,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打通农业的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智慧性。菏泽市扶贫中心可以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充分利用淘宝网、京东商城、阿里巴巴、拼多多、微信公众号等现有的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同时发展农村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树立农村电商品牌,实现精准扶贫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探索具有菏泽特色的智慧发展道路。
3.3 实现定制化精准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各有不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式生产,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智慧社区邻里圈内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消费需求,可以认购种类繁多的农产品、商品或服务。以菏泽市曹县表演服订单式销售为例,比如消费者需要红色革命为主题的表演服和表演道具,演出服制造商应根据消费者的这种个性化需求,从产品的设计、用料的选择、图案的绘制到缝制的过程等都与消费者进行双向的沟通,从而实现定制化精准生产。
3.4 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建构新型的社群关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募集项目资金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慧社区的居民可以通过网上平台等建立新型的社群关系,及时在平台上发布购买需求和消费偏好,沟通认购或者预购某一类产品,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比如生产企业、种植户、养殖户等市场主体可以向社区居民展示他们的产品生产、种植和养殖过程,突出产品的原生态价值,争取社区居民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智慧社区邻里圈内的居民的认购或预购,可以提前预付定金,或者共同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户资金筹措的难题。
扶贫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贫困户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不仅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还需要配套政策的扶持、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软环境的优化等一系列措施的跟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智慧扶贫将是未来扶贫的突破口,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从发达的城市逐步转向贫穷的农村,这也为贫困地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