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01喜维军徐志薇杨海娟
喜维军,徐志薇,杨海娟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21)
电子商务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在线购物、销售、缴费、培训、创业等多项惠民服务,是突破农村信息化瓶颈,为乡村电商群众提供基本服务,实现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的重要渠道。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以第3 批国家电子商务进驻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把电子商务扶贫作为定向扶贫的重要起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创新发展,建立“电子商务企业+贫困户”模式,通过产前订单订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措施,解决贫困户的“卖难”问题,推动电子商务进入发展“快车道”。然而,海原县电商服务站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模式单一、技术和专业人才匮乏、监督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比较研究,分析海原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电商扶贫提供思路和参考。
1 海原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行现状
海原县作为宁夏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重点帮扶对象为基础,聚集优势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基地,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了1 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 个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135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截至2019 年,全县村级服务站共为38.6×104名村民服务,其中15.3×104名为持卡贫困人口。海原县培育了6 家从传统型转型升级为从事电子商务营销业务的企业,规划包装了全县硒瓜、马铃薯、香梨等14 种农特优产品,精心打造了40 多个农产品品牌进行网上销售。利用公共服务中心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帮助村民在淘宝、拼多多、咸鱼、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销售农副产品,通过产后销售和包装等措施,建立“电子商务公司+贫困家庭”模式,与贫困家庭签订销售合同,实现产前确认、产中指导、产后包装的全程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县内实现马铃薯、小杂粮、甜瓜、大红葱、牛羊肉、大豆、香蕉梨等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过千万的目标,实现企业和贫困家庭发展与增收“双赢”。
2 宁夏海原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原县的服务正在迅速发展并且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地广人稀,村与村之间道路通行条件差,使得企业物流公司配送上门服务成本高。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导致很多村庄的物流覆盖率很低。有些服务站内设施、人员、技术的欠缺,只能闭门停业。通过电商帮助村民实现农产品顺利销售,但是农产品的周期短,保鲜、包装等条件的制约,进一步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一些电商服务站只是建构起来,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通过对海原县城周边30 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走访调研发现,24家服务站已经正常营业,店内的装修、操作设备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完成,但还有6 家服务站只是悬挂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招牌,没有正常营业。
2.2 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通过对电商服务站内人员的采访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专业人员和实践技术的要求较高。海原县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都不会使用电脑,不知道什么是电商,甚至不会使用电脑打字,大大降低了该县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政府每年组织服务站内人员进行2次电商知识的培训。培训次数少,导致专业人员的缺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商服务需要。政府扶持电商发展的资金有限,无法高薪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除此之外,农村与城市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高校毕业生和电商人才不愿下乡。
2.3 追求盈利造成发展不平衡
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有助于农民在享受信息化的同时提高收入实现脱贫。由于农民长期形成的思想,担心电商的发展会影响实体经济,投入大量的资金,利润很小,造成长时间的亏损。有的农民认为小规模的电商发展无法立足竞争市场,政府的大力扶持只是单方努力,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无法实现短期的回报。
2.4 整体缺乏统筹,农民互联意识不强
海原县以村为单位建立电商服务站,存在各自为政、协同不足的问题。只是通过服务中心统计数据,由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每日的快件至各村,村与村之间的联系较少,无法在统筹各电商服务站协同发展,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同时,由于电商整体以购买为主,而当地政府与农民更想实现产品的销售,从而形成了中间差距。农民的生活方式及交易模式比较固定,在网络上交易的需求较低,网购涉及线上支付,实行的是先付款再收货的方式,农村居民还是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导致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低,接受电商的能力有限。
3 宁夏海源县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行优化策略
3.1 政府政策指引,加大资金投入
在对海原县政府人员进行相关信息的采访时,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海原县积极与宁夏各大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指导建立标准化的电商服务站。在基础建设上,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帮助村民改善交通状况、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的设施建设。在销售渠道上,政府借鉴发达城市的经营理念,对电商服务站进行专业化管理。在产品加工上,政府通过建立农村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一体化的合作社,帮助村民进行特色产品的销售,实现农民增收。
3.2 扩大宣传方式,提高村民电商意识
农民接收信息比较滞后,可以对村民进行思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也可以手把手帮助村民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宣传培训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方式,以帮助村民能更好地接触电子商务。通过墙绘、广播、横幅等宣传方式,让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融入百姓的生活,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在老百姓心中的知名度。还可以开展一些切实的体验活动,让农民能真切体验和深层次了解农村电子商务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从而增加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的信息。
3.3 加大管理,有效整合资源
良好的管理是服务站更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企业和政府负责人要根据本地实际引入全国的成功管理模式,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将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使每一项业务有一个细化管理方法和条例,让运营者把业务细分管理,从而使服务站的运转更加通畅。政府部门需要合理统筹本地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分布以及占有,在确保实现农村电商服务能够正常运作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对杂的电商服务站进行整合和归并,将政府干预的手适度干涉这一商业行为,使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发展能够变得更加顺畅。
3.4 多途径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持
从政府、社会、学校层面多途径加强农村电商技术和人才支持。政策方面,支持和鼓励使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创业,激发电子商务相关人才的激情,鼓励更多企业在农村开展相应业务。企业的下乡发展能有效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之中,这样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电子上午的发展。学校层面,可以将学生的专业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学校的专业社团对接当地的电商服务站,还可以实现相关电商技能的培训。联合高校共通建设,开展专门的农村电子商务学习培训班,可以以免除学杂费、毕业后安排到岗等方式为农村电子商务培养针对性人才。社会层面,鼓励部分涉及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下乡去开展电商业务,手把手带教,如下载软件的应用、开通网上银行、首次软件的使用方式等,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