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治

2021-12-01颜廷卿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母源法氏囊周龄

颜廷卿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畜牧兽医站,山东郯城 276100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甘布罗氏病以及禽肾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仅引起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由于病毒对机体法氏囊直接产生侵害,而法氏囊是鸡体的免疫器官,鸡只发病后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外界野毒入侵。鸡群发病后容易混合感染新城疫、传染性贫血等疾病,使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治异常复杂,增加了防控难度,导致死亡率增加[1]。

1 流行特点

任何品种的鸡群均可以感染本病,通常情况下刚出壳的雏鸡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此时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不容易感染本病,随着日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降低,这也是3~6周龄的鸡群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当鸡群生长到6周龄后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通常发病率较低。3周龄内的鸡只感染本病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是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鸡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2]。研究发现,鸡群首次感染本病后一般呈急性发作特征,潜伏期为2~3 d,逐渐发生死亡现象,并且在发病5~7 d 后死亡率达到高峰,随后死亡率迅速下降。

发病后的鸡群会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能够将病毒迅速传播给健康鸡群。通常病毒可以随着病鸡粪便排泄到自然环境中,给饲喂器具、土壤、水源或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鸡群摄入受到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极易感染本病。鸡群发病后,由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容易继发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进而造成鸡群发生较高的死淘率[3]。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RNA 病毒科和RNA 病毒属。这种病毒没有包膜,由核酸和衣壳组成。在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并且在高酸性环境中仍然很活跃,但在高温和碱性环境中可以很快失去活性,建议选择敏感消毒药物来对鸡群环境进行消毒。

2 临床症状

鸡群发生本病后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体力不支、站立不动、闭眼、腹泻、羽毛松乱,有的鸡只啄泄殖腔等。随着病情发展,病鸡体温逐渐升高,雏鸡常常聚到一起取暖。粪便颜色呈白色粘稠或水样,肛门周围往往粘着大量的白色粪便,体重减轻明显,最后陆续死亡。鸡群单纯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时,一般情况下潜伏期为2~3 d,发病率高达60%~70%,死亡率15%~20%。

3 剖检病变和诊断

病鸡剖检后可见胸部和腿部肌肉呈条状出血,腺胃和肌胃结合处有点状出血。法氏囊水肿,呈圆形,颜色发黄,体积增加2~3 倍,外面渗出物呈胶冻样,这些病变属于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的病鸡肾脏肿大,且有尿酸盐沉积。

根据流行特点、鸡群临床症状和剖检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如果确诊需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科学免疫等综合措施来提高种鸡母体抗体水平,给后代提供有效的保护力。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保证鸡群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减少应激,饲喂全价饲料,以提高鸡群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消毒剂建议选择甲醛溶液、含碘制剂和次氯酸钠等,可减少环境中法氏囊病毒的存活数量,以提高消毒效果。种鸡在18~20 周龄和40~42 周龄时接种IBD 油佐剂灭活疫苗,保证雏鸡获得更高水平的母体抗体,对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雏鸡有更好的保护作用[4]。商品鸡可在刚出壳时接种法氏囊弱毒疫苗,可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力,降低鸡群感染本病的风险。

4.2 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建议选择黄芪多糖、金银花、党参、板蓝根等中草药,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抑制病毒,有助于鸡群尽快恢复健康。对于早期感染鸡群或者受到威胁的鸡群可以使用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来提高鸡只抗体水平,建议雏鸡注射0.5~1 mL,成年鸡注射1~2 mL,连续注射2~3 d 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来防治鸡群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5 总 结

鸡群感染本病后能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首先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营养,以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其次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有效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同时结合免疫接种工作,给雏鸡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或自身免疫力,增强对外界野毒的抵抗力,降低鸡群感染发病的风险。

猜你喜欢

母源法氏囊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