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新生辅导员工作重点
2021-12-01王蓓
王 蓓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铜川 727031)
一、引论
高职新生对于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身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对于入校新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高职院校辅导员就是入校新生的引路者和讲解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也是直接教育、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和疏导学生心理。作为入校新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入校新生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从熟悉校园环境、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同学关系、适应独立生活、快速了解专业、规划未来目标和调整心理困扰等多方面协助学生克服困难。作为高职辅导员想要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分析,针对其特点合理高效的安排工作[1]。
二、高职新生特点分析
高职新生这一群体,拥有个体差异,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共性特征。高职辅导员应该分析、归纳其共性特征,从而把握学生工作整体方向。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其招考分数低于本科院校学生,整体素养也存在诸多问题。普通中学教育评价学生以本科为标准,对高职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的还不甚了解,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和歧视。高职新生入校之初很容易有对学校生活的不理解、不适应等心理波动。笔者根据多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高职新生的特点。
(一)进入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我国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如愿进入本科学校学习。部分新生存在自己所进入的高职院校并非理想学校。部分新生自我认定为失败者,对自身和学校都深感失望,容易产生自我放弃,缺乏上进心的情况。对于进入新环境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一味怨天尤人,缺乏学习目标,没有未来规划,甚至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和行为。
(二)青春期思想叛逆,自卑与自负心理并存。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一般为11岁至20岁之间。高职新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时期。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对权威常常提出异议,会出现过激的批评之词。面对学校和辅导员的监督和管束感到厌烦,产生抗拒态度和行为。但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在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往往会出现碰壁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和解决,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混日子,丧失了融入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部分新生恰好相反,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其他同学的情况下,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学生群体里比高低,自恃过去获得的荣誉,炫耀过往经历,轻视其他同学,表现出强烈的自负心态。
(三)不适应学习方式、失去奋斗目标。高职新生大多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自身素养不高等问题。而高职院校的学习方式较普通中学教育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转变。学生需要脱离以书本为主的学习方式,适应以教师引导学习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更多的主动性,知识学习也不限于课堂,需要在课外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吸收新的知识。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很多初入高职院校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和转变的学习方式。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每个大学生毕业都会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就业难是现在毕业生的普遍问题。不少高职新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往往会出现对专业不甚了解,对未来迷茫,感觉没有出路等心理困惑。部分高职新生认为如果未来在一线岗位当一名技术工人是低人一等的,对未来毫无信心,失去了奋斗目标,感到前途渺茫。
(四)自我认知与实际能力不匹配,缺乏独立性。目前大部分高职新生为独生子女,在以往的生活中,家庭倾注了所有的资源到学生身上。学生对家庭依赖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却自视条件优越。在进入学校后,学生自认为可以以“成人形象”独立生活,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无法立即“断奶”。再加上自身素养不足,没有实际独立生活的经历,不具备对事作出深刻、准确、全面的分析,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五)人际交往和情感困惑。高职新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高职新生在共同生活中会出现生活习惯、价值判断等多方面差异。高职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彼此不认同而产生摩擦及冲突,形成自我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与此同时,在进入陌生环境中,学生非常渴望同龄人的认可,希望与人交往和倾诉,会出现精神空虚,情感匮乏。部分学生会走向小圈子交友,过早谈恋爱,沉迷网络游戏,以此寻求情感上的寄托[2]。
(六)特殊家庭学生。高职新生中自身家庭存在问题,如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等,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集体生活中存在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对周围同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根据高职新生特点,可以梳理辅导员工作重点
针对上述高职新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新生辅导员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高职新生个人信息收集工作。从新生报到第一天起,辅导员应该收集学生信息,组织学生填报学校要求的各项报表。辅导员可从学生档案中了解其在中学教育时的学习状况、学校奖惩、家庭成员等具体相关信息。辅导员需要观察每一个高职新生,注意其脾气秉性、言谈举止、情趣爱好,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辅导员也可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初步判断,考虑班级管理人选,做好班干部选拔工作,协助自己整理学生的入校原始资料收集工作。
(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高职新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周围环境十分陌生。辅导员需要认真对待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入学教育活动。辅导员需要协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专业概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规划未来方向等方面问题。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有:介绍学校的历史、发展、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等;专业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认识所学专业,明确专业目标,规划未来发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树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一个好的集体,需要好带头者、好班级干部,所以新生班级班干部的选拔很重要。优秀的班级干部可以形成示范效应,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辅导员需要选拔政治觉悟高,自我管理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热心为班级服务的学生来承担班级日常工作。能力比较强的班级干部能够很好地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帮助,可以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新生班干部应以指定为主,不宜公开选拔,等到后期,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全班公开选举[3]。
(四)做好文明寝室建设工作。寝室是学生学习之外重要的活动空间,也是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从入校之初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制定寝室纪律规范。寝室重点工作为学生卫生习惯,包括按时入寝、出操等养成教育。提倡文明寝室,寝室内同学互帮互助,相互谦让,共同进步,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事实证明,文明寝室建设是建立融洽和谐学习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班风的有力措施。
(五)做好学习方式的引导工作。高职教育目标是专业化、技能化和实践性。辅导员需引导学生摒弃旧的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辅导员应组织同级学生之间,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六)做好自信教育工作。高职新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在这次人生考场中他们是失败者,他们对未来缺乏信心。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悲观失望,逃避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充当他们的导师,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激励他们奋发有为的斗志,鼓励他们继续向前奋斗。
在入校后,辅导员首先需要和每位新生交谈,站在平等、尊重和互信的角度与学生做朋友;其次,辅导员需要制造和提供展示的舞台,使得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找回自我,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找回自信;最后,辅导员适时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树立未来目标,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我,树立自信。
(七)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面对新环境,高职新生对周围充满好奇心,总想探索新奇的事物。但他们对危险缺少辨识能力,不具备处理各种安全隐患的应急能力。作为新生辅导员,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辅导员应告知新生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问题,避免学生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告知学生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防范及自救等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等心理疾病防治教育。辅导员还应该告诉学生如果遇到心理困惑,可以及时联系辅导员,我们将协助学生化解同学矛盾和协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八)开展好课余生活工作。高职新生进入大学校园,自由支配时间增加,辅导员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避免新生在新环境中产生孤独、失落感。辅导员可以组织多样的班级活动,如公益爱心活动、节日联谊活动等,丰富他们的集体生活,提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九)做好特殊家庭学生工作。多与特殊家庭的学生交流,注意谈话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安排困难家庭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减轻其经济负担;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建立贫困生档案,优先帮助其申请学校的贫困补助金;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需要多关心,如果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沟通和疏导,必要时还要请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治疗[4]。
总之,高职新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新成员,辅导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辅导员需要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行为举止,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适应环境,解决问题,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保证其顺利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建立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