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研究*

2021-12-01孔令成徐东芳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研技巧理论

孔令成 徐东芳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教学的基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要想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3],基于此,本文提出“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将从优势、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研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嵌入科研知识,教师用自身的科研心得、体会去充实及拓展理论知识,以期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应用、抽象与具体、传授与学习等方面的有机统一,进而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其具体优势表现如下:

(一)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和注意力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教研融合”教学模式融入了科研技巧、科研心得以及科研小故事等,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多以PPT 承载知识,老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其主要弊端便是用理论知识讲解理论知识,理论程度高,大部分学生听讲听起来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且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教研融合”模式适当融入科研小故事,调节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故事性,增强课堂趣味性;融入科研技巧,将理论知识同实战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从间接实践上理解理论化的知识,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融入科研心得,以授课老师的亲身经验为载体,既有利于学生感性学习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感知和学习效率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研融合”教学模式以教师用自身的科研心得、体会去充实及拓展理论知识为突破口,意在实现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应用、抽象与具体、传授与学习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在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理论基础薄弱,学生很难再用现有理论知识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未能消化理解的理论知识,就算学生勉强记住,也很难运用于实践,且强记未理解的知识,记得快忘得更快,如此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教研融合模式将老师的科研实践经历结合起来,鼓励老师讲述具体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过程,给予学生真实生动的学习案例,将抽象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角度理解理论知识,从具体实际中感知理论的运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习理论知识的运用方法,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教研融合”教学模式下,其一,老师基于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结合自身科研经验,理论与应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二,前半节课讲解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后半节课依据老师多年所学,结合学生兴趣,提取易于操作、实践性强的技巧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巧用知网查找文献、如何阅读文献提取有用信息、计算机基本应用等一些通用技巧。这些通用知识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听课积极性,且易于掌握,便于后续的理论学习,更易于扩展至生活中,打破科目之间的壁垒,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现教学相长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授课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教研融合”教学模式下,既考虑老师的教授内容,又要顾及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技巧分享部分多分享学生感兴趣的技巧知识。通常会出现学生想了解但老师不一定掌握的情况,这种时候便刺激老师课下了解学习,课上再讲解给学生听,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学习到知识。且当老师在讲授知识或分享思考过程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及观点看法,不论对错仅考虑思想观点之间碰撞,不但减轻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对老师来讲,也能从学生的思维观点中获得启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获得灵感,所以“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是一个师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老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灌溉,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从而双方互利共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创新教学模式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点的突破。“教研融合”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授课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实行理论与应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强调学科之间的共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去,实现理论到间接实践、间接实践到直接实践的转变,这对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上有了点的突破,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三、“教研融合”教学模式问题所在

(一)教师授课要求高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对授课老师要求颇高。其要求授课老师知识面广泛,对所教授的科目理解深入,学习技巧、科研案例、实践心得信手拈来,理论知识与实战所得切换自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有张有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要达到教学目的又要融会贯通各类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

(二)时间分配难度大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中,合理分配在理论知识和科研技巧方面的时间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课程学时都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研融合”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教授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还融入额外的科研技巧。在教学课程设计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这部分内容将会占用一部分大纲内容的教学时间,进而可能影响教学进度。

(三)学生兴趣易转移

“教研融合”教学模式有可能会让学生的兴趣转移。“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将其科研经验、心得体会与理论知识糅合在一起,做到理论与应用、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其二,在缺乏实践案例时,一节课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教师讲解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后半节课分享课外实践技巧。通常情况下,多以二者相融合呈现,有可能出现学生忽略前半部分理论学习,而对后半部分实践技巧感兴趣的情况。往往学生更容易更喜欢学习具体且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知识,所以,该模式有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更加注重学习课外技巧知识,从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有所欠缺。

四、“教研融合”教学模式完善举措

第一,教师充分备课,广泛涉猎,讲学生听得懂、能理解的课。“教研融合”教学模式讲求教授多方位、多角度、多科目的知识糅合,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教授教师要在备课时不仅全面准备理论知识,还要准备相关的实践运用案例,以点连线、从线到面,充分发挥知识黏性,将知识点串联成体系。把高深难懂的专业术语翻译成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通俗语言,让学生能听懂、想听懂、乐听懂。教师要发展一主多副的学科系统知识,不能单纯满足于掌握一门学科知识,要努力丰富学识,形成综合性知识体系。

第二,合理分配时间,张弛有度。一半“硬要求”,一半“软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传授一些课外知识,这对老师的时间分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老师将整个课程体系与课时相匹配,具有整体思维,对课程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做到重点突出,主次有度。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精准把握课程进度,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技巧有机统一,优化时间配置,以课程内容为主,课外知识为辅。

第三,形成良性互动,不偏不倚。大多数学生不喜理论知识,更偏向于实践技巧的学习,这要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料理结合,在学生感兴趣的点处融入理论知识讲解,巧妙见缝插针,带动学生听课兴趣,无形中讲解知识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合理分配,有张有弛,二者有机结合,在学生听讲限度内讲解理论知识。听讲与检测相结合,课上听讲,课下巩固,定期进行小测验,对前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促使他们巩固学习所得,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教研技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指正要有技巧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提问的技巧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