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2021-12-01陆风
陆 风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以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价值期待为准则的教导话语。在中国语境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和介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质上就是语言实践的具体化,即运用体现理论魅力和说服力的语言中介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在于用主流意识形态掌握群众,也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带来了新机遇,但与此同时,交往网络化的日益深入、文化多元化的融合与冲突以及现代性引发的认识论“迷茫”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挑战。正视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困境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能动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新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做出了新的历史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新时代作为新起点,它是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的时代、以新使命奋斗美好生活的时代、以昂扬的斗志应对社会发展变迁与风险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活动,
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2)林洁、马建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着力点》,《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新时代的语境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实现时代化、话语形式实现生活化、话语传播实现媒介化。
(一) 话语内容时代化
时代是问题的声音,时代的变迁要求话语主题也相应变化。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话语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也是反映人们所处环境的言说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话语内容取材于人民、社会的各种情景,是以人类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具体话语。这些话语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内容。回顾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阶段因其有必须解决的时代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把促进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和时代使命。面对中国发展课题的不断变更,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创新、完善,既彰显时代主题,也服务于社会与时代,以此来推动社会的稳健发展(4)孙晓琳、庞立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的内涵本质、发展趋向与优化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1期。。
“新时代以新思想、新理论、新话语为突出标志。”(5)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举改革大旗,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成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新成就、新思想、新理论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内容。通过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讲好中国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凝心聚力的功能,汇聚强大的中国力量”(6)刘建军、王慧敏:《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为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油鼓劲。特别是对于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遵循话语运行规律和规范,不断加大和提升对美好生活所包含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公平和正义等要素的解释力,“生产出有理论深度的‘高大上’又不失人性温度的‘接地气’的新颖、生动、鲜活的话语产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迸发出持久而又深刻的感召力、感染力和亲和力”(7)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所以,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不断拓展和凸显时代话语内容,坚定不移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发扬时代精神与理念,在纷繁变化的时代里萃取出最符合当下国情的话语内容。
(二) 话语形式生活化
新时代是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时代。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为人民群众奋力构建美好生活服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形式上必须生活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说老百姓能听得懂且乐于接受的话语。所谓“听得懂”,就是要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运用“符合当代大学生口味、走心的新话语吸引人、打动人、滋润人,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图景,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用轻松活泼、雅俗共赏的新话语讲解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凝聚好中国共识”(8)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所谓“乐于接受”,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讲老百姓的故事,而且要有温度。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理论讲理论,出力不讨好,受教育者不爱听、不接受。实际上,这是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规律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比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打磨出‘筑梦人’、‘追梦人’和‘圆梦人’这种蕴含新时代特色的精练话语”(9)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受教育者才会乐于接受,才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以,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形式上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思想与理念,贯彻落实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在无形之中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身体符号、运动符号,还是广告符号、文本符号,抑或是语言符号、图像符号等,都可以作为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导人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减少他们的排斥感或心理预设,将主流价值体系与生活方式内化为自身最为坚固的力量(10)刘世衡:《日常生活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55页。。这种生活化的话语形式,一方面摒弃以往华而不实的套话,将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理解能力纳入考虑范畴,降低传播与接受的难度,另一方面,又为人们树立统一的价值取向奠定了思想基础,可极大地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展。
(三) 话语传播媒介化
新时代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传播领域,随着信息媒介技术的发展,不再是以往“一对一、多对一”的传播,而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广泛传播,其具有复合媒体的形态,也因此营造出了“媒介化”社会。“媒介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环境,可以生成信息场,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有效覆盖。此处提及的“场”指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在场”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时状态,意为当下所面临的事物形态,通常具有以下三大特性:一是直接性;二是无遮蔽性;三是敞开性(11)王天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论析》,《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以媒介为基础而进行的信息覆盖,实则是对人的实在性进行符号化处理,人的生存方式不再是“信息在场”,而逐渐变成如今的“意义在场”。人们可以利用多元化的媒介来打造虚拟化的在场显现,凸显虚拟的现实存在性,即身体不在场但可以意义在场。所以,“媒介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媒介化生存”也成为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媒介化”社会环境中组织与开展,“媒介化”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语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要重视传播场域的构建,要善于运用议程设置来搭建公众交流讨论的平台和形成舆论场,从而引导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解,使人们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要重视传播技术优势的发挥。“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3页。。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博客、微博、微信、论坛、个人门户类网站等新媒体为载体,融入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特点,构建交互式的话语方式,通过表情包、网络语言、段子等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为活泼有效。总之,新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为媒介化传播而使自身变得媒介化,这种媒介化的形态更适应新时代人们的学习、交往与生活方式,从而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意识,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乃至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困境与挑战
新时代是不断奋进、筑梦的时代,也是持续应对风险挑战,不断攻坚克难的新时代。正如前文所述,新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遇到的时代困境与挑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正遭受着网络化的冲击、话语效力受到多元化的削弱、话语吸引力被信息化侵蚀等,这些问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 网络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受到冲击
新时代是充满风险的时代,国内社会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西方舆论带来的种种挑战,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网络化的发展进一步展现和延伸。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时效性、交互性使得话语表达更加便捷化、自由化、民主化。尤其是以微信、微博、论坛等为主的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正在以“核裂变”的方式实现话语传递。自媒体创造的快捷、多维、交互的话语场域,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在公共话语空间的话语表达权利,既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满足了人们对社会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公共政策与公众人物等各类信息的需求。在当前的网络化时代,话语信息的共享化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话语信息的唯一来源和主要传播者的局面,话语信息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性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关系,话语信息的即时性使得思想政治受教育者获取话语信息的速度可能快于教育者,话语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造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掌握到的信息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最大限度地刺激了人们发表话语信息的自由,拥有不同知识背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甚至是价值信仰的人员都可以无条件地参与信息传播,这就造成“马克思主义话语在网络空间的高势位引领不够,网络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带宽’失调”(14)李丽:《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3期。,进而在话语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虚假信息、政治谣言、社会谣言和错误思潮,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受到冲击。
(二) 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受到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社会特定阶级的主流话语,旨在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承载者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社会关系交往、知识累积、信仰确立等方面发挥建构性作用(15)许苏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众的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新时代是全球化发展与交流日益深化的时代,文化领域也呈现出纷繁复杂、交错并存的多元化状态。社会思想观念日趋活跃,社会舆论跌宕起伏,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思想舆论领域大致存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8页。。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造就了多元化的话语信息。一方面,这些多元化的话语信息因其话语内容的丰富性满足了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话语传播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种无屏障即可随意获得的多元化的话语信息并非都是同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融,其中的异质文化和意识形态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效力产生程度不同的冲击。特别是在当前的网络化时代,承载错误思潮的多元异质文化和意识形态涌入我国信息场域,且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悄无声息地瓦解和渗透进主流意识形态。比如,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等借助于自媒体和网络圈群得以传播的,以戏仿、调侃、恶搞的网络话语曲解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社会思潮,以其自身的侵蚀和渗透功能影响着我国民众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
(三) 信息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减弱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有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和主导性,这也是其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识形态特征清晰、制度化印痕明显,并力图通过话语言说将社会性意识规训内化到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17)师曼:《从矛盾疏离到和谐共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之人本向度》,《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年第4期。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现出较浓的政治色彩,通过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的文字信息得以展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网络世界里,由于网民作为受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加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导致他们有着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话语体系的话语倾向,并且据此建构自己的话语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一维性有利于对网络信息的杂乱性形成较好的抵制作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话语的生活意义,并且与受教育者的信息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现实诉求疏离,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冷漠或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从形式上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多为理论话语,偏重于宏大叙事,突出政治导向,缺乏生动性和娱乐性。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对图片、文字、视频、虚拟情境的接受度远远超过抽象的文字信息”(18)赵春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路径》,《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在信息化时代的海量信息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中,人们思想观念更加独立、个体差异更加鲜明、主体性诉求更加显著,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具有生活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的话语来表明自己独特性的理解和个性化的感悟,而不是具有强硬性的政治话语和灌输话语。在此背景下,体现时代特征的、多元新潮的、张扬个性的生活化话语得以迅速发展,并且被不断地革新创造。例如,具有生动性和新颖性的网络流行语,因其符合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和语言喜好特点而快速占领了现实交往的语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并且使得更新相对较慢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的弱化。
三、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01版。这实际上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及其功能发挥明确了方向。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应从更新话语理念、挖掘话语资源和优化话语载体等方面,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的清晰度与传播的有效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理念问题关系着方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学,影响着话语活动的效果及价值。因此,话语理念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新时代这一话语语境要求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话语理念。
首先,树立平等对话理念。与当前信息海量且传播无边界的新时代相比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信息资源被教育者掌握,受教育者难以触及,处于被动的“失语”境地。这种自上而下单向度的话语交往方式容易导致受教育者出现内心的抵制与反抗,难以产生对教育目标的共识和认同。伽达默尔曾经说过:“谈话艺术的第一个条件是确保谈话伙伴与谈话人有同样的发言权。”(20)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476页。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话语信息的日益开放以及人们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格局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传统单向的话语格局,树立平等的对话式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双方在思想和心灵上的接纳和认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实现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格上的平等地位被确立,但不代表在教育地位上是一样的,教育者一定是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政治素养和知识储备方面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话语信息良莠不齐的现实语境中仍然要自觉承担话语信息“把关人”的责任,积极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其次,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改造的工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需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不仅关注受教育者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增长的日常实际需求,还要根据其关注的新时代社会发展舆情进一步了解其内心的所思所想所需,真正全面地了解受教育者。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符合教育需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并帮助受教育者表达困惑与诉求,获取情感归属,进而实现情感认同。具体而言,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文关怀理念可以运用到心理疏导的实际工作中。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进行着激烈变革,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使得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负面情绪和不良心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当前人们的心理现状,融入人文关怀,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最后,树立话语共生理念。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带来文化的多元化,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随之带来的便是对其进行表达的话语也呈现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意识形态性,但与其他话语之间并非孤立隔绝的关系。尤其是在当前日益开放的社会语境中,只有与其他话语之间树立和谐共生的理念,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健康发展需要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善于发挥话语多样性的优势,尽量避免其劣势。在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果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2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38页。,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新的发展指向和精神气质,需要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多样性话语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动态话语体系,需要主动了解其他话语并有选择性地借鉴吸收其中的有益成果,以实现自身话语创新。
(二) 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21页。,是其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在新时代语境下,积极挖掘话语资源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其自身的“源”与“流”,因此要以其传统话语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一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拓展并丰富话语资源。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慎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精华用语蕴含的价值理念对人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2页。因此,必须科学对待传统文化,以传统为本进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二是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经典话语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科学性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积极主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进行科学解读和恰当引用,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养分,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
三是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流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是处在变化着的中国这个特殊的场域中生长、发展、变化的”(24)孙晓琳、庞立生:《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期。,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主题、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结合,体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是依据国情、党情,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掌握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目标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是注重对网络新语言的借鉴与吸收。伴随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而广泛传播的网络语言以其简洁、感性、诙谐等特点备受人们青睐,并且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多样的表达方式。正视网络语言,既要将其中体现时代特征和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网络语言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主动引导网络语言的转换,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判断和使用各种网络语言(25)孟佳琳、谢晓娟:《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网络语言的借鉴与引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5期。,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三)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
话语载体是指对话语内容进行表述时使用的话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主要有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组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理论话语的创新。理论话语能否彻底回应实际问题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当前,社会全面转型造成了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无法深刻地、彻底地回应这些现实问题,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效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实事求是,体现真理性,才能具有现实解答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理论基础,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进行理论话语的创新,首要在于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的科学论述,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状况出发,把时代关切的问题和社会主义新矛盾等新时代的实际情况作为创新的立足点,创造具备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促进理论话语向通俗话语的转译,构建大众化的理论教育话语体系;为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还要进行话语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即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把抽象的话语内容以数字、图片、视频等易理解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转换视角,进行理论话语创新。
实践话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说服人为目的,就更要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创新门槛,贴近人们生活实际,只有将承载意识形态的“高大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生活化、故事化和生动化的语言转化,才能避免“假大空”,被人们接受和认可。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44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的创新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进行生活化的表达,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厚土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用人们听得懂、能使用、可传播的“接地气”的大众化语言进行表达才能增强话语效果。如习近平用“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种接地气的生活化语言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二是要进行故事化的表达,充分发掘并筛选生活中或社会上具有引导性、体现时代性的故事素材,运用理论讲述故事,把故事变成理论载体,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故事化表达。三是要进行生动化表达,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修辞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入浅出,提升话语效果。如毛泽东的“纸老虎”、邓小平的“猫”以及习近平的“钙”“盐”和“扣子”等都是形象具体、影响深远的实践话语。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微时代”,人们更倾向于接受这类平实生动、言简意赅的语言。因此,教育者更应积极进行实践话语向生活化、故事化和形象化的转化,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