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

2021-12-01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杨国荣

青年心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动手观念劳动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 杨国荣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语文通常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渗透。纵观人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劳动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人类在生活、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挖掘、探究、发展、改进。而教育的意义是将所研究出来的探究方法、解决方法以及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以便于他们在该领域进行进一步探究,进而推动该领域更高层次上的探究、改进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渗透。

一、创新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知识输出总是以课堂上的知识引进和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比较单一沉闷,因而很难推动学生的劳动教育渗透以及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等方面的养成。要想在语文的教学课程中很好地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教师就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语文教学的设计。要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而有效地将劳动教育渗透课堂,很好地推动学生融入轻松愉快的语文教学氛围,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好劳动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做事理念,将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在人教版高一语文(2019年版)必修一的教学课程中,对于第七单元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文章教学,优化改进传统语文课堂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方式,可以在课前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凤凰传奇演唱的《荷塘月色》,让学生体验、享受此歌曲的美妙旋律,让教学课堂置于恬静舒适的氛围中。在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自然地引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相关介绍,使得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接受语文教学内容。在介绍朱自清的生平时,可以适当介绍有关于朱自清的一些趣味小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朱自清的好奇心,以增加他们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进行文章欣赏、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荷塘月色》中优美动人、空灵仙意的句子,进行自我的探究欣赏、仿写,尤其引导学生对于通感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领悟感知和运用,鼓励他们进行仿写,让他们在这一实践中学习、领悟朱自清文笔的清新俊逸、雅致娟秀。进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清丽脱俗的文学审美以及感知、欣赏名家大作的优秀之处。将理论知识融入渗透到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实践中更好地领悟、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更好地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二、结合教材内容发展劳动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让他们领悟劳动意义、劳动价值,进而不断深化学生的劳动教育。在教材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选择较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渗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劳动教育,不但可以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还能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以及感悟到劳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意义以及推动性。通过教师组织的小活动,进行实践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纸的发明》是有关纸的发明历程的介绍的文章。其中介绍了从上古到东汉时期,人们文字记载的方式不断改进、不断探究,通过人们劳动过程中的探究,使得文字记载的载体能够由最初的笨重、不易携带的竹片、甲骨以及过于昂贵的丝帛、纸质粗糙的麻纸等转化、改进为成本便宜、纸质良好的“蔡伦纸”。为了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古时人们在这一漫长的探索、改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困难,教师可以准备适量的竹片,在课堂上用小刻刀在竹片上进行刻字,向同学们演示古时人们是怎样进行篆刻记载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但要嘱咐学生在篆刻过程中,注意安全。通过教师的演示以及学生参与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知晓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敬畏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的观念和意识,重视劳动价值。除了课堂上的刻字演示,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于我国造纸历程相关视频以及现代造纸工艺的相关视频讲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古时人类劳动的重要成果以及智慧结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国人对于劳动的尽善尽美,对于工匠精神心存敬畏。这正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

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将具有教育意义的、有趣的劳动教育渗透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这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是极其有效的。没有进行自我动手的劳动过程是无法在言语上进行描述的。仅仅依靠语言上的鼓舞推动是很难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对劳动价值有所认知的。学生对劳动缺乏认知,对劳动的敬畏之情就不会很深。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投入实际的劳动中,他们才能够体验到劳动这一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心力,让他们深知我国一直提倡“劳动最光荣”这一劳动口号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多么伟大,多么值得称赞和歌颂,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爱好劳动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创造性能力,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劳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实现,能更好地使劳动教育的内涵、意义最大程度得到实现。

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中,可以进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践活动。以邓小平爷爷即使高龄,依旧在种树过程中认真植树、注重绿化作为一个知识的出发点,带领学生向邓小平爷爷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植树活动,或者是让学生自己栽种植物,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劳动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爱护绿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进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知晓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贴切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

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其中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很少能在课堂上得到机会进行相关课程的具体实践,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很高。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提高,可以间接推动学生对于“劳动”这一层面的活动有更大的兴趣,也会让他们提高在制作作品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对于他们的劳动作品认同感会更强。进而让他们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劳动观念、劳动意识都有所提高,同时对于他人劳动价值、自我劳动价值更加敬畏。

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在进行《竹节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制作竹节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节人。在下次课前,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在班上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欣赏。在这一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并提高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增强对于自己劳动作品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劳动价值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建立他们劳动价值的观念。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统筹下,兼顾对于劳动教育的学习渗透。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工作以及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看到他人劳动过程、成果的同时对于他人的劳动价值进行肯定、尊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猜你喜欢

动手观念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坚持系统观念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