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2021-12-01

国画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度物象笔墨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传统美学独有的审美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最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在世界艺术及美学领域都具有崇高的学术价值和地位。写意精神源于中国艺术哲学观,写意并非是对物象“似与不似”的简单再现,而是传统文化内涵与个性精神的感悟与体验。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的艺术观。是以,中国画写意精神是物境、情境与意境的融合统一。中国画讲求以笔为筋骨,以墨为精神,笔墨相生,互为表里,以此来体现笔意墨法蕴含的东方哲学。就艺术家而言,真正的写意精神,是在对自然物境的理解之上,融入其自身的生命情感,最后达到崇高的艺术意境,即万物归一、物我两化的大一统境界。

中国画精神,在内质上揭示了“道法自然”的传统哲学观,体现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中庸之道”和“人文关怀”的思想。由此可见,中国画精神正是中国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它不仅体现的是艺术形态的构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文化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映射的一种审美观念与审美创造能力的艺术思想。首先,写意是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核,而写意精神,则是中国画最核心的文化审美品格。其本质是“意”,骨脉为“写”。中国画书写性表现方式,是通过借助于审美对象以书写之道表现艺术的审美意趣与精神境界。因此,写意精神是中国哲学审美体系的核心,指引着中国画发展的方向。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生命体验,并创造了中国审美精神独特的禀赋。这种审美赋予物象以人格精神,将人物化、自然人化,以中和之道观照世界万物,达到一种和谐境界。体现在技法上,笔墨恰恰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的载体,其精华为“写意精神”与“意象思维”的联系,这种精神与思维是中国画延续和发展的本源,蕴含着中国特有的哲学审美思想和美学精神。其次,就中国画审美精神而言,写意精神彰显的是人性精神与寄物抒情、恣意轻狂、遣兴陶情的创造性,这个过程还包含一种潜意识表现性。这种写意不是完全独立而需要借助审美物象,在体现“象”与“意”、“形”与“神”的基础上对于“以象取意”“以形写神”的情感表达。因此,对写意艺术语言来讲,笔墨,不仅是书写的载体,更是写意的灵魂。中国画书写性的笔墨形式语言,正是写意精神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审美品格的立命所在。

写意画以书入画,正是把中国书法的笔墨精神贯入其中。书写性不仅要求用笔讲求书法的点线笔墨之美,更重要的是要呈现出笔墨律动的动态之美,而这笔墨书写的节奏就是意象与情感“合一”的表达。中国画形式构成与“写”的痕迹可以看做是内心外化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书写的多种风格和特征,写意精神就是以气韵与情感带动笔法的,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山坠石等经典审美的书写法则,求“破”与“变”。“写意”具有多种形式特征,追求特殊笔墨效果所呈现出的写意风格,并运用精致、细腻的运笔方式去表达“意”,体现出写意不同的面貌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与笔墨的“法度”,和人的性情相关,法度与性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相互取代。性情决定法度,选择法度,是契合个人性情独特的审美标准,符合意象审美的法度,法度与画面所表现的“意”要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画家在创作时首先形成的是精神上的“意象”,然后遵从内心需要并找到适合这种“意象”的表达方式,最后将法度与性情完美地合而为一。艺术家对于写意精神“用笔法度”的修炼与磨炼,需画家穷极一生的藻鉴与修行,以丰厚的学养、生活积淀才能达到“画外之境”。

人与艺术相互作用中共同实现文化的人文意义与价值。文人画家提出将书写用笔融入绘画之中,完成了中国画从“以形写神”到“象外之意”的转化,拓展了中国画对意象与意境的追求,更加注重“意”的精神内质。“意”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它随着笔墨、技法、造型、意象、意境、审美、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转变而不断变革与完善,从而形成了具有审美特质的中国画写意精神。画家对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认知体悟,通过“笔墨法度”得以呈现,并具有深厚的修养、学识、理论高度。是故,唐代张彦远提出的“故工画者多善书”正是对这一点的写照。真正的写意精神,必定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精湛的笔法修炼为前提,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发挥与创造。因此,审美物象以独立形态的笔墨语言所表达的艺术精神,才是写意画画家追求的根本所在。

“写意”追求的是“尚意”,丰富的笔墨语言和技法的娴熟,是为了更凸显“意”的表达。徐渭将花鸟山石从物态化表现为情态化,他将自己内心情感与自然物象内在本质完美结合在一起。徐渭在诗中说:“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他的花鸟山石求意象与神似,酣畅淋漓,墨象生动,苍劲恣肆,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充分显现出他在传统笔墨技法上的创新突破以及对意境的崇尚和追求,形成一种更加强调自然内核生命力并符合画家理想中“意”的画面。此外,石涛、八大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自我意识,其中笔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吴昌硕强调“画气不画形”,准确概括出中国画的本质内涵。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形式多样,手法多变。石涛提出“师法自然”,并将审美体系与绘画要旨概括为“借笔墨以写天地而陶泳乎我”,并指出没有一种笔墨法度符合所有绘画形式,要在吸收传统的同时,开创适合表现个性趣味的笔墨形式。

写意是人的情感意识通过对物象赋予个性化而获得新形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当中,其形式无论是工笔画抑或写意画,其题材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其本质都是“写意”的。这种写意精神是借以客观物象表达真实情感的一种内在冲动,通过写意形式表述心中之意。写意精神抒写的最高表现境界是表现生生不息的生命气象,表达的是一种宇宙观,揭示人与自然之本性。文人画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墨趣的重视和“意象”表现画面的观念,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理论,从而推动了写意画的发展。空谷幽兰、苍翠欲滴,茂林深篁,东篱秋菊等意象,是文人画家在自然万物之中寻找理想意境情趣与人格品行的一种独特审美。花落新苔、翠叶芳丛,草长莺飞、溪桥玉树,此类种种情境与画家情感交织融合,它们俨然成为画家内心难以割舍的心理认同感与情感世界的寄托,从而使得人们对花木飞鸟倍感珍爱。文人画家充分发挥笔墨意趣,在笔意有无之间,万物灵性,神情流动。在他们眼中,即使一花一叶皆载负着真情,一草一木皆表现出世间的精彩。是故,花木山石脱离了原本的自然属性,在情感中赋予了灵性,物象与感情融为一体。在这种文化象征中,人们脱离有限的生命个体,达到精神上的永恒。此外,文人将梅兰竹菊入画,不仅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在写意创作中得到心灵的修行,其“意”的体现是中国审美文化中固有的“情”的表达。因此“写意”精神是中国文化使然,贯穿于中国绘画始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中国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讨着关于美的表现的多种可能,呈现出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命力,完美地表达了民族文化内涵与内在精神。所以,中国画写意精神所传达的“意”是无穷无尽的,它承载的是中国长久不衰的传统文化精神。总之,中国画写意精神以诗心映射万物达到心灵完善,以笔墨形式凸显中国文化独特和高标的审美情趣,指引着民族文化审美方向,趋向超然脱俗、健康向上的崇尚境界,促进整个大文化趋势和时代文化气象的更新和演变。

猜你喜欢

法度物象笔墨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国学赏析
笔墨童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畏法度与能自律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