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州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与成效

2021-12-01俞涌

新疆农机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具植保

俞涌

(伊犁州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新疆伊犁835000)

0 引言

伊犁州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州直累计创建7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占州直农业县数量87.5%,创建数量及占比均位居全疆地、州、市首位。

伊犁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有天然草场347.3万hm2、森林102.1万hm2、耕地53.3万hm2,是新疆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林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伊犁马、新疆褐牛培育基地。2021年总播种面积49.6万hm2,其中小麦13.3万hm2(春小麦4.9万hm2)、玉米22.47万hm2、水稻1.01万hm2、马铃薯1646hm2、油葵7040hm2、甜菜1.26万hm2、棉花1.05万hm2。2020年州直农机总动力达231.6万kW,拖拉机53871台,配套农具97227部,各种收获机械2778台。粮、油、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64%。(其中小麦100%、玉米97.9%、水稻100%、油菜100%、油葵98.8%、甜菜99.4%、棉花97.6%)。

1 主要做法

1.1 坚持高位推动

制定印发了《伊犁州直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科学提出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确保了创建工作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各县市都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构建多部门配合、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聚焦小麦、玉米、水稻、甜菜、棉花、油菜、油葵等主要作物,围绕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6个环节,先后组织召开了州直空间机械技术服务植保作业演示会、“一区一田”示范工程现场观摩推进会、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现场演示会、新机具展示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观摩交流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

1.2 用活补贴政策

按照“补短板、推全程”思路,在保证耕、种、管、收及烘干环节重点机具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补贴实施的精准性,突出加大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相关机具补贴力度,实行敞开补贴,应补尽补。2016年以来,共获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亿元,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筹资金大约13.2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2.54万台(套),受益农户达1.25万户;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面积23.33万hm2,补助资金1.05亿元;争取自治区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共计760万元,有力提升了州直农机装备水平,加快了智能农机推广应用步伐,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装备支撑。

1.3 抓实“细胞工程”

以实施全程全面机械化的“一区一田”(县级农机化示范区、村级农机化示范田)、“一场一户”(县市机械化养殖示范场、乡村机械化养殖示范户)“细胞工程”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坚持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打造建成了“区、田、场、户”农牧业现代化标志性工程。州直90%的乡镇已建立了集中连片33.33~66.66 hm2的农机化示范区,村队建立了集中连片13.33 hm2以上的农机化示范田,累计建设示范区66个,示范田237个,总面积1.24万hm2,辐射面积5.3万hm2,示范场11个,示范户22个,总养殖规模达4.25万只(头),评选出州级示范区和县级示范区25个进行挂牌。依托“细胞工程”推广大马力拖拉机、高效植保机、多功能精密度播种机、北斗导航、深松监测等智能农机,推广小麦窄行匀播、保护性耕作、甜叶菊和薰衣草机收等机械化技术,推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运用。

1.4 精准开展培训

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技能培训工作,邀请区内外农机行业著名学者教授来伊授课,培养本地农机人才。坚持发挥培训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结合专业特点、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力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经营管理等技术人才,满足农机化生产需求,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人才队伍。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州直农机实用人才培训班,现场演示了农机新装备,投入资金36万元,培训360余人。开展各类农牧业机械现场会、演示会20余次,受教育人数超过万人次。

1.5 壮大农机合作经营组织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以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导向,帮助农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延伸服务链条,打造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目前,以新源县兴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各县市农机合作社依托土地整合政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开展农机装备提升工程,大力推动由传统的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精量播种、精准施肥、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生产全过程延伸,加快智能化农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优化农机结构,推动复式农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质量、服务效率和经营收入的提升。

2 工作成效

2.1 农机装备结构日趋完善,装备总量稳步提升

2020年伊犁州直农机总动力达231.6万kW,较2016年增长12%;拖拉机结构优化,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28 702台,较2016年增长12%,大中型拖拉机占拖拉机总数54.4%,80马力以上拖拉机比2016年增长12.7%。3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的高效机具增长加快,深松整地作业、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绿色环保机具快速增长,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复式作业发展。

2.2 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

扎实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活动,补齐了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烘干、甜叶菊和薰衣草等经济作物机械收获、高效植保等方面短板,加快推进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高效精准施药为主的精准农业机械化技术,州直农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新提高。目前,拥有植保无人机285台,北斗导航仪525台,深松监测设备202台,作业面积超过1.67万hm2,深松整地作业实现了100%实时精准监测。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7.47%,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7%。

2.3 农机经营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化服务日趋完善

目前,州直已有农机专业合作经营组织120家,其中5家为国家级,入社成员2251人,服务农户65550户,入社经营土地13.8万hm2,作业服务耕地面积21.47万hm2,拥有农机具653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09台,充分发挥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服务范围由生产作业向产、供、销全程链延伸,促进作业质量、服务效率、经营收入的提升,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2.4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路线清晰,效果显著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农机节本增效、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着力点,采取典型引路、梯度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组织广大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技术骨干,建立了“推广机构+服务组织+示范主体”服务模式,编写了小麦、玉米、水稻等7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置方案、操作规程及生产经营模式,节本增效,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并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示范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具植保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山西阳高:植保无人机 春耕显威力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植保机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业部批准一批植保农药类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