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油滴、银油滴及黄金油滴的形成与审美

2021-12-01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油滴建盏器型

张 驰(景德镇陶瓷大学)

油滴釉也叫天目釉,属于黑釉的一种,出现于宋代,宋代点茶和斗茶风气盛行。‘建盏’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哀落,明末清初停烧。建窑主烧茶盏,故称建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一直以来它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茶盏而著称于世。建盏按纹饰可分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按釉色可分为绀黑釉、杂色釉、结晶釉、宝石红色釉、茶叶末釉、墨绿釉、柿红釉、仿钧釉、自然釉、黄金釉等等;其中又以黄油滴,银油滴以及黄金油滴格外夺目。要鉴赏这类油滴,不仅要了解其中的形式与审美理念,还要了解其制作工艺与烧制过程。

油滴都是来自铁发色与结晶,油滴的形成是因为天目釉中含有较高Fe2O3,是气泡的主要来源,因为Fe2O3在室温下是稳定的,但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开始分解成Fe3O4与氧气,并且随着分解反应的不断进行,气泡逐渐长大,气泡周围铁的氧化物的浓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当气泡长大到一定程度,釉层表面的张力阻挡不住气体的冲击破裂,使铁的氧化物随着气泡升至釉面产生的凹处里汇集较多的铁份,形成油滴。

并且釉中要有一定量的铁份,形成铁的饱和溶液。太少的铁会全部溶解于釉中,形成不了饱和溶液;太多的铁则会过于饱和,多量的铁在热釉冷却时,就会在釉层表面出现一层的铁锈,所以饱和的铁份在冷却时,Fe2O3就会从溶液中分离成为氧化铁的颗粒或结晶而浮现在釉中。

釉层的厚度与能否出现油滴也有重要的关系,如果釉层厚,Fe203分解产生的气体及胎体产生的气体排出时间就会变长,就会使气泡内及周围有更多的铁的氧化物,反之,釉薄相当于减少釉的粘度。釉层的厚度还与使用什么样的胎体有关,如果使用陶泥,收缩和排气就会更多,并且陶泥中也含有铁,可以更好地形成油滴。而瓷泥的烧成收缩小,排出的气体自然也少。我们采用的是景德镇本地的黄陶泥,施釉时最好使用素烧坯浸釉的方式,浸釉的时长在20~30秒之间,要有一定的厚度。但油滴釉高温流动性大,因此浸完釉后要擦底以防粘板。

油滴釉的烧成范围较小,因此,烧成温度显得更加重要。烧成温度高时,从气泡排出气体时带上的铁份又会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而又部分溶入釉中,或者晕散开漂浮在釉中。如果烧成温度低,釉的粘度又大时,胎、釉中的化学反应条件不够,生不成气泡,铁的氧化物不能在釉的表面上聚集形成不了油滴,有时还会出现类似陨石表面的釉面。油滴的配方难以用准确公式表达,因为其对烧成、胎质以及原料十分敏感,微小的改动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烧成效果,黄油滴是因为在釉中引入一定量的白云石、牛骨等原料, 在高温时铁的富集点Fe2O3的大量存在, 呈现出黄红色的油滴,白云石和骨灰可以起到促融的作用。形成银油滴的因素很多,如果在釉中引入氧化锰、氧化钴等化工原料,会使油滴从棕褐色转化为银白色,原料的产地不同,也会影响油滴的呈色。MnO2含量对釉面及油滴形成也有影响,将适量的MnO2加入到油滴釉中,可调整油滴釉和油滴晶体的颜色,使釉面呈褐红色,油滴晶体呈灰白色。金色油滴或是其他发色油滴则需要多加入其他金属氧化物,如钡、碳酸钙、碳酸镁等。

油滴盏的器型与审美也是很有讲究的,胎质以含铁的陶泥为优,如建窑黑瓷叩之有金属声,手感厚重,由于坯体含铁量多,因此陶瓷横截面多为截面颜色,一般为黑色、灰黑或褐黑,底足也一般为褐黑、褐色,或赤褐色;胎骨厚实坚硬,胎质粗糙,颗粒较多,称为铁胎。由于其手感厚重,用炉火烘烤后会长时间温热,不易冷却,而唐宋之际人们品用的茶汤为细粉状,盏温度低茶粉不易上浮,因而就无法形成汤花缺少了意境。

盏多是口大底小,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有刀痕,造型古朴端庄。建盏分为四大类:撇口、束口、敛口和敞口。

撇口型: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

束口型: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口沿以下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用在掌握茶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

敛口型: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敞口型: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

油滴盏的器型通常很小,对此类型的观赏方法要近距离仔细品味,要看器型、釉色,以及浸入茶中油滴的色泽,重要的是品味其中的意境。黄油滴通常是黑底黄褐色斑,远望如萤火舞于夜空之中,细看又如老翁托烛般隐隐若现,比起银油滴,黄油滴不易变灰且不易消失。银油滴多为黑底银斑又以银斑泛蓝光为贵,瞥如江边雾霭被霞雾浸透一般朦胧,由于银油滴容易随着时间的侵蚀变得发灰,而且成品率低因此显得十分珍贵。而黄金油滴则更为珍贵,黄金油滴分为二次手工描绘也称“描金”,高温一次烧成,“描金”最早属于漆器表面的一种装饰,到了宋代人们便把这种手法运用到陶瓷中,“描金”一般采用含金量很高的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为材料绘画在已经成瓷的陶瓷表面,再通过低温烧成,最后成为精美绝伦的“描金”金盏,其颜色多为亮金色,十分艳丽。这种方法不但用料昂贵,而且需要纯手工制作,因此每一件都价格不菲。高温烧成则更为不易,通过改变基础油滴的配方和烧成温度,直接出现金色油滴,由于黄金油滴对于原料和窑温极为苛刻,把握时间和温度很难,所以废品率极高,成品率极低,因此每件成品都价格不菲,颜色为暗金色或玫瑰金色相比于“描金”盏则更为古朴。

通过几个月来的研究,我们逐渐了解并掌握了油滴的烧成制度,并制作出较为成功的几种油滴,下一步希望先研究出黄油滴再转向银油滴,最后再研制黄金油滴,如今的黄金油滴虽然件件巧夺天工,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是成品率却十分低,我们希望研制出以景德镇制瓷条件为基础的一套稳定的油滴釉配方与烧成制度。

猜你喜欢

油滴建盏器型
圆形的油滴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矢志传承 探索创新—归隐山林,只为做出一只舒服的茶盏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
关于高中教材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建议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