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习激励策略的研究

2021-12-01张启英徐海薇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职业大学生

王 锐 张启英 衣 珊 徐海薇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高校毕业生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各方面都符合自身综合素质的岗位相对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当基数过大时个人就比较难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做好思想的转变,没有将自己的学生思维扭转过来。因此,想要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备在将来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价值。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

自2016年起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在这样一个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而如何在重压之下脱颖而出?求职就业就如同行军打仗,不仅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拨开云雾的智慧,还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耐力。作为大学生就业最强大的武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打持久战的决心和耐力。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应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且将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作为大学学习和发展的核心,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始末。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和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同时高校应该科学的、有计划的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还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扭转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学习与就业相挂钩,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二、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漫长且重要的课程。对学校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可以综合全面地看待自身,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自身素质和专业,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阶段计划,形成学生自身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走好求职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将目光落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定位,对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解决就业难题。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还存在着课程缺乏系统性、个性化不够明确、教师团队不够专业等问题有待于解决[2]。

(一)课程缺乏系统性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集中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通常是一个专业配备一个老师,在这个学期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还要奔波于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这种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略显仓促。可以看出很多高校仅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就业前的培训课程,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系统性,削弱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影响力。究其根本,其一是因为高校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混淆,仅将一些浅显的面试技巧等仓促地教给学生,错失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其二是由于现阶段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系统的规划标准,导致大学生现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偏差,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求职的过程中才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迅速地融入到职场生活中,另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导致就业难,影响日后的职业生活。

(二)个性化不够明确

现阶段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以大班教学的形式开展的,缺乏个性化,仅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另外,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切实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以就业为导向时,为实现自己的求职目标和人生价值,在校期间就应扭转思想观念,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3]。由于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过于笼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切实的了解学生的核心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所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缺乏针对性,也无法切实的扭转学生的思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师团队不够专业

现阶段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教师,基本是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存在的问题是,就业指导仅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当中一个小模块,就业指导教师很难承担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任务。另外,受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级阶段的影响,国内担任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人数有限,相反国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巨大导致供求失衡,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一部分有经验的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这种短时间的应急方案并不能长久施行,毕竟辅导员老师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仅能凭经验出发,并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系统性的指导。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策略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效用,不仅要优化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更要全方位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与此同时更要重视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力量,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相信在多方合力的支持下,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最大潜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科学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从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关于职业准备,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思考,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由浅入深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扭转学生的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激励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为学生剖析各专业的就业压力和专业优势,让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关于职业选择,不同的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期待是不同的,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势的最大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国内现阶段比较热门的职业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职场生活、感悟职场生活,引导学生将体会和感悟反馈到专业学习和兴趣培养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与实践结合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不同,因此,应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予以帮助。要满足这一点,就必须改变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以解决学生具体问题为目标,将大班课程转化为小班课程,甚至是一对一课程。针对学生的变化给予相应的帮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采取调查问卷获取学生的真实数据,将个性化教育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逐渐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逐一改正,强化自身的硬实力,以便于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

目前部分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讲师,学生可以随时向讲师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障碍和问题。讲师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咨询数据会以化名的形式存入到电脑的云端。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将学生的信息和数据予以收集和存档,以便于后期进行回溯,分析答疑的效率和讲师设置是否有成效。

(三)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专业素质不能匹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优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第一,做好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活动[5]。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相比于其他课程,更加看重培训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效益,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密切配合,持续不断地随访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的职业规划目标,循序渐进地形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第二,高校可以实行人才引进的政策,通过专业的指导更高效地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率,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学习激励效应。第三,培训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组织教师进修和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其总结归纳落实到本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第四,高校可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聘请企业资深的人力管理师来高校开展讲座,以就业为核心,讲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影响,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是科学可操作的,在求学的过程中怎样努力才能在毕业后求职成功并顺利地迈入职场。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求学的始末,要让学生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励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挖掘学生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求职就业优势。同时,针对自己的劣势积极纠正和解决,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相信伴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不断增强,能适应和解决日后在职场生活的各种困难,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难题。

猜你喜欢

个性化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