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原体性宫颈炎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1杨雪慧杨威张艳丽

医学综述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素宫颈炎阿奇

杨雪慧,杨威,张艳丽

(1.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妇科,哈尔滨 150000; 2.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哈尔滨 150000)

支原体性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病因复杂,性传播疾病感染史、既往宫颈炎史、性交年龄过早等均可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1]。支原体性宫颈炎主要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多发于育龄期女性,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阴道出血、性交疼痛、宫颈充血或宫颈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对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也是近年妇科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目标是积极消除感染、预防感染进一步扩散或预防妊娠时感染胎儿等[3]。抗生素药物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医师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或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取得一定进展[4-5]。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普那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均是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的常用西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阴道出血、性交痛等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7]。但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广泛流行,早期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宫颈炎的效果显著下降,随之不断出现新型抗生素药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具有一定效果[8]。尽管目前多种西药被用于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治疗,但尚有更多的抗生素药物处于探索阶段。现就支原体性宫颈炎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大环内酯类

支原体是一种结构特殊的微小生物,无细胞壁,可附着在器官表面组织,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支原体性宫颈炎可对女性造成严重损伤,常通过抗菌药物治疗,取得理想效果[9]。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是常见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减少生物膜形成,在炎症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0]。除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外,仍有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交沙霉素、罗红霉素)被用于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治疗,这些药物均有抗感染作用,主要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特别是治疗衣原体感染效果较好[11]。但近年关于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效果的研究较少,具体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1.1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常被用于呼吸道、生殖道等细菌感染的治疗,与上一代药物相比,阿奇霉素在酸性介质中更稳定,半衰期较长,耐受性及安全性好[12]。阿奇霉素抗菌谱广,能够抑制细菌胶原蛋白合成,达到抑菌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种病原体(如革兰阴性、阳性菌、支原体)的活性。阿奇霉素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临床应用广泛[13]。涂雪松等[14]研究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效果,结果发现,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虽有一定疗效,但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由此可见,阿奇霉素单独应用的效果不及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这可能与阿奇霉素耐药菌株广泛流行有关,未来临床可考虑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联合α干扰素治疗。但上述研究仅观察了药物治疗12 d的有效率、支原体转阴率等,阿奇霉素的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1.2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属于红霉素衍生物,两者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对革兰阳性菌作用略优,且对红霉素耐药菌株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5]。克拉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导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常被用于支原体导致的生殖泌尿系感染的治疗[16]。克拉霉素血药浓度较高,口服吸收后效果较好,半衰期较长且抗菌活性高,但随着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耐药强度[17]。丁亚等[18]为观察克拉霉素单独及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宫颈炎的效果,将13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单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联合中成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8%比83.08%),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克拉霉素对支原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与中成药联合应用,未来可考虑在克拉霉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成药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但上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随访6个月后观察宫颈炎复发情况,对宫颈炎远期复发的影响还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2 四环素类

近年来因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不仅可导致不孕不育,也可能引起流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19]。以往临床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抗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的环境下,耐药性问题不断加重,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较高[20]。

2.1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是一种强效的广谱抗菌药,属于土霉素脱氧产物,高浓度时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抗菌原理主要是与核糖体30S亚基特异性结合后阻断病原体蛋白质合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继续复制,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21]。此外,多西环素有利于提高细胞膜通透性(如病原体寄生的细胞膜),减少病原体DNA复制。与常规药物相比,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更强,是常规四环素药物的 2~10倍,且具有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口服药物后,约90%的药量可被胃肠道有效吸收,进食后用药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小[22]。张金风[23]研究发现,与单用加替沙星注射液相比,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宫颈炎的有效率更高,且患者症状控制时间短于单独用药组。由此可见,多西环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宫颈炎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宫颈炎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为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出现耐药菌株降低治疗效果;宫颈炎患者就诊时医师多采用经验用药,未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药物;此外,支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性降低、耐药性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宫颈炎的治疗难度[24]。对此建议,未来临床可考虑将多西环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上述研究并未观察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炎患者的安全性,具体结论还需进一步证实。

2.2米诺环素 支原体感染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当前主要认为支原体通过吸取寄生膜上脂质,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损伤。支原体性宫颈炎后可引起黏膜损伤,导致输卵管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25]。抗生素是治疗宫颈炎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因近年抗生素不规则使用,致病菌对相关抗生素逐渐产生耐药性,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26]。研究指出,近年病原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有所下降,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27]。可见,米诺环素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炎的主要药物。米诺环素可杀灭多种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在体内代谢较多,尿液中药物浓度低[28]。口服米诺环素药物后2~3 h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且大多经胃肠道吸收,主要经尿液及粪便排泄,因该药具有高亲脂性,在尿液排泄的同时,生殖泌尿道药物浓度较高。王玉芳[29]评估米诺环素对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与交沙霉素相比,米诺环素治疗宫颈炎的有效率、病原体转阴率更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米诺环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更为确切,病原体清除率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交沙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用药后通过影响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且该药口服吸收较快,体内分布较广[30]。但王玉芳[29]研究结果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建议临床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最佳抗菌药物。

3 喹诺酮类

目前,临床对于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还可联合中药及物理治疗作为辅助措施。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均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较强,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解旋酶活性,阻止DNA合成及复制,使得细菌无法分裂,停止繁衍,达到抗菌目的[31]。

3.1左氧氟沙星 据报道,左氧氟沙星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具有一定杀灭效果,可迅速杀灭病原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宫颈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32]。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性好,半衰期长,作用持久,主要从尿液中排出,不会在人体内大量蓄积,且对肾脏影响较小,安全性高[33]。王正玲[34]选取118例宫颈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和研究组(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疗效更高,且治疗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左氧氟沙星治疗宫颈炎的效果较好,与其他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联用效果更佳,更利于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未来临床可考虑将左氧氟沙星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宫颈炎的治疗,但上述研究也有局限,未观察药物治疗宫颈炎后的复发情况,远期效果还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

3.2莫西沙星、司帕沙星 莫西沙星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合成抗菌有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优点,莫西沙星对常见耐药菌有效,不易产生耐药性,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少,近年被广泛用于肺炎、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35]。莫西沙星口服后生物利用度较高,0.5~4 h达到峰值,且不受进食影响,应用价值高。除莫西沙星外,司帕沙星也是常见的喹诺酮类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广谱、强效及长效等优势,机体内分布范围较广,大部分从粪便排泄,常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软组织等感染的治疗[36]。Li等[37]对莫西沙星治疗宫颈炎的情况进行Meta分析发现,莫西沙星治疗宫颈炎的生物清除率达96%,但该药物从2010年开始总疗效从100%降至89%。可见,近年莫西沙星治疗宫颈炎的耐药性增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未来可考虑治疗前对宫颈炎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恰当药物治疗。但目前对于莫西沙星、司帕沙星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的研究较少,尚无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具体结论还需进一步证实。

4 其他药物

普那霉素是一种链阳性菌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止细菌核糖体,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常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38]。普那霉素对大多革兰阳性菌及生殖支原体有广谱抗菌活性。Read等[39]研究报道,114例经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治疗无效的支原体感染患者,接受普那霉素治疗后,约75%的患者有效。推测普那霉素用于宫颈炎的治疗效果确切,耐受性良好,对于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均耐受者,普那霉素可能是治疗的有效选择。但该药用于宫颈炎的安全性尚未证实,相关研究较少,具体结论还需深入研究。大观霉素属于氨基环醇类抗生素,通过与30S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常与林可霉素联用,适用于对四环素、青霉素等耐药的患者[40]。Falk和Jensen[41]发现,1例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宫颈炎患者经大观霉素肌内注射后治疗有效,推测大观霉素可能是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潜在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关于大观霉素的临床应用较少,尚不推荐单独用物,可能会出现耐药情况,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是理想的选择方案。

5 小 结

抗菌药物一直是临床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的重要手段,可达到消除感染、缓解患者异常阴道出血、性交痛、宫颈充血或宫颈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目的。目前,用于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的西药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各类药物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各有优劣。但随着各类药物耐药菌株的广泛流行,多重耐药菌株已在各地区及国家出现,药物单独应用疗效显著下降。随着抗菌药物的深入研究,相信不同类型抗菌药物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将会有全新突破。建议今后临床可在治疗前对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或选择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环素宫颈炎阿奇
某综合医院替加环素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病例的分析与评价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得宫颈炎了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价值评价
宫颈炎的日常家庭护理须知!
宫颈炎危害,如何治疗
阿奇,出发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