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挑战及对策

2021-12-01彭紫新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教育

彭紫新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

(一)思政教学对象明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重依靠线下教育与课堂教育,输入型教学方式明显,师生关系固定,信息接收单向,而受互联网影响思政教育主体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习受众的大学生活跃性增强。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教育氛围与环境更具有开放性,教学双方之间更易实现多向互动,大学生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馈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海量的网络资源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渠道,学生受教育和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以往线下面对面的思政教育环节相对老式,带有输入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接收被动,学生普遍反映思政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和运用。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1],网络思政教育对话中话语权力出现扩散趋势,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度,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排斥,改善师生关系,使思政教育成果带有明显有效性。

(二)思政教学素材丰富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下各类理论与政策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与资源,但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滞后更新缓慢、受众人数少、时空限制多、接收速度缓慢、与实际融合度不够、实践性不强等特点,造成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吸引力不足、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强。而互联网时代以往教育方式下呈现的各类短板被逐渐填补,如教师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新媒体及各类电子设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可在网络世界获取各类海量、及时、有用信息,进而对国内外政治、文化、社会等知识不仅建立起相关概念,而且会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产生深刻而广泛认识。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知识的传输和表达方式日益增多,思政教育的学习内容能以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学生易于对知识的接受、吸收和消化。因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取各类思政教育的学习资源和素材的途径和渠道更加多元化,传播形式形象化、立体化,有利于教学双方的学习和沟通,促进教育成效的提高。

(三)思政教学方式多样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教育与学习模式已逐渐成形并快速更新发展,传统的固定教学时间和地点已不再是现代开展思政教育的局限,外延的时空范围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可选择性,教学方法、方式及途径趋于实现多元化。以网络及电子设备为媒介,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谈心谈话、日常教育可随时随地进行。这不仅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进步,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平台,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四)思政教学师生共进

互联网给予了高校师生共同进步的巨大空间。利用网络媒介人性化的交互性特征,师生都能够以更生活化的方式获取知识、传授知识并接受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政课自身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对师生的思考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教师将思政知识以更加贴近日常,活跃灵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思政课堂所传达的精神。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以外就可随时与学生交流探讨,实时跟进学生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向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向和进度安排也起到了指导作用。逐步交叉渗透的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把思政课内容融会贯通,学为己用。教育教学要紧跟时代,这样典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既实现了师生的良性互动,又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的自由性对大学生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

网络平台具有的便利性、自由性等特点深受现代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各类新媒体网络社交媒介(如微博、知乎、抖音等)备受年轻人追捧和欢迎,并且成为大学生日常相互沟通交流、了解社会、收获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他们在业余时间可能过度依赖网络世界,极易沉迷于虚拟网络环境而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一方面产生了思维碰撞、启发灵感,另一方面,网络言论真假难辨,盲目跟风或错误认同时有发生。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运送成本,由此产生了大量来源不明确的信息;其中负面信息、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等对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个性还在不断发展变化,自我控制意识较为薄弱,自我思考能力上尚不成熟,没有形成完整价值观念,无法准确判断和辨别各类言论和行为,不良信息可以轻易对其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互联网的封闭、虚拟、孤立、便捷和迅速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学生投入,促使学生愿意在其中花费大量时间,改变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状态。特别是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占据了学生的课后生活,进而忽视了相关思政和专业学科的学习。根据相关报道,多数学生存在过度依赖互联网的类似现象,精神世界长期与虚拟网络密不可分,部分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互联网成瘾症、妄想症。过度长期依赖网络平台来宣泄情绪会削弱大学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自闭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并且还降低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开发自我的能力;知识和答案的易得性导致学生疏于自我探索和思维运用。当前,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也(校园与社会)呈现增加趋势。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引导大学生多关注自身建设和现实生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正向发展。

(三)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教学管理带来考验

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大途径,可用资源丰富而广泛,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选取哪些带有时效性、最为恰当的资源是教学内容多样化进程中的一大关键。思政教学要与时俱进,这对教学资源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去除其中已经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部分内容,向大学生传输符合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思政知识。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监督管理体系。这就需要落实好相关监督和管理责任,继续细化网络信息筛选,排除多余糟粕信息干扰,进一步争取把高校思政教育贯彻到实处。

三 互联网时代优化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一)更新网络思政教育观念,改革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一方面应主动接受网络思政教育,更新网络思政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合理区分各类网络舆论,积极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应改革自身思政教育管理机制,立足校内实际情况,加强关注学生网络动态,优化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探寻合适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状态、生活水平,立体化统筹规划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常态化。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迅速、便捷和全面等基本特性也凸显了以往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弊端。因此应积极发挥当代信息化优势,通过强化各类技术支持,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共同进步。第一,搭建线上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发并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知乎等各类受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将其与网络教育紧密结合,提供思政学习素材和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第二,优化思政教育形式,高校可通过依靠互联互通的在线平台,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和隔阂,思政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应及时获取各类新闻资讯、网络热点等,并将其转化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特色资源库,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第三,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通过线上网络互联网教育为线下课堂思政教育提供帮助,将网络教学融入其中,为线下教学提供更多互联网素材和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实施。

(三)完善网络思政资源体系,改善思政教育环境

各高校应顺应时代趋势,完善网络思政资源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模式,融合跨学科理念,分析学生的行为意志、思想规律、生活特征,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其次,各高校应改善思政教育环境,打通思政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多样化信息渠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流通,通过资源分享、平台共建,加强线上与线下、学生与教师、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动合作,从而沿用高效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