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周姝伶
周姝伶
(四川省广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广安 63800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农村地区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的生态成为其振兴的支撑点。当前,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欠缺,农村水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现象,不利于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阻碍了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要科学精准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留住青山绿水,打造美丽乡村。
1 广安市农村水环境现状
以2019、2020 年广安市3 条市控监测断面监测结果为例,2019 年3 条市控河流中,西溪河各监测断面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至Ⅳ类水质,芦溪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至Ⅳ类水质,长滩寺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至劣Ⅴ类水质[1]。
2020 年,广安市3 条市控河流中,西溪河各监测断面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至Ⅳ类水质,芦溪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为地表水Ⅱ类至Ⅳ类水质,长滩寺河各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至Ⅴ类水质[2]。
对3 条市控监测断面沿岸周边进行排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断面为地表水Ⅳ类水质,甚至为劣Ⅴ类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找准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可持续、可利用、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进行治理刻不容缓。
2 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受传统习俗和观念影响,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较差,存在一些落后的、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于门前屋后。部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绿色生活方式未成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标配”。
2.2 指导、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体呈现出规模小、分散、不稳定等特点,缺乏一套科学的指导和监督模式。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指导,导致进行污水处理时主观、随意选择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在本应该使用单户处理模式的地方选择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运行管理和维护成本增大;部分地区农村厕所改革未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有效结合,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量加大。
2.3 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率不高
完备的管网等配套设施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基础,通过管网可以将化粪池中的污水有效地接入污水处理设施中。但是,广安市多山区、丘陵地貌,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化粪池破损等问题,加之雨污未分流、农民习惯性直排污水,进而造成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农村污水的作用较低,部分收集的污水未得到处理而成为新的污染源[3]。
2.4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
运维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业人员对农村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农村污水点多面广,仅仅依托乡镇污水处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需要。加之部分污水处理站委托周边农户代为看管,没有专门的运行管理巡查制度,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
2.5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维资金缺口大
目前,广安市农村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资金大多来自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和千村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上级补助有限,地方财政紧张,每年还有新增的建设任务会用掉一部分资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已有项目补助资金仅支持设施建设,没有针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管理进行补助,造成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困难,有些甚至长期停运。
3 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3.1 目标管控,突出重点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行,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在全面摸清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为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二是以项目为载体,根据年度目标,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整体打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争取纳入中央、省级项目库,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三是从重点村庄铺开治理工作,以积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顺应演变趋势、绿色发展的重点村庄的设施建设、运管机制探索、科技创新等为切入点,以点带面、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确保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3.2 点面结合,梯次推进
一是优先开展重点区域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优先开展重要小流域沿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政府所在地、城乡接合部和异地搬迁安置区等区域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千村示范工程”等,从“点”出发,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适宜农村地区推广的建设成本低、运行能耗低、易管理维护的技术工艺,推广成功治理经验,放大示范效应。二是围绕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以“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采取综合措施恢复农村水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农村垃圾中转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提高农村垃圾转运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
3.3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一是探索因村制宜模式,根据农村地形地势条件、经济水平差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等因素,探索三格式化粪池治理、集中处理、连户建设与闲置沼气池利用结合治理的“厕污共治”新模式。二是坚持典型示范,积极推广广安市前锋区、武胜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以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连片整治、整体推进,扩大试点示范效应,推广成功治理经验模式,提高污水治理效率。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产学研单位的技术力量,研发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成本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
3.4 整合资源,协同联动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两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设备折旧优惠和用地、用电等补贴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放松对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抵质押物的内容要求,切实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二是加强资金保障,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等多种方式,探索创新农业公共服务领域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积极推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镇村发展情况,主动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机制,真正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3.5 宣传引导,完善机制
一是强化舆论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舆论引导,调动村民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村党员要带头示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乡贤可组织、发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作用,提升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知度[5]。二是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组织架构及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立足长远,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设、有人管理、有人监督。三是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缴费水平和标准,通过价格手段调控污水处理行为,维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4 结语
广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全面推进广安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