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四膜覆盖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12-01邱福云郭贤丽谢永坚

乡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切块拱棚整地

邱福云 郭贤丽 谢永坚

(1.平南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平南 537300;2.平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平南 537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位于西江上游,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5 ℃,年平均降雨量1 630 mm,年平均日照时间1 712 h,年平均无霜期为340 d,适宜种植马铃薯。当地一般每年10 月中下旬至11 月播种马铃薯,翌年2—3月便可收获。与大田单层小拱棚栽培技术相比,应用四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上市时间可以提前30 d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以改善早春时节新鲜蔬菜匮乏的状况。下面以平南县为例,总结四膜覆盖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经验,为农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1 栽前准备阶段

1.1 清理杂物

马铃薯栽培大棚中的前茬作物采收后,要及时清理除茄科植物以外的所有残株、枯叶杂物等,将其运输至棚外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1.2 整地与施肥

清理工作结束后需要整地并晒棚4 d 左右。从大棚其中一端开始按照顺序整地,通过深翻保证所有地块均能够在休棚期吸收足够的光照,使土壤充分熟化,有利于预防病虫害。待地表呈现干白状再将土块打碎,确保其完全腐熟[1]。此外,要在地面均匀撒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再按照之前翻地相反方向进行深翻,保证深翻后的土地均匀平整。深翻完成后将棚内的所有风口关闭,压紧周围的棚膜,调高棚内温度,闷棚3 d,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除了高温消毒外,还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 m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 兑水20 kg,混合均匀后喷洒在土壤表面,也可以起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2]。土壤消毒完成后,要对大棚进行消毒,可在棚内点燃45%百菌清烟剂80~100 g,点燃后将棚室关闭熏棚。

1.3 选择地块

栽培马铃薯时,优先考虑3 a内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并且要保证所选地块排灌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松软且透气性良好。

2 冬季三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起垄挖穴

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搭建塑料大棚,开始起垄挖穴。起垄环节应用“宽行高垄、窄行低垄”的方式,要求大垄底与垄面宽度分别为80、70 cm,小垄宽为30 cm,垄高为20 cm。起垄时要将窄垄上方土翻至宽垄上,将宽垄修整为高垄,将窄垄修整为低垄。起垄完毕后,在高垄垄面的中部开挖灌水沟,以便施肥、浇水。采用整平的方式将垄沟垄面拍实,形成“U”形灌水沟。高垄垄面的两侧位置,即与边缘距离10 cm的位置,间隔株距30 cm,以“品”字形开挖种植穴,注意种植穴口径、深度统一为15 cm,保证每垄开挖的种植穴数量在230个左右。

2.2 铺设管线

马铃薯种植棚内所有灌溉设施均需实施改造,保证主管道与垄行呈垂直状态,在棚口内操作最为便捷的位置设置主闸阀,在高垄垄面部位的灌水沟中铺设滴灌带,所有滴灌带、主管接口位置均需要安装小闸阀,要求和滴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5 cm。灌溉系统安装完成后,在通水条件下将小闸阀打开,循序渐进地开启主闸阀实施试滴灌,期间种植人员观察所有接口的状态,查看是否会出现漏水、滴水等问题,不断调试系统,待系统完全稳定后可投入使用。

2.3 选种与薯种处理

按照平南县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种时要分析品种的适应性、耐肥水性、分枝能力、生长势、结薯期、口感和商品性等因素,如选择荷兰15号、中薯5号等品种。种薯处理包括切块和催芽2个阶段。切块之前要先将刀具消毒,催芽开始前20~25 d 进行切块,所有种块质量为30~40 g、包含一两个芽眼[3]。切块下刀的位置尽量在芽眼附近。如果种薯不超过50 g,无须切块。待薯块切好后摊放晾干,掺加草木灰均匀拌和,选择朝阳位置,在地面平铺2层土工布毛毡,铺好后上方覆盖2层土工布毛毡进行催芽,随后将室温调节至15~18 ℃。

2.4 整地施肥

播种前需要再整地、施肥一次,将地块整平,为浇水提供便利。提前深耕田,深度在20~25 cm,进行2 次旋耕后,确保田块中没有较大的土块之后准备播种。施加基肥,建议选择施用含硫酸钾的二元复合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生物菌肥。旋耕阶段采用底施的方式施加有机肥与复合肥,随后在种肥穴内施加生物菌肥。为了避免出现地下害虫,将0.5%杀单·噻虫胺颗粒剂、噻虫胺颗粒剂连同种肥共同施入种植穴。

2.5 播种、覆膜

采用四膜覆盖栽培马铃薯技术,需要在10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以畦为单位,种植双行马铃薯,行株距控制在40 cm×30 cm,实施开穴播种。种芽按畦所在方向的一侧放置,接近刀口边位置朝下。如果选择播种荷兰系列马铃薯,则要将播种深度控制在12~15 cm,并上方覆盖土壤,最后覆盖一层黑色地膜即可。如果播种块茎为圆形、扁圆形的马铃薯,则播种不宜过深,建议在8~10 cm,播种完成后覆盖土壤、作整平处理。随后将封闭除草剂丁草胺乳油和异丙甲草胺乳油混合均匀后,兑水675 kg/hm2,均匀喷洒地面,保证土壤湿润,再在上方覆盖一层白色透明地膜,并将周围压实,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最后搭建小拱棚。

2.6 破膜引苗

马铃薯种播种后10~15 d,即开始出现出苗顶膜现象,此时要及时破膜,帮助幼苗露出地膜,再将破口位置压实,以免幼苗受到内部高温的影响。栽培荷兰系列马铃薯时,如果需要覆盖黑色地膜,则要将幼苗10~12 cm范围全部覆盖黑地膜,并在上方覆土,防止马铃薯见光后出现皮色发青的现象,降低其商品性。

2.7 温度控制

马铃薯种出苗后必须每日揭去小拱棚和中棚,保证幼苗可以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提高幼苗抗病力。对种植棚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控,白天维持在25 ℃,夜间不低于12 ℃。如果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0 ℃,则必须加强通风[4]。按照当地天气情况,一旦发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5 ℃,可以选择上方不覆盖小拱棚。进入种植中后期,即薯苗生长高度在20~25 cm,且夜间温度整体较高时,可以选择不覆盖小拱棚。翌年3月中下旬,要严格控制种植棚内的温度,夜间最低温度超过10 ℃时,可以保持昼夜通风。

2.8 水肥管理

苗齐后要注意每天浇水,以促苗早发、提高幼苗抗寒能力。齐苗至结薯期这一阶段要严格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马铃薯开花后会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需要增加浇水量,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80%,以利于薯块形成、膨大,水要顺垄沟浇,最好不要漫过垄顶以防土壤表皮板结,并宜在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完成后棚内湿度会显著提高,需要在每天中午做好通风除湿工作。在马铃薯种植后期,注意要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以免造成烂薯。收获马铃薯前10 d注意不能浇水。

2.9 病虫害防治

比较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有早疫病、黑胫病、晚疫病和蚜虫,需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为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应选用早熟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两三年轮作,并及时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等,隔7~10 d喷1次,共喷两三次。为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应建立无病留种地,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两三年轮作,并及时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全田喷洒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霉灵锰锌500~600倍液等,间隔7~10 d喷药1次,共喷两三次;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喷1%硫酸铜或45%代森铵(施纳宁)杀死中心病株。对于黑胫病,可用72.2%霜霉威水剂600~800 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蚜虫,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46.1%可杀得3 000倍液喷雾防治[5]。

3 结语

实际应用冬季四膜覆盖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前制定栽培方案,种植阶段实时观察棚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从而获得最佳的栽培效果,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和品质,使马铃薯能提前上市。

猜你喜欢

切块拱棚整地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陕西宜川高湾村:拱棚蔬菜 托起农民致富梦
比萨切块
五膜覆盖在拱棚甜瓜越冬生态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的探究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