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技术

2021-12-01毕亚双贾士敬谢建华

乡村科技 2021年25期
关键词:拔节期麦苗水肥

毕亚双 贾士敬 谢建华

(北京市大兴区种业与植保服务站,北京 102600)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栽培类型之一,其播种面积大、品种优良、种植产量高、整体效益好,能有效促进我国农民增产增收。冬小麦跨越冬、春两季生长,其中春季是冬小麦病虫,杂草的重要发生期,同时也是冬小麦旺长和极易遭受恶劣天气、冻害的关键时期。因此,种植人员应基于苗情做好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工作,为冬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最终实现冬小麦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目标。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的要点为倒春寒预防、麦田镇压锄划、麦田水肥管理、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笔者立足冬小麦优质、高产、稳产目标,针对以上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形成相对规范与体系化的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技术。

1 预防倒春寒

预防倒春寒是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通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对冬小麦苗株正常生长极为不利。倒春寒一般发生于每年的3—4月,此时正处于返青或拔节期的冬小麦最易遭受冻害,轻者可造成小麦上层叶片逐渐枯黄,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幼穗受损甚至死亡[1]。倒春寒袭击麦田时,冬小麦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小麦幼穗的减数分裂和四分体正在形成,对低温十分敏感。如果遭遇倒春寒,成型的幼穗会受伤甚至死亡,而正在抽穗的穗头也会变白,整片麦田极易出现小穗不结实或者全穗不结实的现象,幼穗不结实必然会导致冬小麦减产、减收。研究数据显示,十分严重的倒春寒会令冬小麦减产30%~50%。因此,冬小麦种植人员在春季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出现明显的降温天气,需及时做好小麦倒春寒预防工作。

首先,应合理控制小麦长势。长势较好的小麦耐寒性一般较差,为预防倒春寒,应控制小麦长势,以“控”为主,通过镇压、深锄或药物控制抑制冬小麦生长发育。其次,冻前应浇水或增施有机肥。倒春寒来临之前,种植人员可通过及时浇水以增加土壤水分,使土壤储存更多热量,从而有效减轻冻害。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小麦根部的呼吸能力,从而使小麦能更好地抗冻抗寒(有机肥以海藻类、氨基酸类为主)[2]。增施有机肥时,一般可在返青拔节前或拔节后(麦苗小花分化阶段)每667m2增施有机磷肥7~9 kg。由于每年倒春寒来临时间都存在微小差异,因此,种植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增施肥料。再次,喷施调节剂。倒春寒的防治工作重点在于“防”。在倒春寒来临之际,冬小麦种植人员可通过在小麦植株叶面喷施一定量的“蓝色晶典”或“农喜+乐素”等营养调节剂提高植株免疫力与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3]。这种方式能减少倒春寒对冬小麦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熏烟防冻,以减少倒春寒危害。最后,对于已经遭受冻害的冬小麦,应及时展开补救工作。若叶片仅遭受轻微冻害,则不会影响小麦后期生长,不用专门补救;若冻害比较严重,如小麦茎蘖30%以上的幼穗遭受冻害,则每667 m2麦田需要施尿素6~8 kg。

2 麦田镇压锄划

对于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域,春季栽培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墒与保温。进入春季之后,气温逐渐回升,麦田土壤逐渐消融,此时进行麦田镇压锄划,有利于使麦田形成虚土层,既能增温保墒,促进麦苗稳健生长,又能清除麦田枯叶杂草,为后期麦田综合管理提供便利[4]。

中耕锄划与镇压应双管齐下。中耕锄划需要做到划细、划匀、划透,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留坎位、不压麦苗、不遗杂草。对于一般的旱地麦田,需要进行压麦处理,压麦可使麦田土壤更紧实,具有良好的保墒、固根、增蘖及壮苗效果。旱地小麦压麦时应配合耙耱,以提升提墒保墒效果。然而,对于播种过深、幼苗较为脆弱、土壤黏性较高的麦田,则不适宜压麦,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幼苗受损,不利于麦苗健康生长。另外,需要实施春季镇压,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土壤表层更加沉实、土壤与根系结合更加紧密。对于一些土壤悬松、耕种粗放、坷垃较多且易出现旺长苗的地块,必须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使麦苗尽快回到返青期正常生长阶段[5]。

3 麦田水肥管理

3.1 一类麦田拔节期水肥管理

水肥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与核心要素。对于冬小麦的春季栽培管理,需要做到合理施肥、灌溉,保证麦田具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为麦田防旱抗旱、优质高产打下基础。北方旱地一类麦田面积较大,春季对一类麦田的水肥管理应在小麦拔节期进行。一类麦田每667 m2总茎数为60万~80万茎,属于壮苗麦田。在拔节关键期进行水肥管理,不仅能控制春季麦苗的无效分蘖,而且能提高成穗率,使小麦穗大粒多。对于一类麦田,应在拔节期追肥,并做到控促结合、双管齐下。一般在一类麦田的起身期,可通过浇水、施肥、喷施适量壮丰安乳剂等方法控制麦苗植株旺长,并为固根抗倒伏打好基础。对于地力一般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初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对于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可在拔节中后期适当减少尿素追施量,可追施尿素100~130 kg/hm2[6]。

3.2 二类麦田起身期水肥管理

二类麦田在优良等级上虽然次于一类麦田,但是二类麦田的生长潜力巨大。二类麦田每667 m2麦田总茎数在45万~60万茎。这类麦田冬前已浇水,因此,针对二类麦田应做好起身期的水肥管理工作。起身期是二类麦田分蘖的关键期,需要以提高麦苗成穗率为主要管理目标。该时期对麦田进行浇水、施肥,能促进麦苗小蘖变大蘖,提高麦苗成穗率。二类麦田需要在返青后及时借墒追肥、浇水,一般每667 m2茎数为50万茎左右的二类麦田需要追加尿素5~8 kg。在小麦拔节期,可通过浇水追施尿素10 kg左右。每667 m2茎数在55万茎的麦田应注重在起身期进行水肥追施,一般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3.3 三类麦田返青期水肥管理

三类麦田的苗龄较小,且每667 m2群体植株少于45万株,一般是播种后缺墒或在麦苗播后补种的弱苗。对于三类麦苗,主要应强化返青期水肥管理。对于冬季已经浇水的三类麦田,应重点做好中耕划锄,以增加麦苗早春分蘖,提高麦苗成穗率。对于冬前未浇水的三类麦田,一般可于返青期前夜浇水,再进行追肥。若该时期水肥管理不当,则会影响麦苗拔节期生长。三类麦田应在早春追肥,且务必在麦苗分蘖高峰期之前进行,这样在分蘖高峰期便可借墒借肥促进麦苗分蘖。通常,春季追肥需要分2次进行,第1次追施50%氮素化肥和适量磷酸二铵;第2次可在拔节期追施相同的肥料,将剩余50%氮素化肥追施完毕。另外,每667 m2需要追施尿素15 kg、氮钾复合肥20~30 kg,以提高麦田穗粒数。

4 化学除草

4.1 春草秋除

一般冬前麦田易出现杂草,秋前若能清除这些杂草,则可在春季杂草管理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冬前麦田的杂草属于幼草,抗药性较弱,且相对于春季除草难度较小。因此,应做到春草秋除,并根据杂草的类型进行除草。这样既能提高除草率,又能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落叶类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是冬小麦麦田常见的杂草类型。常见的落叶类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麦家公、宝盖草、麦瓶草、王不留行和田旋花等,这些杂草会与田间小麦幼苗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严重阻碍麦苗的茁壮成长。针对落叶类杂草,应通过喷施苯磺隆类药液予进行清除,如可喷施双氟磺草胺、锐超麦、麦施乐等除草剂。常见的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硬草、菵草、狗尾草和早熟禾等,这些杂草十分顽固,极难清除。针对禾本科杂草,可喷施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禾草灵等药液进行清除。另外,异丙隆、啶黄草胺等一些药液对落叶类与禾本科杂草都有效,种植人员可酌情选择。此外,冬小麦种植人员可在每年11—12月天气晴好时喷施药物,以提高除草效果。

4.2 春季除草

春季除草是冬小麦春季栽培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已经对麦田进行了秋除,但春季是万物复苏之际,部分尚未根除的杂草再而复生,同时一些新类型杂草开始生长,因此,需要全面做好春季除草工作。在春季,播娘蒿、王不留行、野燕麦、硬草等落叶类以及禾本科杂草会继续出现并迅猛生长,威胁麦田生长,针对此种情况,可使用70%氟唑磺隆与50 mL炔草酯混合喷施于麦田,对杂草进行二次防治。此外,部分麦田春季会出现麦家公杂草疯长的情况,针对该类杂草,可在小麦三叶一心期以后使用二甲四氯钠、氟氯吡啶酯等除草剂进行除草。在实际除草过程中,对于种植面积较小的冬小麦地块,可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则需要采用化学除草方式,种植人员可利用化学除草剂根除麦田杂草。但需注意的是,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均匀喷洒,不能重复喷洒,更不能漏喷。另外,小麦拔节期后,切忌使用任何类型的除草剂,避免麦田出现药害。

此外,冬小麦化学药剂除草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当小麦麦田墒情不够、土壤整体偏干、植株长势不旺时切忌盲目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除草,而是要首先对麦田进行灌溉,待土壤水分充足、墒情提升时再行喷施。第二,喷施化学药剂时要关注天气变化。大雨前或大雨后、大风前、天气骤然降温等条件下不适宜进行化学除草。一般来说,麦田灌溉3~5 d后,可选择晴好天气或者大雨过后两三天进行药剂喷施。当然,小雨对化学除草的影响并不太大,小雨过后随时都可进行施药。需要注意的是,施药后要保证8~12 h无降雨。因此,在化学除草前,冬小麦种植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选择适宜天气除草。第三,把握好最佳施药时间。春季杂草二至三叶期是进行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该时期的杂草尚属于幼草,种植人员只需按要求喷施相应的药剂便可达到根除效果。另外,化学药剂喷施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地面温度达到10℃以上时最宜施药。第四,为应对部分杂草对除草药剂产生抗性这一问题,建议在同一田块不重复使用相同的除草剂,变换药剂种类,以提升对杂草的防治效果。

5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春季冬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春季冬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全蚀病、小麦红蜘蛛等。

纹枯病是冬小麦幼苗期与拔节期极易出现的一种病害。麦苗发生纹枯病的显著特点是小麦叶鞘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淡黄色斑点,如果不加以控制,黄色病斑会逐渐向黄褐色转变,并逐渐呈梭形。随着小麦进入拔节期,这些黄褐色的斑点会继续生长,进而出现大量云纹状病斑。纹枯病具有传染性,扩散速度较快,发病初期并不会对小麦造成严重伤害,但随着病害持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小麦植株失水甚至枯死。

全蚀病会对小麦的根部造成伤害,阻碍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最终导致小麦难以高产。冬小麦全蚀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危害不大,但发病中后期小麦普遍出现植株矮小、麦穗枯白、穗粒干瘪等问题,植株拔出后可见小麦根部已被侵蚀,呈灰黑色。

小麦红蜘蛛对冬小麦的危害极大,其会刺吸小麦汁液,导致受害叶片局部或全部卷缩,最终使麦株发育不良、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导致冬小麦整株干枯。

为避免冬小麦受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侵蚀,种植人员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一方面,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及时开展相应的监测调查。种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冬小麦上的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在病虫害高发期对麦田进行适时监测与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另一方面,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控。针对不同病虫害,可选择与其相匹配、对应的药剂。对于冬小麦纹枯病,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粉锈宁等药剂在恰当时期进行喷施,如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15%粉锈宁溶液,喷施药剂时可根据小麦纹枯病害的严重程度,确定好施药浓度和施药量,对于比较严重的麦块应多喷几次,但要注意每次的喷药间隔应保持在六七天。对于冬小麦全蚀病,严重时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物拌和细土撒于麦田,以缓解麦田病情。为从根本上预防全蚀病,可在小麦播种前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如每10 kg种子可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全蚀净)20~40 mL进行拌种处理。小麦红蜘蛛是一种顽固性的小麦虫害,可选用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6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到90%。

6 结语

北方冬小麦生长受气候与环境的显著影响,其栽培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春季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种植人员能否在该时期做好栽培管理直接关乎冬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面临严重的倒春寒问题,因此,预防倒春寒,提高小麦防冻与抗冻能力尤为重要。春季降水较少、雨水不足,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麦田做好水肥管理,给予麦田充足的水分与养分。此外,应在春季做好冬小麦麦田的镇压锄划、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最终实现冬小麦稳产高产。

猜你喜欢

拔节期麦苗水肥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红绣鞋
红绣鞋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给麦苗盖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