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区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要点
2021-12-01宋云
宋 云
(永顺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永顺 416700)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各县市积极推广稻田生态养鱼技术,促使稻田养鱼面积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带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增加了稻田养鱼收益,为振兴当地乡村经济做出了贡献。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湘西州稻田养鱼面积达 1.997 万 hm2,2020 年达 2.200 万 hm2,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1 稻田生态养鱼概述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稻田水域空间的有效结合,是种养结合、稻鱼共生互补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田为鱼提供生长空间,田中杂草、害虫又能为鱼提供天然饵料;鱼在稻田中活动能增加水的流动性,增强水中的氧气含量;鱼在水里游动翻松土壤,使氧气易于进入土层,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稻田中的鱼以杂草和昆虫为食,鱼粪又是天然肥料,可增加稻田肥力。
2 湘西州山区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要点
湘西州库区网箱养殖退养后,水产养殖产量大幅减少,为开辟新的养殖途径,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各县市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模式,打造高产高效的技术示范样板,积极推动稻田养鱼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2.1 稻田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土质保水力强、成片连块的稻田进行养鱼。其中,水质无污染要求水源没有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2.2 水稻品种选择及栽插
2.2.1 水稻品种选择。养鱼稻田应选择具有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强和高产优质等性状的水稻品种。
2.2.2 水稻栽插。为保证稻谷丰产,插秧时应疏密结合,合理密植,尽可能与未开挖鱼溜、鱼沟前整块稻田禾苗株数持平,可适当增加鱼溜、鱼沟两侧栽插密度,充分利用鱼溜、鱼沟两侧的边际优势,提高稻谷产量。
2.3 养鱼稻田的田间工程
2.3.1 田埂标准。田埂高度30~50 cm。如果养殖稻田易受涝灾,应适当加大田埂规格。田埂必须坚固,防止漏水、坍塌、逃鱼。
2.3.2 进出水口设置。养鱼稻田的进出水口应采取对角设置。根据田块面积大小,以50~80 cm宽为宜。
2.3.3 拦鱼栅设置。进出水口和溢洪口要设置拦鱼栅。拦鱼栅的孔隙或网眼大小,要根据放养鱼种的规格来确定,原则是不阻水和不跑鱼。拦鱼栅的形状以“(”形或“<”形为宜,凸面向田内。拦鱼栅的宽度要大出进出水口和溢洪口15 cm 以上,高度应高于水面80 cm 以上。一般要求养鱼稻田外田埂设置防逃网。
2.3.4 挖鱼沟、鱼溜。鱼沟以深30 cm、宽80 cm 为宜。鱼沟的形状应根据田块的面积、形状而定,一般可挖口字形、日字形或十字形。鱼沟要联通进、出水口和鱼溜。鱼溜应设在鱼沟交叉处,山区稻田田泥底质不深,鱼溜深度以30~50 cm为宜(视情况而定),长、宽各2~4 m。鱼沟、鱼溜明水面面积要占整个田块面积的5%以上。应在插秧前挖鱼沟、鱼溜,如果插秧后进行,则可将秧苗移栽在鱼沟、鱼溜两侧。
2.4 苗种放养
2.4.1 放养时间。养鱼稻田应早放水、早整地、早插秧、早放苗种。插秧后约20 d,即秧苗开始“封门”即可。此时秧苗已定根,不受放养鱼苗种影响。另外,秧苗定根后可加高稻田水位,能有效稳定养鱼稻田的水温,促使放养鱼苗生长。
2.4.2 放养品种。山区稻田养鱼放养的品种以鲤、鲫鱼为主,根据养鱼稻田的水位可以适当搭配少量的草鱼、鲢鳙鱼,数量控制在10%以内。养鱼稻田要投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苗种,而且投放前应做好消毒。
2.4.3 放养规格、密度。山区稻田养鱼苗种规格以投放200~300 g/尾为宜,具体应根据养鱼稻田的田间工程条件(主要指养鱼水体的大小、蓄水深度)来确定。一般稻田生态养鱼苗种投放总量不超过16 675 kg/hm2,数量以每667 m2养殖80~120尾为宜。
2.5 控制水深
养鱼稻田的水深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调节。水稻生长初期,浅水能促使秧苗定根、返青和分蘖,水深以6~8 cm 为宜;水稻生长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需要大量水分,水位可加深至10~15 cm;水稻生长晚期正值水稻抽穗灌浆成熟,一般应保持水深12 cm 左右。早期鱼苗规格小,稻田水位不必过深;后期鱼苗种体格增大,游动性强,水位需相应加深。
2.6 合理施肥
根据以往的养殖经验,采取稻田生态养鱼模式应注重施加长效基肥,如尿素或者磷酸二铵等。因为此类肥料不仅不会给鱼类健康生长带来隐患,而且能肥水使得稻田内存在的浮游生物快速、大规模繁殖,促进鱼类生长。对于水稻追肥,要做到少施肥多次施肥。施肥时,水深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优选有机肥或者粪肥,以满足水稻和鱼类生长的双重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养鱼的种植田不可以使用氨水或者碳酸氢铵[1]。因为此类肥料会产生很强的腐蚀性,对鱼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通常,对于养鱼的稻田,基肥施加量需控制在总施肥量的80%以上。根据种植前的实际情况,采取一次性施肥法或者其他施肥手段,保证施肥的有效性。
2.7 水稻病虫害防治
按照绿色健康养殖的要求,对于种植田要做到少用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拒绝使用剧毒农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手段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稻田施药前,应适当加深田水至7~10 cm,或保持稻田边进水边排水的微流水状态。将鱼赶到鱼沟、鱼凼中,并不断冲水对流,保持鱼沟、鱼凼中有充足的溶氧,如果养鱼数量较多或鱼个体较大,鱼沟、鱼凼中无法容纳,可将鱼转入其他水体或网箱中暂养,待水稻病虫害得到控制后,重新注入新水,再将鱼放回原稻田中养殖。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保证整个杀虫作业的有效性。如果必须实施化学农药防治,优选低毒农药,并合理控制农药使用量。如果即将下雨或者已经下雨,不可以进行施药,以免影响药效或者造成鱼类死亡[2]。
2.8 鱼病防治
对于鱼类疾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鱼种下田前,排干田水,暴晒几天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鱼种入田前也要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将寄生虫和病菌带入稻田。一旦发生鱼病,应请专业人员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如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治疗多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隐鞭虫病、口丝虫病、车轮虫病等[3]。
2.9 投饵
对于鱼类饲料的选择,应选择适宜的饲料品种,达到现行的《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对于山区种植田,建议使用米糠、麦麸等饲喂,切实保障鱼类产品的质量[4]。同时,控制好日投饲量,按照鱼总体质量的2%~5%投饵。如果使用青饲料,则按照草食性鱼类体质量的10%~40%投饵。坚持定时定量投喂原则,做好全面严格把控。另外,优选投喂位置,通常选择进水口的鱼溜内。同时,要冲放干净水,或者增加氧气,促进鱼类吃食及消化[5]。
2.10 加强巡查
遇到暴雨天气,要采取防逃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要适时检查田埂。如果现有的雨栅及防逃网出现堵塞或者损坏现象,要做好疏通及维修。遇到干旱天气时,种植田要添加适宜的水,使得水深达到标准,满足鱼的活动需求[6]。
3 山区稻田生态养鱼技术推广应用策略
3.1 做好良种良苗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充分发挥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的应用价值,苗种选择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广良种良苗技术,对种植(养殖)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稻田生态养鱼的技术要点,切实保证技术应用效益。种植(养殖)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切实保障良种良鱼技术的应用效益,推动稻田生态养鱼规模化发展[7]。
3.2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稻田生态养鱼日常管理实践中要做好全面严格的管控,切实保障水深的合理性、温度的适宜性以及养分的充足性,同时做好防逃防盗工作,切实保障种养殖效益目标的实现[8]。围绕水稻病虫害和鱼类常见病害等展开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保证水稻、鱼类健康生长,实现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的应用目标。
总之,稻田生态养鱼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保障种植(养殖)效益目标的实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