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2021-12-01王安宁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城乡现代化文明

王安宁

(文县委党校,甘肃 文县 746400)

我国农村人口占据较大的比重,农村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快速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农村农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和落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难度。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坚持产业兴旺,是实施战略的重点;实现经济振兴,可为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坚持生态宜居,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及幸福指数,满足现代化人们实际生活需求,同时可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坚持乡风文明,促进乡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方面全面协同发展,可给予农民充足的精神支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治理有效主要是进行科学和民主治理,采取有效的治理策略,对人们的生活提供基础保障;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主要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美好生活。

2 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在农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且地区缺乏长效环保机制,加剧了环境污染情况。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知,而相关部门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由此导致农村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加之没有专门的处理措施和途径,任意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农户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通常仅依靠自身种植经验进行农作物生产,缺乏新型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破坏,同时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降低了其生活幸福指数[2]。农村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自然生态问题是农村发展的短板,对此,需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促进农村和谐、绿色、健康发展。

2.2 农业转移人口缺乏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加快了步伐,农村大量相关产业人才和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由此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产生大量农田荒地,大大降低了农业产业经营发展质量和效率,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务工,没有城镇户口,不能享受城镇相应的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对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区域的全面协同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2.3 缺乏相配套的政策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较为分散,缺乏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机制,同时缺乏市场引导,未打造区域农业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另外,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协调统一的合理规划,难以充分发挥现代化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土地资源滥用、盲目发展造成相关资源大量浪费,致使农业生产难以实现现代化、规模化,不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目前,农村缺乏相配套的政策体系,不利于农村区域协调统一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难以实现有效的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3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

3.1 加强开展农村文明实践活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相互融合,通过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建设,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对此,可通过改善风俗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村规民约、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全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促使其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引导其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增强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可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垃圾和污水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从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的打造,形成民风淳朴、家风优良的农村风貌。此外,我国要增加农村建设经费投入,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大力的财政支持,进而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和教育的协调统一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要加强传统农耕和现代化农耕文明的有效融合,创设农村新面貌,实现文化保护、自然风光和生态宜居一体化发展;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合理选拔优秀人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并加强完善农村自治制度,同时结合有效的法治和德治,构建三者结合的农村治理机制,以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2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方面,我国要重新塑造城乡间的关系,以工代农、补农,使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全覆盖、普惠共享;加强新型城镇、信息化、农业和工业化的统一协调发展,创建城乡有机融合、工业和农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另外,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福利待遇,以鼓励和引导城市技术人员、人才及资金向农村流动,实现工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城乡融合需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改进和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加强对农村山水自然环境、农田等的保护,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创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将绿色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另外,城乡融合发展中需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乡村管理机制,以有效保障乡村和谐发展。

3.3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配套体系的完善

农村农业的发展需加强机械化设备的应用,积极学习和掌握科学生产技术和专业知识,采用农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农村应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提升农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农业的升级和转型,逐渐形成规模化、高质量、产业化的经营发展形势。

4 结语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促使其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可解决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现代化文明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城乡涌动创业潮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