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发展简析小学数学成长型思维教学要点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郭红兰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郭红兰
成长型思维是人在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各方面素质的能力,而小学数学思维具有探究性和猜测性、怀疑性的特点,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主要特点。要想培养小学生数学成长型思维,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不同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在怀疑和提问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形成成长型思维,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实质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要基础的思维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能够运用多种问题式教学进行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引入,提高培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效果。
一、利用问题的提出进行思维的引领
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入成长型思维当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提出进行思维的引领。问题的设定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够将问题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必须能够提炼出一些提问策略。一方面,问题要普遍化;另一方面,问题要深度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反向思维的方式将数学思维向成长型思维引领,通过交换情境或实际问题当中已知成分与未知成分的反向设定,使学生能够在原有问题上创造出新的思路。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入三角形的知识,如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在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后,教师继续提问:“将几个三角形叠起来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在得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等答案后,教师继续进行思维的引入:“你能在不同的图形中找到多少三角形?”“这些图形有三角形的特点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答案的总结,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入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当中,使其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惯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奠定基础。
二、运用工具辅助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在工具的辅助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完善,为成长型思维训练的拓宽以及知识与思维的多样性提供相应的支持。事实上,工具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观察更为直观,通过形象的观察让学生从每一个细节去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清晰地获知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括号图来进行“比例”相关知识的学习,将多个知识点绘制成括号图,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特点有顺序地列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包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其瞬间就能够通过括号图掌握不同知识点的特点。
通过括号图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辅助,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能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良好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括号图可视化思维工具具有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能让学生更容易达成逻辑思维的流畅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对图示绘制的规范也能够有效了解。但教师必须注意在应用各种图示时特定思维情境的创设和合理的设计,如此才能够发挥出工具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丰富思维结构,使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得以完善。
三、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思维的深化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并不是直接从问题看问题,而是要对问题进行巧妙、科学的处理和转化,从另一层面去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究。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割的方法,根据学生曾经学过的长方形相关知识来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分割,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分割方法的应用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成长型思维,使其看待任何关于图形的问题时,自然而然地进行图形的分割,并转化为自己学过的图形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答案的探究。
基于素养发展下的小学数学成长型思维的教学,教师必须能够重视和掌握如何将具体的知识点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运用技能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学思维,并形成成长性思维,再将成长型思维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加引导,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将学生思维带入数学思维,再由数学思维深层次的递进式拓展,逐渐引入成长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思维惯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思考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并不断自我开拓和自我提升,最终形成成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