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2021-12-01雷普煜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产性转移性经营性

雷普煜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近年来,在一系列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21元,比2018年增长9.6%,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分类,其工资性收入为6 583元,比2018年增长9.8%;经营净收入为5 762元,比2018年增长7.5%;财产净收入为377元,比2018年增长10.3%;转移净收入为3 298元,比2018年增长12.9%。农民收入持续稳定上涨,但上涨幅度逐渐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增加。崔元悦指出,农民的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等,经营性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张世云指出,要加大对农民的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理财收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红利收入;促进农民土地流转,获取经营权租金和补偿收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农民其他资产性收入等[2]。罗广指出,农民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要通过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途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3]。魏亚娟指出,农村金融对于农民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优化农村金融模式、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增加农民收入[4]。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扩大消费需求、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

1 农民收入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农民收入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重视农民收入增长,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大,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农村地区人口平均收入较低,不利于整体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时期背景下,要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有效开展,确保农民收入能够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不仅有利于农业本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是保障农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民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基础。

2 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农民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4个部分。本文分别对农民收入的4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 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

农民经营收入主要是指家庭经营的相关收入,主要是指农产品买卖的收入。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家庭拥有的可租赁性资产情况、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等。

2.2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

农民财产性收入包括农民主体自身因素和机制体制因素。农民主体自身因素包括农民拥有的房屋、实际地租水平、土地以及农民的理财等,机制体制因素包括集体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农村房产交易制度等,以上因素会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因素

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受农民工个体特征、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民工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5]。农民工个体特征包括农民工年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等;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为城镇化率越高,农民非农就业收入越高;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有很大影响,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就业到第二、三产业可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二、三产业是吸收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工的法律制度支持、社会保护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有利于农民工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增长。

2.4 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因素

转移性收入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渠道。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受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需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确保农民丰收增收;需做强乡村产业,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收入;需增加农民近地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性收入;需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提高家庭经营收入。

3.1 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地方政府要加快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一村一品”工程,为农民收入增长打下重要的产业基础,激发乡村多元产业发展活力[6];充分发挥地方不同的资源优势,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壮大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品牌农业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个体工商、服务业发展,推动农、文、旅、商、工融合发展。此外,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进入产业园、工业基地集群发展,继续落实各种支持扶持和优惠政策,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要认真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合规建设,获取更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可在农村地区为农产品开拓电商平台、农贸公司等多元销售渠道,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3.2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要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则需确保农民土地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入股、房屋租赁、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灵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并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利落实到农民,推动农村资产的转化与升值,促使农民获取更多的收益,从而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3.3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需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将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转移城市就业,以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首先,应建立农村劳动力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务输出服务,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劳务经济收入。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关服务水平,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牵引,实现转移就业,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7]。其次,应提升工业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服务业就业岗位;应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强化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探索普惠制的农民职业技能奖补制度,从而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3.4 增加转移性收入

政府需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以便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生活公共财力保障[8],应组织务工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推动转移就业,增加转移性收入。各地方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的改革,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执行农产品保护家收购等补贴政策,确保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要扩大政策型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加果蔬等经济作物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农民因自然因素的损失;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重点加强涉农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监管,从而杜绝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政府要从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不断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保障农民的生活条件。

4 结语

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长远来看,要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则需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民收入增长的多元渠道等,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财产性转移性经营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提高财产性收入与转变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