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酵素农法水稻种植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1蒋玉新彭善章徐瑞华
蒋玉新 彭善章 徐瑞华
(常宁市种子服务中心,湖南 衡阳 421599)
1 酵素农业
酵素农业是一种充分利用生物酶来调动和调节农作物自身正常生理生化反应,激发生物机体自然免疫力,以获得最大生产潜能和农产品最佳品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研究表明,应用酵素菌技术制作的肥料能抑制有害菌、增效无机肥[1-2]、活化营养元素、改良土壤结构,具有减少污染、增加产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作用。
酵素农法是指在作物全生育期完全利用酵素产品培育、种植,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可能损害土壤的添加物,依循自然法则,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的种植方法[3]。
2 常宁市开展酵素农法水稻种植的必要性
2.1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4]。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需,现代农业发展已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提升生态功能方向出发,力求在农业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优化方面取得突破。
2.2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农业生产中的有机废弃物、禽畜粪便、居民生活中的有机物垃圾等,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资源化处理,将会对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严重的影响[5-6]。酵素农业可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将上述废弃物转化成有益营养,满足作物栽培、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的需要,循环利用自然材料,有效保护资源,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品质。
2.3 农产品市场供给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已从要求吃“饱”转向吃“好”,提出营养、健康、安全等要求,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今,常宁市传统农产品十分充足,供大于求,但农产品质量问题表现突出,销售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农民的难题。但农户自产的“酵素米”“稻虾米”等生态农产品和当地特产“石盘贡米”“塔山有机茶”等品牌农产品常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3 常宁市土地污染现状
常宁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地处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全市面积2 046.6 km2,现有耕地面积50 260 hm2,其中水田面积42 260 hm2。当地农业污染主要来源有以下4种。
3.1 化肥农药污染
根据调查,常宁市自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措施后,全市2019年、2020年年均化肥用量仍在35 000 t以上,农药用量更是达到1 200 t,除草剂用量达到600 t。过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大量化肥与农药残留在土壤与水体中,造成农田土壤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已成为影响该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
3.2 农业废弃物污染
常宁市的水稻、油菜、烟叶等规模农业的种植面积共计13万多hm2,所产生的秸秆等有机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尤其是秸秆,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秸秆焚烧现象就会屡禁不止,不仅会严重污染空气,而且会危害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3 重金属污染
常宁市属于多矿山区,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这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资源,但同时也导致当地重金属残留及以往工矿企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残留严重,对当地土壤质量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该市绝大部分乡镇重金属超标,尤其是隔、铅等重金属超标现象普遍。常宁市水田重金属超标污染面积达0.75万余hm2,污染率达25%,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20 000 t以上。
3.4 禽畜粪便污染
常宁市常年存栏约有50万头猪、15万头羊、10万头牛。牲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需要无害化处理,如不给予合理化处理即进入土壤或水源中,将造成农田土壤板结,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
4 酵素农法水稻种植技术
4.1 制作酵素液肥
利用厨余垃圾、农产品废弃物(废弃水果、蔬菜、果皮等),添加茶枯、豆粕、菜籽枯等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按糖蜜:料∶水=1∶3∶10的比例,装在密闭的塑胶桶里进行厌氧发酵,制作酵素液肥。混合发酵时最好适当添加些复合功能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益生菌等)。要注意存放于阴凉、通风之处。每天打开瓶盖,释放反应产生的气体;约30 d后不再释放气体,拧紧瓶盖;静置90 d发酵好后准备使用。
4.2 制作酵素有机堆肥
用牲畜粪便、秸秆、青草、菌渣、米糠、菜籽枯饼、环保酵素等材料制作有机堆肥,材料种类越多越好。按碳氮比(25~30)∶1进行有机肥配制,水分控制在55%~65%。堆肥必须添加酵素进行搅拌堆置发酵,肥堆高度为1.0~1.5 m。宽度2 m左右,以便于操作。肥料堆好后不要浸水,不能让雨水淋,建议在大棚内制作。当肥堆内温度升高到60~70℃时,进行翻堆。一般情况下,发酵过程中会出现2~3次高温,翻堆2~3次,温度不再上升、物料彻底脱臭,即完成发酵,可以使用。正常发酵时间为15~30 d。
4.3 选择好品种和种植地点
一是选择米质优、抗性强、丰产性好、没有明显缺陷的水稻品种,如野香优莉丝、桃优香占、泰优390、兆优5431等。二是选择无污染源、土壤及水源条件好、种植管理方便的农田,开展绿色有机种植。
4.4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一是浸种催芽。用1∶500酵素液肥与35℃的温水按1∶500的比例混均后浸种,然后保温催芽(破胸最适宜温度为32~35℃,最高温度不高于38℃)。二是施足底肥,培育壮秧。播种时施入酵素有机肥1.5 kg/m2;秧苗2叶1心时,喷洒500倍酵素稀释液作断奶肥;移栽前5 d每667 m2施用酵素液肥20~30 kg作送嫁肥,起到施肥和防病控虫的作用。
4.5 大田管理
4.5.1 大田备耕。移栽前15~30 d犁翻板田,放水后每666.67m2施入酵素液肥20~30 kg,以分解土壤中农药化肥残留,减少病虫害发生。移栽前结合施肥再耕耙一次。
4.5.2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中晚稻移栽秧龄控制在25 d以内,早稻可适当推迟3~5 d。每667m2稻田种植密度为:手插不少于1.5万株,机插在1.7~2.0万株。
4.5.3 平衡施肥。底肥、分蘖肥、穗肥施肥比例为5∶3∶2。基肥:每667 m2施酵素有机堆肥500 kg或商品有机肥100~150 kg。追肥:移栽后5~7 d内,每667 m2施高氮酵素液肥20~40 kg或商品有机肥20~25 kg,促进根系生长,加速返青,促进基叶的生长和分蘗,钝化土壤重金属。穗肥:晒田复水后,每667 m2施高钾酵素液肥20~30 kg或商品有机肥40~50 kg,增加穗粒数、稻米甜度和谷粒饱满度。
4.5.4 防病控虫,保证安全。水稻病虫害常见防治方法有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4种。
4.5.4.1 农艺防治。通过健身栽培,增加植株抗逆性,从而减轻害虫发生。选用抗性强的品种,采用合理耕种制度,种养结合等农艺措施。
4.5.4.2 物理防治。安装太阳能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
4.5.4.3 生物防治。一是利用一些害虫的天敌(青蛙、蜘蛛、赤眼蜂等)进行防治。二是采用稻田养鸭、养蛙等共生模式防治,通过鸭子或蛙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危害。
4.5.4.4 药剂防治。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如BT粉剂、0.5%苦参碱水溶剂等进行防治,重点抓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及纹枯病的防治,控制病虫基数。
5 主要成效
5.1 集成了农业绿色有机生态种植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通过开展酵素农法水稻种植试验,综合了农业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农业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中,组织常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行了现场观摩,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种植推广,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农业种植转型升级,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增收。
5.2 开创了常宁市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通过开展酵素农法水稻种植,全面落实了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制度”的要求,开启了常宁市绿色农业种植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供—销的新型种植模式的应用。
5.3 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及有机物垃圾资源化利用
通过酵素堆肥、酵素液肥的制作,对大量的秸秆、牲畜粪便、菌渣等农业废弃物等生活有机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农业及生活有机物垃圾变废为肥,节约了农业种植成本,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控制与修复了土壤污染,实现了农业安全,生产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
6 常宁市酵素农业发展策略
6.1 加快农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
当前,常宁市农技人员、农业种植人员缺乏对绿色有机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农业科技及农业推广部门应采用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知识的培训,尽快组建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酵素农法种植技术的农技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队伍。
6.2 加强绿色农业财政投入,推动常宁市农业绿色发展
加大绿色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加强农业种植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绿色有机种植有机肥、绿色防控产品的物化补贴,提高种植户、农场、合作社等从业人员的绿色有机农业种植积极性、自觉性、持久性,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壮大和发展,从而保障常宁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有效供应。
6.3 培育现代生物发酵产业
引进现代化工业装备,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办好生物发酵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高效的农业投入品,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全面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7 结语
发展酵素农业的目的在于保持土壤健康,杜绝或减少化学肥料或农药等的无序投入,高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酵素农业在常宁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