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2021-12-01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根瘤植物检疫检疫

杜 伟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宁夏 银川 750001)

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具有繁殖性强、扩散快、适应性强、危害大等特点,一经传入,不但直接影响农林经济,同时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带来明显影响和潜在威胁。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是我国遭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东西相距250 km,南北相距456 km,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6.64万km2,耕地面积130.3万hm2。宁夏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地区,为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栖息环境。此外,宁夏对外交流历史悠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有害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宁夏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核心地区,是我国和阿拉伯国家交往的重要平台,随着人文交流和农产品贸易不断增加,有害生物传入风险也不断加大,严重威胁宁夏水稻、玉米、马铃薯、瓜菜、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宁夏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按照自治区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疫情阻截防控、联防联控和区域治理,着力强化疫情监测防控,有效进行疫情处置,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有效控制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趋势,促进宁夏农业绿色高质量的发展,介绍苹果蠹蛾、瓜类果斑病菌、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黄瓜黑星病菌5种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马铃薯甲虫、葡萄根瘤蚜、梨火疫病3种重点防控有害生物的危害及在宁夏的发生分布情况,针对目前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对策。

1 宁夏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

宁夏现有各级植物检疫机构24个,专职农业植物检疫员162名,一些重大的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如苹果蠹蛾、瓜类果斑病、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黄瓜黑星病等已入侵宁夏并定殖。马铃薯甲虫、葡萄根瘤蚜、梨火疫病等,虽未在宁夏监测到,但已在宁夏毗邻的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发生,存在着向宁夏扩散蔓延的危险。针对这种状况,宁夏持续开展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疫情监测网络,全区每年设置重大植物疫情监测点30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个,监测面积每年达4万hm2以上。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开展植物疫情监测调查面积21.3万hm2,疫情发生面积4.2万hm2,防控面积6.9万hm2;全区发生苹果蠹蛾、瓜类果斑病、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黄瓜黑星病5种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2 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危害及分布

2.1 重大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2.1.1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 ] 苹果蠹蛾原产于欧洲,是果树生产上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沙果、杏、桃等水果[1],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其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1953年,我国最早在新疆库尔勒发现苹果蠹蛾[3]。1989年,苹果蠹蛾传入甘肃敦煌,之后沿河西走廊逐步向内地蔓延。

2008年,宁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首次发现苹果蠹蛾,发生面积1.3 hm2。目前,苹果蠹蛾在全国9个省(区、市)195个县(市、区)有分布[4]。截止2021年7月,苹果蠹蛾在宁夏的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利通区、青铜峡市、盐池县、沙坡头区、中宁县等13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4 372.7 hm2。苹果蠹蛾对宁夏3.8万hm2优质苹果造成严重威胁,宁夏担负着阻截苹果蠹蛾侵入陕西省和甘肃省东南部苹果主产区的艰巨任务,目前疫情发生区东面盐池县和陕西省定边县接壤,严重威胁陕北山地苹果主产区。

2.1.2 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citrulliSchaadet al.) 瓜类果斑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葫芦科作物。瓜类果斑病菌主要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西瓜子叶、真叶和果实上均可被感染发病,果实上典型症状是表皮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边缘不规则,可布满整个果面,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后期果实很快腐烂,严重的可使西瓜等瓜类产量损失50%以上[5]。最早于196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发现[6],该病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2008年,宁夏首次在中卫市海原县高崖乡发现瓜类果斑病,发生面积301.2 hm2。目前,瓜类果斑病在全国16个省(区、市)80个县(市、区、旗)有分布[4]。截止2021年7月,瓜类果斑病在宁夏永宁县、惠农区、利通区、红寺堡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等8个县(市、区)有分布。

2.1.3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 稻水象甲是世界范围内水稻上一种毁灭性害虫,曾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具威胁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稻水象甲原产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世纪中期开始随美国水稻大规模栽培而迅速传播[7]。1988年我国首次在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发现稻水象甲[8]。稻水象甲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我国主要为孤雌生殖[9]。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根部,严重则造成秧苗缺苗断垄,一般情况因根须受损致使植株根部吸收营养受阻,分蘖减少,植株发育不良,减产10%~60%,乃致绝产,颗粒无收。

2014年,宁夏首次在灵武市河忠堡和中滩一带稻田发现[10]。目前,稻水象甲在全国25个省(区、市)450个县(市、区、旗)有分布[4]。截止2021年7月,稻水象甲在宁夏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沙坡头区、中宁县等11个县(市、区)有发生。自2014年发现以来,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逐年扩大,发生面积从2014年的3.3 hm2扩大到现在的1万hm2,危害损失在20%~30%。

2.1.4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葫芦科作物上一种毁灭性有害生物,病毒通过带毒种子、苗木、接穗、砧木等远距离传播,在田间主要通过病株汁液摩擦、嫁接、土壤中的病残体等进行传播,该病具有高致病性、传播速度快、而且防治困难,很难根除。1935年在英国感病黄瓜上首次发现并报道[11]。2005年,我国首次在辽宁省盖州市发现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12],造成西瓜大面积毁灭。2018年,宁夏首次在沙坡头区、中宁县硒砂瓜上发生,发生面积346.7 hm2,造成损失近900万元。宁夏持续开展“瓜类种子种苗抽检专项行动”,2019—2020年,全区共送样实验室检测2 778个,检出带病种子种苗50个,涉及西瓜、甜瓜、黄瓜、香瓜等。扣押封存带病种子4 594.385 kg,销毁种苗1 925.934万株。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 561.84万元。目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全国15个省(区、市)69个县(市、区)有分布[4],截止2021年7月,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宁夏的中宁县、沙坡头区、海原县等3个县(区)发生分布。

2.1.5 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Ellis et Arthur) 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检疫性真菌病害。1889年美国首次报道了黄瓜瓜条上受黑星病的侵害情况。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河南的西葫芦、黄瓜上发现黑星病,黄瓜黑星病不仅危害植株,且致瓜畸形、“淌浊”,失去商品价值,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达80%~10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黄瓜的发展,该病害迅速蔓延和加重,此病已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黄瓜的常发性病害。2020年,宁夏在固原市原州区温室黄瓜上首次发生黄瓜黑星病,发生面积2.8 hm2。目前,黄瓜黑星病菌在全国7个省(区)105个县(市、区、旗)有分布[4],截止2021年7月,黄瓜黑星病在宁夏的固原市原州区发生分布。

2.2 重点防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2.2.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和西红柿等,马铃薯甲虫的成幼虫均取食马铃薯叶片或顶尖,通常将叶片取食成缺刻状,在危害严重时,茎秆被取食成光秃状。大龄幼虫还可以取食幼嫩的马铃薯薯块。失控的种群,可在薯块开始生长前将叶片吃光造成绝产。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严重时减产90%以上甚至绝收。马铃薯甲虫最早于1811年发现于北美落基山山脉东坡,我国于1993年在新疆伊宁市察布查尔县和塔城市首次发现[13],目前,马铃薯甲虫在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3个省(区)45个县(市、区)有分布[4],严重威胁马铃薯生产和生态安全,宁夏马铃薯种薯一部分从外省区调运,疫情传入风险大。

2.2.2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vitifoliaeFitch)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葡萄根瘤蚜寄主单一,仅危害葡萄属植物。葡萄根瘤蚜吸收葡萄植株营养,导致根系形成根瘤;还会造成葡萄根的腐烂和叶枯萎,果实品质下降,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危害葡萄生产。葡萄根瘤蚜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东部[14-15],1869年在法国首次严重爆发,到19世纪末法国75%的葡萄园被破坏[16]。1892年葡萄根瘤蚜随张裕公司从法国引进葡萄苗木而传入我国山东烟台市[17]。2005年,上海嘉定区马陆镇发现葡萄根瘤蚜危害,砍伐222 hm2根瘤蚜侵染的葡萄,损失超过1 300万元[18]。目前,葡萄根瘤蚜在上海市、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等5个省(区、市),12个县(市、区)有分布[4]。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7万hm2,超过全国的1/4。葡萄根瘤蚜主要伴随葡萄苗木的调运远距离传播,宁夏从法国和外省区引进葡萄苗木,葡萄根瘤蚜传入风险高。

2.2.3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 红火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昆虫,被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原产于南美洲的巴拉那河流域,19世纪30年代初入侵美国南方地阿拉巴马州以来,以每年198 km的速度扩散。我国2003年在台湾省首次发现红火蚁[15],2004年9月该虫传入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红火蚁对栖息地周围的环境生物具有巨大的危害性,对农林业生产、公共安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红火蚁以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根系、果实作为食物,造成农作物减产;捕食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红火蚁还会破坏供电、电信、堤坝等公共设施;人被红火蚁叮咬后,皮肤出现红斑、红肿、痛痒,变粗畸形,或发高烧、疼痛、休克,严重者会死亡[19]。目前,红火蚁在广东、广西、湖北、四川、重庆等12个省(区、市)448个县(市、区)有分布[4]。近年来,宁夏从南方省区调运花卉、苗木数量增多,红火蚁随带土农作物苗木、带土观赏植物苗木、草坪草等调运传入的风险加大。

2.2.4 梨火疫病菌(ErwiniaamylovoraBurrill et al.) 梨火疫病是梨、苹果、山楂等植物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该病害于1780年首次在美国纽约州报道[20],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该病害主要通过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蜜蜂授粉和修剪工具等可造成病害果园内扩散和近距离传播,进而加重危害。2016年5月该病害在新疆伊犁州首次发生,目前已传至甘肃省的张掖和武威地区,对全国林果产生巨大威胁。目前,梨火疫病在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省(区)65个县(市、区)有分布[4]。毗邻宁夏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2020年传入后迅速扩散至600 hm2。宁夏果树苗木调入数量大、渠道多、情况复杂,疫情传入风险大。

3 宁夏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农林分工不明确

目前,农业植物检疫和林业植物检疫机构之间在工作上缺乏信息交流,导致监管中存在漏洞,极易造成疫情扩散。在法规上,宁夏对两个机构的检疫分工没有明确,果树苗木、花卉、牧草等植物及植物产品在调运检疫中常出现检疫交叉重叠。以苹果蠹蛾疫情为例,全国疫情防控都在农业部门,只有宁夏是农业管监测、林业管防控,防控经费不足,产生监测防控脱节现象,造成宁夏苹果蠹蛾疫情快速蔓延。

3.2 机构职能不明确

随着机构改革和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很多县(市、区)撤销植物检疫站,将植物检疫行政职能划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但对疫情监测防控等技术工作没有明确,检疫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同时,植物检疫机构装备落后,疫情监测主要靠经验目测,检疫的准确性差、效率低。近年来新疫情频发,尤其是病毒和细菌类有害生物,田间监测鉴定难,鉴定时间长,费用高昂。

3.3 经费缺乏保障

近年来,虽然宁夏财政加大对植物检疫工作的投入,但县(市、区)没有专门经费支持,远不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不少地区疫情监测经费不足,不能支持基层检疫技术人员开展日常田间监测,局部地区还存在监测盲点。突发疫情处置经费也未纳入财政预算,缺乏保障,往往造成“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被动局面。检疫性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如不及时防控阻截,将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危害损失极大。

3.4 国外引种存在疫情传播风险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进口、国际性会展活动的增多、国内电商和物流快速发展,从国外引进种子种苗种类和数量增多,外来新疫情传入扩散蔓延的风险不断增加。种子种苗引进后,企业存在私自分散种植、违规调运和直接在国内销售的情况。

4 宁夏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对策

4.1 制定植物检疫法规

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中,已对植物检疫工作进行立法的省份有29个省、区(市),未对本省植物检疫工作进行立法的只有青海和宁夏2个省区。宁夏是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重大植物疫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面对新形势,亟需制定宁夏的植物检疫法规,从法规上进一步明确人员、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依法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理顺职能,稳定植物检疫队伍,指导基层完善体系机构,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4.2 强化检疫工作手段

发挥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协作组的作用,深化阻截带建设,加强省际间国外引种信息沟通,落实监管责任,联合开展监测,织密监测网络。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狠抓源头管控,管理与处罚并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协作配合,利用重点研发等项目开展重大植物疫情的发生机理、传播规律、防治药剂、处置技术等研究,研发田间快速检测技术,为疫情监测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4.3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为契机,各级植物检疫机构要充分应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植物检疫法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危害以及疫情防控等内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让群众了解和掌握疫情传播知识与防控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植物检疫舆论氛围。要强化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执法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检疫人员应对突发疫情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植物检疫监督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调运造成疫情扩散的应依法从重处罚。

猜你喜欢

根瘤植物检疫检疫
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豆合农85 根瘤的影响
不同时间输液法输液对樱桃根癌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大宁县: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
侯马市: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暨小麦备耕物资情况调查
栽植带根瘤苹果矮化砧苗对树体生长结果影响调查
揭示大豆根瘤中磷稳态调节机制(2020.7.24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年吉林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德惠市举行
论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