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的运用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土肥养分农作物

张 阳

(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山东 青岛 266000)

农业是国之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农业史,这一地位均未产生过动摇,无论是在改善民生还是经济发展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其做出突出贡献的背后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板结、化肥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此类问题的频频发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且加重了农业经济综合发展的负担。而土肥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与实践中的全面应用与普及,不仅有助于削弱农业生产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水平,且在某种程度上可形成对现有资源环境的系统保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1.1 保护土壤资源和土壤环境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在土壤结构、土壤性质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我国许多地区土壤十分贫瘠,为确保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充足,往往以肥料作为营养补给,提升土壤肥力。但长此以往,土壤将会对化肥产生过度依赖性,进而破坏种植土壤甚至丧失种植能力。而土肥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可有效改善滥用肥料的现象,可结合当地种植土壤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肥料,如液态肥料等,从而可避免土壤遭受肥料的直接性破坏,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

1.2 加强土壤养分管理

土地过度开垦是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极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不但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还会造成土壤养分过度流失,农作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生长所需的养分[2]。因此,为确保农业生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土壤养分的管理尤为重要。从传统农业生产来看,肥料施用量由种植者依据自身经验所制定,该施种方法不但缺乏理论支撑,且其价值的发挥具有片面性,无法确保土壤养分管理的有效性。而土肥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可通过与当前实际的土壤养分情况,有效制定相应的土壤养分管理计划,不仅有助于整体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合理控制。

1.3 推进保护型农业发展

农作物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种植土壤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土壤整体发展呈现出一种“病态化”趋势,对资源保护型农业的全面普及与推广产生了极大阻碍。而土肥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对当前农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与不足进行有效改善与弥补。例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实际种植情况为依据开展施肥作业,可确保施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降低土壤遭受传统农业模式破坏的可能性,秉承“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原则进行种植土壤的开发与利用,确保其价值的全面发挥。此外,土肥管理技术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有机肥,该类型肥料可有效避免对土壤种植能力的破坏。

1.4 防止土地盐碱化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土壤盐碱化,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我国临海、临河区域,避免土地遭受盐碱化侵蚀,相关作业人员应系统检测当地土地性质及土壤所含养分总量,并在明确相关数据后选择适宜的土肥管理方法,进而防止土壤分子结构中盐类物质过度积累。因此,农业生产实践中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对当地水土特征、土壤性质的深入了解选择适当的技术形式,并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实际工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开展,降低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发生概率。

2 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土肥管理技术的系统运用

2.1 测定土壤

肥料测定技术是土肥管理技术中一项基础性内容,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土壤检测,依次对土壤中含肥量及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进行明确,然后依据测定所获数据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开展施肥作业,在保证肥料供给量与农作物生长需求量相平衡的同时,对肥料使用总量进行合理化控制,以此避免肥料使用过量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除此之外,对于有机肥施用量的计算,土壤肥料测定技术可为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以确保施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导我国农业持续朝着资源型、环保型方向发展。

2.2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主要指的是在农作物收获期间,将剩余秸秆以粉碎设备进行粉碎处理后,均匀散布于土壤表层,秸秆腐烂后可产生多种养分,如氮、磷、钾等。这些养分足以实现土壤肥力的提升,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的充足性。与此同时,秸秆粉碎后还能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改善,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特殊环境。此外,秸秆的添加还可以实现对土壤疏松性的有效改善,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呼吸”空间,是一种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能力的有效途径。

2.3 绿肥种植

绿肥种植技术主要是通过进行肥料作物的种植,并以碾压、堆置等方式处理所获肥料作物,而后将其与种植土壤进行混合,补充土壤长期以来所流失的肥力,有效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绿肥种植技术的全面应用,可避免种植土壤中所含养分失去平衡,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3]。目前,豆科植物是应用率最高的绿肥作物,主要是由于豆科植物固氮特性十分突出,内部含有大量氮元素,选择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升土壤中氮元素的整体含量,降低对各种化学肥料的依赖性,在确保种植土壤免受化学肥料破坏的同时,确保种植土壤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4 无环境负荷型施肥

无环境负荷型施肥技术常被应用于严重板结的土壤管理中,该技术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所需养料的有效补充,使农作物在脱离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健康生长,在对土壤状态进行改善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此外,在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土壤pH值。具体处理时应尽可能采用撒播石灰的方式,以避免肥料调节所带来的各种消极作用。

3 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发展理念下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土肥管理技术还涉及营养循环方面内容,通过对管理方式的科学选择,可实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营养过度流失。如此一来,不但可实现对农业经济生产成本的有效节约,还可一定程度上通过减少资源消耗,为农作物生长构筑起防护圈。例如,可利用水培法进行植物培育,并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数据的测定,从根本上实现“按需供给”。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土壤等生长环境,还可抑制因过度施肥所导致的细菌量增加,其可成为一种有效降低农作物发病概率的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科学预防病虫害。为确保当地能朝着环境保护型农业方向不断发展,当地相关机构应意识到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避免因过度使用肥料造成土壤超负荷,防止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对周围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破坏[4]。如果所采用土肥管理技术缺乏适当性与有效性,将会形成对土壤内各种营养成分的浪费,而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因此,当地农业管理机构需提高对土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土肥管理技术的全面普及与应用,打破传统农业生产中害虫对种植土壤中养分的汲取和吸收。现代农业生产中,土肥管理技术的系统运用,应以专业人士的正确引导为前提,确保肥料使用的正确性与有效性,逐渐摆脱对农药的过度依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种植者可积极引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现代化防治技术,或利用虫板等杀死成虫,进而避免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4 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肥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但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潜藏性问题的有效改善,加快传统农业向资源环境保护型转型升级,而且可将农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土肥养分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养分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