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背景下艺术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研究
2021-12-01刘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刘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审美能力的普遍提升, 艺术系列音频以艺术之美向大众普及艺术知识,让大众感受生活的美好。《2019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9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
一、艺术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意义
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提高艺术素养和鉴赏力,有助于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对待生活。在全民艺术普及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建设了艺术系列音频,汇集了国内外优质的艺术学者和艺术家资源,以有声艺术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倾力打造包括艺术价值、艺术名家、艺术经典、艺术生活等方面资源,帮助听众快速了解艺术知识,产生艺术兴趣,提升艺术感受,增强艺术素养。
二、艺术系列音频资源的特点
(一)思想立意
艺术系列音频资源既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又突出了艺术性和传播性。艺术系列音频从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角度,用不同的切入方式,开启听众探寻艺术知识的艺术之旅,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艺术知识的全面普及,同时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艺术系列音频的建设方式是以百科全书式的思路进行知识搭建,以大众化、文学化的叙述口吻进行知识普及和欣赏指导,制作内容丰富全面、难度适宜、易于大众接受的艺术音频资源。
(二)选题设计
艺术系列音频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中国的艺术特点,还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而且着重表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展现了纵贯数千年的西方与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资源选题围绕《趣味艺术史》《名家名作》《我的艺术生活》《艺术品收藏》等多个艺术门类,介绍了各门类艺术的特点及属性,从经典名作、艺术家或文学家趣闻切入,介绍各门类艺术的审美属性以及鉴赏技巧,利用一个又一个趣味故事讲述从古至今艺术发展中比较典型且有挖掘价值的艺术知识,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制作要求
艺术系列音频制作会根据内容本身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在声音录制方面,根据内容整体艺术风格确定音频录制要求,安排演播人员试音,选择适合讲述口吻的录音员录制干音。在配乐选材方面,要根据作品题材,对作品的配乐风格、配乐曲目、特效音乐进行演绎,每部作品都设置了多轨道搭建场景,让音频既生动又饱满,最终呈现的有声作品更符合听觉效果,让作品更加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艺术音频阅读接受信息效果更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听觉给人的印象越深,听觉感应的存贮时间就比视觉更长。
(四)使用方式
艺术系列音频适用于多个平台播放,既可以通过PC端、多媒体一体机播放,也可以通过手机端APP、微信公众号播放,方便大众获取使用。相对于视频资源,在特殊环境下,音频资源可以彻底地解放双手,比如在拥挤的地铁、公交车里特别明显,而视频等需要观看的资源是无法做到的;相对于普通的电子书,由于浏览观看的屏幕和字体一般都比较小,长时间观看易导致眼疲劳,通过音频来学习知识,不仅可以不伤眼睛,还能够怡情养性、学贯中西,毫无身体负担。
(五)服务推广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休闲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智能硬件可以帮助用户在通勤、开车、运动、睡前等场景无缝切换使用音频资源。从技术环境来说,车载系统和智能终端发展,将在更多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艺术系列音频资源适合所有年龄层阅读学习,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适合人们碎片化的收听时间,音频标题特意设置了主标题和副标题,让听众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艺术资源。
三、艺术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方式
发展中心从2012年开始建设音频资源,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音频资源,建设方式主要为社会化采购和原创制作。
(一)社会化采购
市场上有很多专门制作音频资源的企业,有的做得非常好,具备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技术设备,对于这些成熟的产品,我们会根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要进行采购。采购的资源建设速度比较快,可以即时开展服务,甚至还能征集到资源的平台使用和运营服务,可以快速弥补资源的空白。
(二)原创制作
发展中心原创制作的音频资源都是市场上少有或是没有的,但又符合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除了提供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发展中心示范引领的作用,为各地方文化建设单位做一个探索,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四、存在的不足
由于音频相对视频的占用空房间小,在信息获取和快速分享方面有着相对优势,但作为艺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
(一)资源内容不够丰富
艺术系列音频资源挑选出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主题工作量比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筛选工作。目前已经建设了文学、绘画、旅游、戏剧、小说、诗词、电影,园林、收藏等艺术题材,但总体上数量较少,可以充分发挥声音的独有特点,引用口述历史、地方独有的歌曲原唱、现场采集的声音、特定历史场景的人物原声、场景原声、采访记录、戏曲选段、影视内容节选、广播内容节选等,尽可能还原本真的艺术之美,更好地阐释艺术经典,从而丰富和升华艺术价值,倡导艺术生活的数字化普及。
(二)原创建设周期较长
由于创作主体的性质特点,音频资源制作环节多、流程长,脚本创作和声音的二度创作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打磨周期,既要兼顾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同时又要独创性、专业性、传播性,还要考虑到创作周期的时效性,无法满足即时需要的听众。所以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储备和调研,搜集和梳理相关素材,并与相关的艺术门类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研究机构等建立长期研讨机制,充分提炼和策划。
(三)服务推广渠道受限
艺术系列音频资源题材丰富,制作质量比较好,内容涉及艺术价值、艺术名家、艺术经典、艺术生活等方面,可以开阔大众的眼界,滋养人们的心灵。这些数字资源在服务推广方面,主要依靠文化系统的自身力量,通过现有各层级的渠道进行推广,有的资源只在一个服务平台进行推广,服务的用户数量有限,导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些艺术文化资源,以及不清楚通过哪些渠道能够获得这些资源。所以,要拓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渠道,借助社会上的数字资源展示平台,如央视频、抖音等拥有大量用户基础的平台,让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更多的人,同时提高现有服务平台的社会知晓度,从而促进艺术文化知识的全民普及。
五、思考及方向
(一)提升公众艺术审美水平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需要审美能力的提升。疫情期间,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人们只有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鉴赏力,才能善于从审美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对待生活,拥有真善美高度统一的饱满生命,才能重培养起丰富、独立而健全的现代人格。生活被艺术渗透,在生活中感受艺术魅力和美的熏陶,让人们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二)丰富艺术音频的资源内容
艺术音频资源建设围绕着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可以从历史、地域、文化、旅游、建筑等多个层面挖掘和展现艺术之美,让艺术文化成为人们重要力量源泉。同时,考虑到不同知识层次大众的需求,可以增加一些某领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包括专家的精深解读、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尚未有定论的研究与发现内容,将普及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层层递进的知识梯度,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大众都能有所收获。
(三)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
音频资源的用户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相对于视频用户而言,音频资源的用户不是很多,无限在于很多人的阅读习惯还在培养中。5G时代来临,新媒体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加速,声音传播更加迅速。艺术音频资源不仅可以快速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各地方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服务推广,还可以利用学习强国、央视频、人民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形成新媒体矩阵,对艺术音频资源进行全网推介,扩大资源的社会公知度,方便大众获取。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功能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无处不在、触手可得。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新媒体平台账号拓宽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服务渠道,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获取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促进了全民艺术普及事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上提供数字资源的平台众多,为了短时间内能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又要给大家以思考的空间,可通过问题回答、关注功能、邀请功能、相关链接、信息分享和问题状态等页面功能,从而留住用户流量,不断扩大作品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