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2021-12-01赤峰市气象局于栋阁
赤峰市气象局 于栋阁
引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产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气象灾害,这也是传统农业生产中出现“看天吃饭”一词的主要原因。在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农业气象灾害的分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1 雨量稀少或长期无雨
干旱是一种长期无雨或雨量稀少的气象情况,其降雨量相比于以往同期低得多,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也是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气象灾害根据其程度和影响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正常、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别严重干旱。正常是指区域降雨量接近多年来的平均水平,而且地表上没有干旱的迹象[1]。轻度干旱的特点是降雨量低于往年的平均值,地表干涸,土壤湿度略低,会对作物产生较小的影响。中度干旱的降雨量则大大低于往年的正常水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现象,叶片萎蔫,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干旱的特点是地表土壤水分不足,植物生长的叶子严重干涸,土壤湿度严重不足,旱区更为密集,作物易受枝叶干涸和枯萎的影响,进而导致枝果分离。特别严重的干旱指的是一种重大的气象灾害,土壤中长期缺水,以及由于缺水而造成地表植物死亡,对作物产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2 雨量过多
暴雨是一种会深刻影响作物产量的气象灾害,通常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可被视为暴雨灾害。暴雨的强度等级划分如下: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毫米到99.9毫米是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0~249.9毫米内为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为250毫米以上就是特大暴雨。暴雨通常发生在夏季,影响作物生长,并导致河流洪水和农田洪水泛滥。一些山区也可能因暴雨发生严重的地质危害,例如,作物被洪水掩埋或山体塌方。在相对肥沃的土地上遭遇长期暴雨天气,大量雨水可能会对一些不耐洪水的作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大大减少作物产量。
1.3 冰冻灾害
农作物的冰冻灾害通常因是受寒潮的影响,寒潮是一种天气过程,常常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特别是寒冷的空气在低温和强风中来临,严重则导致作物冻死,轻则阻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霜冻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季发生的霜冻通常被称为晚霜冻,也就是说,在春季种植果树或谷物,处于开花期时发生霜冻,从实际情况来看,春霜冻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影响也就越大。秋天发生的霜冻是由寒潮造成的,寒潮发生在秋天作物成熟之前,秋霜冻发生的越早,对作物的破坏也就越大。
1.4 冰雹与低温
冰雹气候灾害是一种固体降水,冰层呈圆球形透过积雨云降落,冰雹可对作物造成严重的撞击破坏,降低作物产量,使作物死亡,甚至造成绝收。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冷害作物风险机制有三种类型,即延后型、障碍型、混合型。延迟冷害的影响是由于作物生长期间长期低温,进而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低温会导致作物肥力缓慢而延误成熟。障碍型冷害是作物生长期间温度低而严重损害花卉的生理机能,导致作物的结实率变低,从而大大减少了作物的产量。混合型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时期内同时或连续出现前两种冷害问题,这对作物产量有重大不利影响。
2 减轻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策略
2.1 作物种植方法积极适应气候条件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也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作物产量,积极提高农业生产力。为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应重视对气候条件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应重视气象预报行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的产量。我国的农业产业规模非常大,发生气象灾害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而确保作物产量达到正常水平意义重大,因此需要提高天气预报能力和对气象灾害的反应水平。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年平均降雨量充足,太阳照射时长充足。主要种植水稻、大豆和玉米。为有效预防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需面向作物种植过程,充分了解有利于不同作物生长的环境,并考虑到区域的长期气候变化模式,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与气候变化密切联系起来。根据气候特点,有效利用气候条件,促进当地农业生产,选择适当的作物种类,以及发展科学种植手段,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实现对干旱和水灾等气象灾害的早期预防,采取以科学为基础的减灾手段,促进现代农业的良好发展。
2.2 不断改进气象服务
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相对较多和较为优质的气象服务。先进的气象服务要能够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的动态信息,这些信息是农业生产者及时采取救援和预防行动的基础。有必要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积极在农业耕作区建立气象监测基础设施和天气趋势预测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主要的数据技术,将气候变化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起来,面向特别地区收集相关的气象数据,总结特定地区的农业气象规律,这能够更准确和及时地预测天气灾害的趋势。当预测到天气灾害临近时,应尽快向农业部门通报情况,以方便农业部门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短信、网络向农民和相关企业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比如将电视和广播作为指导高产作物和应对气候灾害不利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2]。各区域应加强建设气象监测设备,实现科学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这有利于做好灾害发生前的减灾准备工作。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现实情况,建设系统的气象灾害管理服务网络架构。加强气象服务部门的灾害预警能力,有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当的指导。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使得农业生产工作者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作物损失。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中,气象部门应增加投资,提高气象信息预警和灾害预测能力,在面积较大的农业生产用地上建立天气自动监测和智能农业气象平台,平台应具备网络数据传输的功能。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不仅确保天气监测预报信息的及时性,而且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对这些农业地区的实时监测,有助于采取适当预防和减轻气象危害的措施,避免气候灾害严重减少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管理,从而增加农业收入,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2.3 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防灾方法
农业生产应对气象灾害应全面分析我国各种常见的气象条件,从而做出科学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例如与干旱有关的灾害,可通过建造水利工程、人工水井等设施进行灌溉,还需选择抗旱作物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为有效预防暴雨造成的灾害,应重视气象部门公布的可靠信息,根据天气警报加强洪水大坝建设,有效排涝,密切监测水利设施的运作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安排及时泄洪。对农业用地上的寒潮和冰冻问题,需进行松土和通气的操作[3]。对于没有浇灌越冬水的土地,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保温和保墒,如果有需要还可增加肥水供应。预防和减轻冰雹灾害的基础是天气监测,当天气预报提示有冰雹天气时,应及时收获成熟的作物。另外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在冰雹集中地区增加植树造林活动,从而有效破坏冰雹云形成的地理条件。
2.4 加强建设农业设施
为了确保农作物的生产能力,需要在农业用地上开发高产和灌溉系统,通过发展农业水利,提高农业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在建造水利设施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修复现有水库。通过及时修复旧的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种植的水文环境,从而有效优化灌溉和防洪工作,减少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的救灾服务结构,优化防灾系统。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防灾和减灾能力:第一,增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等高级设备;第二,通过及时传播有关气象灾害的信息,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第三,做好灾害预防和评估工作,农业生产者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防备要求,尽一切努力防止灾害发生。当农业生产者无法控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时,就需要利益有关者彻底调查造成减产的原因,找到气象灾害易发的季节。在有了一定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者应制定适当的防御战略,以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加深农业生产者对气象灾害的认识
现代气象服务已经成熟到足以准确预测天气灾害的程度,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气象参考。农业生产者应提高对天气灾害的认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改进对农作物的人工护理。例如,通过早期播种阶段的寒潮预警,农业生产者提前对农作物做好保暖工作,采取铺设地膜的手段,可以减少寒冷天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环境意识,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是这在无形中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污染[4]。气候灾害诸如高温、干旱和洪水等会日益加重环境负担,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必须提高环境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科学规划,保持生态平衡,这也能有效减少气候灾害的发生,反过来也会降低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止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影响,需重视气象预报的作用。不利的气象灾害问题包括雨量稀少或长期无雨、雨量过多、冰冻灾害、冰雹和低温。减轻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应保证作物种植方法积极适应气候条件、不断改进气象服务、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防灾方法、加强建设农业设施、加深农业生产者对气象灾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