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风貌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杨洪星

乡村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风貌规划

杨洪星

(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沂南 276300)

1 乡村风貌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乡村风貌规划滞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我国更重视城市规划,对于乡村规划有所忽略,从而造成乡村风貌规划滞后。这种倾向至今仍未彻底扭转,各级政府对于新农村的规划还未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乡村规划仍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布局,从而使得农村发展缓慢[1]。目前,多数农村地区无序建筑普遍、村民居住散乱,出现很多荒芜土地和空闲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特色景观遭到破坏、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整体乡村风貌较为落后,农村居住环境较差。

1.2 大拆大建,造成资金浪费严重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后,自发进行旧房修缮、新房重建,对自己的住房条件进行改善。某些发展较好的农村,每隔几年就要翻修一次住房,这种大拆大建造成诸多资金浪费,使得农民生活负担加重。另外,部分政府主导的农村建设在前期未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盲目地进行拆建,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新农村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1.3 乡村风貌规划没有特色,模式单一

我国土地广阔,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差异,各民族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自然风景、民俗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改造,进而形成具有差异性的乡村风貌规划设计。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很多农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未考虑乡土文化风貌,对于生产、生活特点有所忽略,从而实行单一模式的规划,缺乏合理性,不能满足农民对于居住条件的多样化需求,显得乡村风貌毫无特色、千篇一律,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对乡村原有的人文景观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1.4 公共设施与服务建设不完善,环境质量差

我国农村发展较为落后,乡村建设所需财政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目前乡村风貌建设过程中,公共财政未覆盖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使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保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乡村仍存在道路硬化率低,供水、排水存在问题,垃圾未合理处理,教育与医疗方面比较缺乏等,由此对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从而导致乡村规划建设陷入了瓶颈。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风貌规划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首先,应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仍主要以农耕、养殖为主,存在着规模小、效率低等问题。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在尊重原有耕种模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其次,应重视旅游文化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开发农村潜在的生态价值、旅游资源,在原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资源,促使农业生产和旅游进行有效结合。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游客在农村的各种消费,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加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以及技术投入,使这些资源可以流向农村,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2]。最后,应将旅游文化与家庭庭院经济相结合,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从多个角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景观资源的开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这种方式还可以改变农村住宅形态,采用商住混合的农宅模式,促使生产与生活有效结合,种植瓜果蔬菜,发展庭院经济。

2.2 对旧居民点进行改造

首先,应避免进行大拆大建,造成严重的资源以及资金浪费。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成功案例和模式,不能在经济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拆村并居,以免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破坏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伦理结构和邻里空间组织,使得劳动者农耕劳作的场所割裂。其次,以新旧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资源整理。传统乡村布局均是散居和群居相结合的方式,规模较小,但顺应地势,耕作半径适宜。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重视维持这种传统的空间布局,根据原有居民居住特点和结构,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原有农房和新的居民点之间可以形成完整的组团聚落。同时,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空间场所之间可以相互联系和沟通,在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维持原有的生活氛围和社会伦理结构。最后,在乡村风貌规划过程中,应对原有的一些建筑进行保护,使得新建房与原有农房相结合。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节约资源,对有历史价值的农房进行保护。对于村民自建的房屋,如果质量以及结构完好,则可从实际出发,结合村民的利益对其进行改造,以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特色,保持村中原有的地域特色;对于质量较差的一些建筑农房需进行拆除新建,在新建过程中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3 合理利用乡土田园村庄的自然生态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乡村风貌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乡村原有的地理、人文资源、自然风貌等特点,进行乡土田园村庄的规划和布局,使其可以以山水为依托,形成乡村聚落环境,结合经济建设以及环境效益,提高乡村的环境质量,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首先,利用乡村独有的田园风光资源进行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以田园风光为核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对耕地以及山林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乡村风貌规划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使得原有的自然环境与村庄格局可以保留,进而加强对空间特色的设计,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风貌聚落。其次,重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不断挖掘乡村独有的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乡村地域文化,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新格局。最后,重视自然人文景观的规划。乡村中有很多农田、种植区、小山丘,形成了非常宝贵的自然景观,而历史文化景观以及建筑景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效结合,促使田园风光、乡土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相互渗透,可形成富有层次感的乡村风貌规划格局。

2.4 重视乡村旅游布局

第一,应以乡村经济建设为核心进行布局。在乡村旅游布局过程中,应将农村院落风光、历史文化景观、田园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自然风光等,与乡村经济建设相结合,以原有村庄格局为基础对农村院落进行整合,调节乡村田园与旅游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护原有的乡村田园风貌特色,形成居住功能、旅游功能、生产功能以及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布局体系。第二,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功能服务对于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设计与乡村发展相适应的功能服务设施,重视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布局。在乡村规划中,可建设农村综合体、公园、广场、公共娱乐设施等,以改善农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村的旅游环境,保证旅游资源质量,并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与旅游功能匹配的服务和娱乐设施。

3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风貌规划应重视农村资源、生活方式、环境保护、文化习俗等,使得乡村风貌规划可与乡村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文化、旅游文化,建设美丽文明新乡村。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风貌规划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