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1冯林涛
冯林涛 刘 海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 合肥 231131)
1 政策依据和制度建设
1.1 精准吃透政策精神
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紧密对接车企需求及汽车专业改革升级现状,以“1+X证书制度”改革推动“课程改革”及“课堂革命”,不仅成功组织三批次共240名同学参加了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的考试工作,而且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1.2 靶向构建工作机制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从完善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制度体系为出发点,架构工作机制。一是在校级层面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1+X证书考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聚焦汽车专业领域试点工作,成立以汽车服务系为主导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并绘制时间表、任务图,建立例会制度。二是对接第三方考评单位——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组建考务工作群,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联络网,定期研判试点短板,及时会诊把脉。三是聘请全省1+X证书考试汽车专业领域考评员担任考官和督考,推进评价体系建设。
2 学习培训与师资储备
2.1 师资方面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首要是做好师资队伍的衔接。一是凝聚共识,校长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参加全国1+X证书考试说明会,回校组织宣讲会,层层传导、形成氛围。二是开展专项培训,选派老师赴芜湖参加安徽省1+X证书考试培训会,明确考试目的和考证内容。结合考评工作需要,选派老师参加安徽省1+X证书考评员培训以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三是组织达标比赛,以1+X证书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考试内容为赛项,开展2020年教师职业能力1+X证书考核达标赛。四是开展课题攻关,成功申报“1+X”试点省级重点课题,提升教师专项教研能力。
2.2 学生方面
一是试点预热,2019年3月,率先进行考证试点,组织开展为期4周的1+X证书专项培训工作,利用每周二、周四下午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针对17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0多名中职学生开展汽车维修项目专项培训。二是开展考证培训,1+X证书考试前,对考生开展集中培训,提前熟悉工位和作业内容,特别是对电脑的熟练运用。
3 考试准备与实施
3.1 场地设备
选择教育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的指定车辆——别克威朗作为考试使用车辆,另外以一汽-大众校企合作指定车辆速腾作为补充。工具设备方面选用了专用的KT720解码器、灯光检测仪、空调检测仪和专业的摄录设备等,由于第一批次考试需要现场摄录每位学生整个实际操作过程,分个人建立电子档案,拷贝U盘邮寄至中车行。因此,学校采购了专业的摄录设备并配备存储设备。
3.2 题目验证
选派汽车专业教师对题目进行集中验证,明确考试内容,进行数据采集,为考试顺利进行打好基础。2020年的考试方式受新冠疫情影响,采用在线考试的方式,不再邮寄考试视频资料,因此,考务组加强网络支持,和考评专家及时对接,验证题目,确保考试按时有序开展。
3.3 考务安排
考前,按照中车行的要求,学校统一定制了考试方案翻转拍、工位指示牌、工作牌和宣传横幅;派专门的考务工作人员对考生和考评员信息及时采集;制定现场实施方案,按照考试时间安排表轮换考试项目及工位,16个工位同时展开考评;对考试工单和评分表打印复印;对摄录设备安装调试;把资料汇总邮寄;对考试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记录宣传总结。
3.4 现场实录
选派专人对考试现场进行拍照上传并保存;专人进行考试调度;专人进行摄像拷贝;专人发放和回收作业工单和评分表;专人统计核算成绩。
4 创新与特色
4.1 创新点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全省中职学校先试先行。2018年12月19日,中车行来本校验证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项目,15名学生参加。2019年3月,本校组织技能专项培训,200名学生参加。2019年5月,本校申报成为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全国首批试点。2019年8月,《“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获批省级重点研究课题。2019年,32名同学正式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是安徽省中职学校中组织的第一次1+X证书考试。2020年全年完成208名同学考试,超额完成年度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计划。
4.2 特色面
共有16名新疆内职生参加了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为边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行了精准帮扶,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考证过程采用无人机航拍,学校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抖音号等多个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1+X证书制度试点抽查监测,并于2021年2月收到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寄来的感谢信。
5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打算
5.1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配套不足。无论是师资培训和设备购置,还是考试组织和专家聘请,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但目前中职学校除了第一批试点学校外,没有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专项经费,而是从生均拨款里支付,从而导致学校组织考试压力大。二是考评师资短缺。因安徽省省内汽车专业领域考评员数量不足,安排考试的学生规模受到限制,建议第三方评价组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训出更多的考评员以满足各院校考试需求。三是学分银行制度推行难度大。学分银行制度在中职学校中实施基础差、难度大,还没有能和高职以及本科教育有效实现学分互认和对接,因此导致证书的效力及对就业的帮助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5.2 下一步实施计划
继续以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抓手,及时总结经验,更新考证设备,进一步优化考证流程,开展师资和学生培训,拓展考证项目,扩大考证规模,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课证融通,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并结合行业职业要求,公平、公正地评价学习成果,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把我校的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打造成省内一流的特色项目,为全省中职学校组织1+X证书考试提供参考蓝本,在区域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6 有关建议
6.1 合理选择证书类型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全国第一批试点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相对正规。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参与1+X证书制度的宗旨是制定职业标准,而不像有些第三方评价机构那样,纯粹为了卖证书挣钱。
在“免费考”和实用性的比较下,建议院校选择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龙头企业,选择和全国主要汽车主机厂开展证书互认的企业。
作为中职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本校选定考证类型为模块三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级别为初级。
6.2 深入开展课证融通
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题研究、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和教研活动,结合学校实际,真正将课证融通落地。只有深入开展课证融通,才能真正起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