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2021-12-01李鑫文

乡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利用率用水节水

李鑫文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甘肃 玉门 735200)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关系到水资源的长期利用,其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应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质量,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以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1 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能更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更为合理地开发自然水资源,解决农村用水问题,保障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而在我国大力推进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农业水资源的管理目的更为多样、综合性更强、计划性更高,对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鉴于此,当前农业水资源管理工作势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可以保障农业用水质量,并保障水资源长期稳定供应。其次,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水资源整治效果,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如通过建设先进的灌溉排涝泵站及农田灌溉系统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优化升级[1]。最后,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能提升水资源利用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更为专业的手段和理念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的管理方案,强化人员培养管理,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并强化对水污染和过度开发问题的管控。

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严峻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明显,已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目前我国不断革新灌溉方式,如积极推广滴灌方式,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当前农业生产用水仍然非常紧张。尤其是北方地区,某些年份降雨量大幅度减少,春旱问题明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地下水的开采量极大,使得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但缺乏水源的有效补给,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加之近些年对于一些荒地的开采以及盐碱地的改善,使得需水量不断提升,造成目前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2.2 水生环境不容乐观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地区的水资源用量不断增加,乡村地区强化了对地表水、地下水及过境水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这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形成了漏斗区,而地面沉降也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质问题。而这些地质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造成水质恶化,用水功能区的水质得不到保护,加之一些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得水资源污染程度加深。而乡村地区的一些河流渠道水体自净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稀释污染物,导致无法有效恢复水生环境,最终造成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3 水资源利用率低

水资源利用率低是当前农业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平均重复利用率较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同时,对于地表水的拦截和地下水的超采行为是村民挖潜取水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雨水和污水的处理利用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多雨季节没有做好蓄水工作,而旱季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更为突出。

2.4 污水回收利用率低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而言,许多地区存在回收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随着农村自来水管道的不断完善以及洗衣机、沐浴等设施的应用,家庭用水量不断增加,同时增加了生活污水排放量。这些污水往往无序排放,没有经过处理,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3]。同时,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在农业污水处理过程中,雨污分流虽然得以推进,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规模小、效果差。加之污水处理管理人才缺失,污水处理场地有限等,导致污水回收利用率仍然较低。此外,为了节约成本,部分农村地区在水质监测方面,以按期取样监测为主,缺乏系统的监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回收效果。

2.5 水资源保护、治理效果不佳

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来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水资源的保护、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实施过于表面化,缺乏细化把控,加之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使得农业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

3 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对策

3.1 强化水资源综合管控

强化对农业水资源的综合管控,形成良性发展环境,可全方位提升农村用水效果。为此,水利部门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提升水权市场的管控质量,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提升水权交易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农业用水机制;不断优化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并搭建完善的节水奖惩机制;通过供需一体化建设,推进终端水价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同时,相关部门要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构建高效的灌区管理体系,并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适当控制耗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生产数量,实现农业良性发展、土壤和水体良性保护[4]。此外,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加入用水保护等各种组织机构,通过良性引导和扶持,不断提升农民的节水意识。

3.2 推进农业用水生态保护

推进农业用水生态保护,有助于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让水资源得以长期高效利用。为此,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和协调办法,强化对水污染的管控。尤其是要加强对地表水的管控,可以在乡村基层设置河长、河管及督查巡河方案,并针对性构建考核机制,全方位提升地表水管控效果。同时,要持续强化污水治理,提升中水利用率,不断完善水生态修复工程,全方位提升河流水质,并努力推进全方位治水格局建设,强化污水整治、涝灾防控、节水管控及供水保障体系建设,真正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3.3 强化高效节水技术应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强化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全方位提升农业水资源管理质量。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强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和推广,大力发展、推广应用以喷灌、滴灌为代表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减少或避免浇地、泡地等灌溉方式的应用,并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推广应用以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节水、节肥技术以及以垄膜沟灌为主的地膜覆盖节水技术,以此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农业水资源管理质量。例如,借助大数据全方位分析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当地气候及水文变化情况,科学判断作物的需水量,之后自动化灌溉给水。同时,可以基于精准灌溉技术来实现节水管理,如应用大数据来实时管控作物的生长情况,精准确定作物的灌溉时间点,从而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

3.4 强化污水回收利用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要更为科学、合理,要借助新兴工艺手段来提升污水的过滤回收效果。例如,可以利用厌氧工艺来降解生活废水,借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多孔膜来针对性滞留和浓缩固体和污水中90%以上的溶解有机物。通过延长材料的降解时间,1 m3污水可产生25%~100%甲烷。同时,可以通过气体或真空技术对90%以上的溶解态甲烷进行提取(浓度为10~20 mg/L),整个过程的耗能仅需0.05(kW·h)/m3。AnMBR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最大挑战是“膜堵塞”或“膜污染”。使用气泡或流化颗粒活性炭冲洗膜表面,需要耗能0.20~0.60(kW·h)/m3,基本与活性污泥法的能耗相当。另外,可以借助微生物电化学电池(MXC)来处理废水,其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模式直接产生电力,或者在微生物电解电池中产生富含能量的化学物质,如氢气[5]。MXC的产品——电或氢气比甲烷更有价值,并且易于使用。但所涉及的反应过程缓慢。因此,提议将MXC 与AnMBR集成,以加速有机物质的转化,同时产生甲烷和电或氢。又如,对于水体营养物的回收,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方法来有效捕获、浓缩磷和氮,从而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此外,乡村要大力推进污水回收利用设施建设,完善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3.5 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基于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针对性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并积极构建系统的地下水保护机制,完善地下水位预报预警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和惩处,以此避免乱采超采行为。对于水权管理,也要针对性制定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并通过法律来规范水权交易对象、水价等。另外,可以考虑构建相应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对于因为节水而出现损失等情况,针对性给予补偿,从而提升农户的节水积极性,并保障农户的用水权益。

4 结语

农业水资源的良性管理和利用,关系到我国水资源的长久利用,而且对新时期农业乃至农村的和谐发展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升水资源管理质量更为迫切。因此,要转变认识、统筹规划、强化建设,从理念认知、规章制度、技术措施、设施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业水资源管理质量,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利用率用水节水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