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返贫长效机制构建对策

2021-12-01赵海青徐倩倩

乡村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代际成果攻坚

赵海青 徐倩倩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紫云县、榕江县、晴隆县等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何确保脱贫后不返贫,是目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后扶贫时代”,形成脱贫不返贫治理新格局,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构建预防返贫的长效机制,既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必要措施,又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前提。

1 我国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与返贫原因

1.1 基本情况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 年年底的9 899 万人减少至2019 年年底的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 000万人以上[1]。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贫困发生原因错综复杂,产生贫困的因素多种多样,加之一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形式脱贫、数字脱贫等现象,导致脱贫表面化、不稳定。如果脱贫群众没有持续的经济来源,将会存在返贫风险,相应的,在脱贫指标边缘浮动的人口存在致贫风险。数据显示,2000—2015 年,我国农村返贫率在20%以上,2009年甚至达到62%[2]。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1]。所以,如何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预防脱贫群众返贫,是“后扶贫时代”主要的工作方向。

1.2 返贫原因

1.2.1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后扶贫时代”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我国的扶贫工作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从整体规划到政策执行都是由政府规划实施的。这便会影响参与扶贫开发的多元主体功能,从而影响政府扶贫绩效和整体政策扶贫效率[3]。在以政府主导的扶贫过程中,政府所承担的角色多样且复杂,其中难免存在一些弊端,如因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导致出现扶贫资金来源和扶贫资源渠道单一、扶贫工作形式化等问题。

1.2.2 返贫识别机制不健全。脱贫群众的不稳定性加大了其返贫风险。由于一些地方脱贫指标单一、预防返贫标准不健全、对脱贫群众的监测不及时等,无法追踪脱贫群众的实际情况,从而会增加其返贫风险。同时,我国存在识别标准不健全、动态监测不到位等问题。

1.2.3 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和赫希曼基准,扶贫产业的选择应注重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及其建设能力,以及产业项目是否具有关联带动效应、是否适应市场需求[4]。但各地在打造当地特色产业时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及由此引起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例如,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和拦隆口镇卡阳村的乡村旅游规划中指出要打造湟中区油菜花海,但有门源县油菜花海“珠玉”在前,所以湟中区类似产业缺乏吸引力,因此难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湟中区一些村庄的种植大户带动脱贫群众种植药材,其他村庄相继效仿,但最后因效益不佳又转向其他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周期短、效益低等会加大脱贫村的返贫风险。

1.2.4 教育脱贫意识不足。贫困代际传递就是指贫困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5]。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环境等影响。如今,教育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如果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个家庭致贫或返贫的风险会加大。

2 预防返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2.1 支持扶贫主体多元化

解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应转变角色定位,实现从主导者向引导者转换。一是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用补贴、优惠等政策吸引各类企业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建厂和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鼓励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为创业扶贫和产业扶贫提供支持。政府适当让渡一些权力,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与自主性,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仅仅停留在观望或“被迫”状态。二是加强社会力量监督。政府应让一部分社会力量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监督,建立监督新机制,公开、透明地将一些信息适当地向社会进行公示,防止出现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现象,从而有效预防返贫。

2.2 完善返贫识别机制

脱贫群众具有动态性,为了预防脱贫群众因各种原因返贫,需要对脱贫群众加强动态监管。因此,需要健全返贫识别机制,建立预防返贫的标准体系。不以收入水平、消费状况等指标作为单一的评判标准,政府应实时跟踪脱贫群众的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及健康状况等,最大限度地防止脱贫群众因病、因灾、因教育返贫。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线,围绕多维贫困指标(UNDP‐MPI 指标),综合考虑脱贫户、脱贫地区的教育、住房、健康等福利指标,调整优化贫困标准体系[6]。依据多维贫困指标,建立预防体系,可参照脱贫群众的可能返贫原因等完善脱贫群众的数据信息,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回访。建设预防返贫的动态监测系统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脱贫群众的大数据平台是实现预防返贫的重要措施。

2.3 找准特色优势脱贫产业

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已成为地方脱贫的首选,不仅能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而且能有效增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能力。脱贫村规划布局不合理、定位不准等问题,会影响脱贫质量,同时易出现脱贫群众返贫现象。制定当地发展规划时,政府部门要考虑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自然禀赋、市场前景、消费对象及农民意愿等,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增加其附加值,有效预防脱贫村返贫。

2.4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7]。面对贫困代际传递这一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应加大向脱贫地区倾斜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退休教师、志愿者到脱贫乡村支教;从微观层面来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如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等,通过多种途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先发展好教育事业,激发脱贫家庭学生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有力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预防返贫的重要途径。

3 结语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脱贫,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是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向,通过健全返贫识别机制、建立预防返贫的标准体系等,实现阻止我国脱贫群众返贫,是新时期构建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代际成果攻坚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验收成果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