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发病原因、发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2021-12-01耿虹娟
耿虹娟
(淇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淇县 456750)
随着生猪养殖利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生猪养殖行业。在养殖过程中确保生猪健康不仅是提升养殖户经济收入的关键,也是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确保生猪健康。猪腹泻作为猪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发病率较高且不区分生猪年龄、性别及品种,因此,猪腹泻时,养殖户和兽医需要及时确定发病原因及腹泻类型,从而展开积极治疗。
引起生猪腹泻的原因较多,大多与日常管理不当有关。通过对养殖区域及兽医部门生猪腹泻诊断原因进行汇总调查可知,生猪腹泻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喂养不科学。喂养不科学不仅无法保证生猪的产量,还会加剧生猪胃部的负担,长时间的无秩序喂养会使生猪消化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生猪患病。其次,外界因素。外界因素包括生猪的生长环境及温度等。过于脏乱的环境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生猪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最终会由于肠胃感染而引发腹泻。温度也是导致生猪患病的重要原因,如冬季低温天气及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天气均会提升生猪腹泻的概率。
1 猪腹泻发病原因
1.1 日常喂养不科学
喂养不科学是导致猪腹泻的首要原因。首先,管理人员不重视日常的喂养管理、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时间不科学等均会加大生猪消化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会导致生猪消化道的消化功能变差,最终导致猪腹泻。其次,由于存储不当导致饲料发霉和变质,或使用三无饲料产品,使得饲料无法满足生猪的生长需求,导致生猪对于外界环境的免疫能力下降等,均是导致猪腹泻的重要原因[1]。
1.2 外界环境问题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猪舍,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部分管理人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过于追求养殖利润而忽视了日常管理,导致养殖环境脏乱差,养殖场内污水粪便随意堆积。此外,生猪每天均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水粪便会成为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的主要宿主,一旦没有及时清理,则会加快养殖场内各类病原体的传播。因此,应将疫病防控的重点放在强化养殖环境管理上,以此降低生猪患病的风险。
1.3 温度变化影响
温度引发的生猪腹泻多发生于两季交替时节,如秋冬季节昼夜温度变化较大,猪舍内缺乏必要的保暖措施从而引发生猪腹泻。这种现象在气温下降幅度较大的地区表现尤为强烈。首先,温度起伏较大使生猪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生猪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外界细菌及病毒侵入生猪消化系统内导致其腹泻。其次,生猪的肠胃等器官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蠕动加快,在进食过程中摄入的水分无法尽快吸收,最终以腹泻的形式将多余水分排出。最后,温度较低时生猪饮用的凉水对肠胃造成刺激,这也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在防控过程中养殖户有必要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在两季交替及温度起伏较大时期,要及时在猪舍内铺设稻草或安装保温灯等。对仔猪而言,同样要做好日常保暖工作,利用保温箱进行保温,降低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腹泻发生概率。
1.4 肠道感染因素
当生猪肠道受到某些细菌感染后同样会致病。在养殖过程中,仔猪尤其容易由于肠道感染问题导致腹泻,如猪舍内大肠杆菌密度较大时易导致仔猪患黄痢。大肠杆菌病原体进入仔猪肠道后,刺激仔猪隐窝部位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液体,进而引发强烈的腹泻,严重时会导致仔猪腹泻脱水死亡。受到大肠杆菌感染后的肠道上皮组织被破坏并脱落,使肠道对饲料营养的吸收能力变差,无法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患病仔猪的肠道内,会形成高强度的渗透压,当水分进入患病仔猪体内后非常容易引发腹泻。
2 生猪腹泻发病类型及特征
2.1 病毒性腹泻发病特征及发病原因
首先,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较短,通常猪患病一两天即会出现临床症状。其次,病毒性腹泻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病原体可以通过养殖器具、饮用水及粪便等渠道进行传播,且经过治疗后的健康生猪体内仍存在传染源,即治疗康复后的生猪粪便中仍然携带病原体。再次,病毒性腹泻具有周期性,通常某个养殖场生猪发生病毒性腹泻后,即使全部患病猪已经完成治疗且康复,但一段时间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2]。最后,相对于成年猪,仔猪患病毒性腹泻的概率较大。仔猪免疫力较低,尤其是断奶后的仔猪会面临更大的患病风险。同时,仔猪的免疫力与母猪的母乳存在极大关系,一旦母猪患病,其奶水品质便会下降,易导致仔猪患病。仔猪感染病毒性腹泻后难以治愈,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各方面入手降低猪舍病原体密度,确保生猪仔猪健康。
生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虽然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中小型生猪养殖企业及个体养殖户仍占据主体部分。这类养殖群体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训,在日常的养殖管理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疫病防控问题。当前,包括腹泻在内的众多疾病均是由于细菌及病毒感染所导致,但由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基本的防疫意识,进入养殖区域时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且养殖户普遍有在养殖场内养猫狗的习惯,很容易将病毒带入养殖区域,导致生猪患病毒性腹泻。其次,养殖区域中应当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且要严格控制隔离区域与养殖区的间距。但是,大多数养殖场既缺乏养殖隔离区,又没有做好防疫隔离工作,导致各类病毒在养殖场内借助水、空气等媒介进行传播。因此,一旦某一生猪染病,由于缺乏必要的隔离区域及疫病防控手段,很容易造成在短时间内传染至整个养殖区域的严重后果。再次,养殖户在引种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好引进种猪的隔离工作,使外界病原体进入养殖区域,从而引发疫病。最后,气候异常也是导致猪患病概率提高的因素之一,如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不仅会提升猪舍的湿度,而且导致病毒更容易滋生和繁衍,最终造成大范围的病毒性腹泻发生[3]。
2.2 细菌性腹泻发病特征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正常情况下致病菌群在生猪肠道中会受到乳酸菌等有益菌群的抑制,繁衍速度变慢。一旦生猪体内的有益菌群失衡,有害菌便会在生猪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生猪患病。生猪感染大肠杆菌病初期,其粪便颜色为黄色或灰黄色,且伴有刺激性气味,严重时肛门松弛,同时有粪便陆续排出。沙门氏菌病潜伏期不同,最短不到1 d即可发病,最长则可以潜伏数月。猪沙门氏菌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其中危害程度最大的为急性猪沙门氏菌病。仔猪易发生该病,且患病后死亡率极高,经常因来不及治疗而突然死亡[4]。
2.3 寄生虫性腹泻发病特征及防控方法
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寄生虫类引发的生猪腹泻,在生猪发生腹泻时,管理人员往往由于无法找出患病原因而导致生猪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病猪体内存在寄生虫时往往皮肤发黄、松弛、没有弹性,食欲下降且精神状态不佳,有时会排泄出部分成虫,粪便多为黄色和黄绿色。
当前,养殖户大多非常重视由细菌及病毒引发的生猪腹泻,但容易忽视寄生虫导致的生猪腹泻,因此,养殖户还要做好生猪寄生虫类腹泻的防控工作。首先,养殖户应当强化饲料管理,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通过自繁自养原则降低外来生猪进入养殖区域的概率。养殖场内的猫狗若没有经过驱虫,其粪便中往往会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因此,在生猪养殖场内应当尽量避免养殖猫狗等动物,若必需养殖,则应当及时对猫狗注射驱虫疫苗。此外,若养殖区域为山区,还要尽快设置隔离栏,防止山区其他动物偷偷进入养殖区域。科学搭配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类等物质能够提升生猪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其患病风险。其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还应当定期驱虫,通过消除传染源的方式降低生猪腹泻发生概率。驱虫不仅能够降低寄生虫类腹泻疾病患病概率,而且对于提升生猪机体免疫能力、防控其他疫病等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养殖户要根据生猪的性别、年龄及品种等特征,科学确定驱虫时间及方式。兽药市场中的驱虫类药物较多,养殖户要针对该区域内的寄生虫发病特点,科学挑选寄生虫防控药剂,并按照说明科学用药。通常情况下,生猪的驱虫集中在春秋两季,仔猪通常在1 月龄时就可以进行驱虫,而后每隔70 d 左右驱虫1 次。在驱虫过程中为了避免寄生虫产生抗药性,还要交替轮换使用驱虫药物。例如,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均是常见的驱虫药物,养殖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5]。
3 生猪腹泻治疗方式
生猪腹泻主要有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及寄生虫性腹泻,因此,管理人员在治疗前需要根据生猪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原因,之后根据致病原因展开治疗。
3.1 病毒性腹泻治疗方式
对于患病毒性腹泻的生猪可以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病毒性腹泻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只能通过药物控制患病猪脱水和腹泻。可在每头患病仔猪的饲料中每餐加蒙脱石散5 g,并为患病仔猪补充适量无机盐及葡萄糖,每天1 次。对于成年患病猪,应及时隔离患病猪,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猪,可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盐水及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治疗;还可以采用口服补液补盐的方式缓解成年患病猪的脱水症状,或每头静脉注射2.5%恩诺沙星4~8 mL 进行治疗。此外,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猪病毒性腹泻。如果患病猪病情较轻,则可以使用黄芩、扁豆、乌梅及黄连等药物,煎煮温凉后给患病猪灌服;如果患病猪病情较严重,还应加入板蓝根、肉桂及黄芪等药材。另外,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可以将板蓝根加入饲料或饮用水中,以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6]。
3.2 细菌性腹泻治疗方式
发现确诊病例后,首先需要隔离患病猪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对症下药、抗菌消炎及止泻补液的原则。细菌性腹泻通常由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引发。此类菌群均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虽然常见的抗生素类药品能抑制此类病菌繁殖,但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为提升治疗效果,兽医需要提前进行药敏试验,确定药效后再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效果较好。此外,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也可用来治疗由细菌引发的腹泻。兽医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猪腹泻,将葛根12 g、黄连10 g、白头翁12 g、黄檗15 g、神曲15 g 等用水煎煮,待温凉后给患病猪灌服或混合于饮用水中,连续饮用两三天,患病猪病情即可得到好转[7]。
3.3 寄生虫类腹泻治疗方式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驱虫工作,科学选择驱虫药品及驱虫时间,如苦楝皮能有效抑制患病猪体内的寄生虫繁殖,因此,可以将苦楝皮与饲料混合后进行喂养。此外,常山及青蒿等中药能治疗由于弓形虫引发的寄生虫腹泻[8]。
在治疗由寄生虫引发的生猪腹泻过程中,治疗前首先应使患病猪停止进食12 h 左右,而后按照20 mg/kg 的标准在饲料中投入丙硫咪唑药剂,投药时可以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状。若生猪由于腹泻导致进食量下降,则可以在饲料中适当地添加糖精或盐类等物质,提升饲料的适口性。在生猪寄生虫类腹泻治疗过程中,饲料量要略高于日常饲料用量。通过驱虫治疗,一方面能够缓和生猪腹泻症状,另一方面能够消除患病猪体内的寄生虫。治疗过程中要在固定的地点进行饲喂,由于寄生虫会随着粪便排出患病猪体外,因此,养殖户要及时清理生猪的粪便,防止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感染其他健康生猪。除此之外,还要科学处理驱虫后生猪粪便,常见处理方式很难彻底杀死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需要通过发酵等方式有效消除虫卵。在驱虫过程中,养殖户还可以使用5%的石灰水对猪舍内的器皿、食槽及水槽等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苏打片等,连续用药10 d 左右即可使生猪进食量恢复正常。
4 结语
虽然导致猪腹泻的原因较多,但是大部分致病原因与日常管理有关,因此,管理人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强化日常管理,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生猪出现腹泻现象,必须先确定患病猪的发病原因,之后根据致病原因展开治疗。虽然现阶段没有针对某些猪腹泻的特效药物,但通过中西医结合能有效缓解病情,提升患病猪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