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探讨
2021-12-01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马志凯霍倩袁永伟姜海勇赵树朋王磊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马志凯 霍倩 袁永伟 姜海勇 赵树朋 王磊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普及,中国高等教育既存在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过度教育”,也存在企业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的“教育不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就业环境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双创”教育虽然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但高等教育“过度教育”“教育不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双创”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双创”教育改革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双创”教育改革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重要内容之一。
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推行以发展为导向的政策,支持生产性活动、体面就业、创业精神、创造力和创新”。为实现议程目标指出创业教育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增强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自上世纪90年代国际组织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教育策略,并通过开展前沿研究、创业教育实践,组织国际会议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1]。
国际组织提出创业教育能刺激经济增长和体面就业、能消除极端贫困并扶助边缘人口,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福祉的观念;指出不局限于学校开展“双创”教育,而应该扩展至诸多非正规教育的场合;给出实现“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教育的内部力量,还要通过实践密切地联系教育外部世界[1]。
1.1 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高校为缓解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质量,开展了高校驻场企业家项目。驻场企业家项目源于上世纪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风险投资公司主导与大学主导两种模式。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住校企业家形式开展。美国是开展大学创业教育最早、最成功的国家。高校师生作为技术发明者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驻场企业家利用自身丰富的商业头脑、商业经历、创业知识对高校的成果进行价值评估,市场风险预测及创立新公司的指导。驻场企业家项目是学术界与商业环境交流的纽带,高效地促进了产教研融合及产学研互动[2-3]。
1.2 日本创业教育
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其发展势头良好,日本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施途径都独具特色。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特点表现在如下几点:
(1)学校、政府、企业密切合作。注重培养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政府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企业到大学以其产业进行创业教育,日本大学在企业与政府的配合下,持续改进创业教育理念。
(2)日本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的社会极大重视,无论是政策倾斜力度还是资金支持力度都较高;通过社会与政府的协同力量构建优良校外创业环境。
(3)日本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衔接紧密化、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等[4]。
1.3 欧洲创业教育-法国为例
法国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孵化环境,制定财税激励政策,构建多形式融资渠道,拥有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协同创新环境。法国政府通过制定创新创业的相关法规,确定了城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框架,畅通了科研人员向企业转移,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渠道[5]。
法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企业家精神、创业情境和创业文化为教育理念,以初始化、制度化和一体化为教育模式,以活动课程、综合性核心课程、实践性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教学、商业计划书教学、体验式教学、创业兴趣教学法、多场地教学、广泛的师资教学为教学手段等方面。
2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等支持性政策举措。
我国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办发〔2018〕32号)中强化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明确了创业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大学生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中国高校培养目标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主题,.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阶段,“双创”课程已成为各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组建了“双创”教育教学管理机构[7],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3.1 创新教育形式单一化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及情怀。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大多高校是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社会需要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高[8],课程目标达成度不够理想[9]。
3.2 课程高度专业化
目前专业课教育内容主要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及学习能力主要是以自身专业为主。创新创业过程是一个使用全方位的系统知识,多视角、多维度审视项目的过程,因此单一的专业化教育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3.3 创新创业实践小众化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为主,大学生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各种比赛,如中国机械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创青春等。由于大学生比赛的选拔因素,淘汰人数较多,导致被淘汰选手的积极性受挫,同时参与创新比赛的选手以保研学生为主,有些学生为保研参加多项比赛,导致获奖数目与参与人数不成同比例,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普及率较低。
4 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4.1 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要转变“创新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的认知偏差。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培养某专业或某科目的突出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在所学学科的基础上,产生创新创业的想法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创业开办公司,更是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秉承创新理念,高效学习新知识促使效益最大化。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新精神
4.2 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0,11]。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依靠“双创”课程,更应该贯穿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中去,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与意识,进而全面推进“双创教育”。通过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高度融合以及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创融合教育,达到从多维度,多层面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不断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
4.3 跨学科交叉融合学习;学科分类阻碍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学科分类必然导致学科知识的分割,学科分类培养的学生习惯性地使用自身学科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很难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下多视角、多维度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有望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12]。
4.4 创新创业实践多样化
通过大赛式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拔高式教学、优质项目创业陪跑式教学等不同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双创”教学的实践性短板。
大赛式驱动式教学:以各类双创大赛为载体,通过大赛实践引导学生建立全方位、跨学科、引领时代的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大赛实践性锻炼培养既符合时代需求,又能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意识,达到使学生专注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性工作转变的目的。
项目式拔高式教学:通过科研项目以及企业需求,建立创新项目,以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多学科融合,发散开放式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与积极性,达到解决理论思维与学术问题相互依赖关系的能力。
优质项目创业陪跑式教学:以专业创业团队对潜力项目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整合各方资源,开拓市场。专业创业团队帮助潜力项目组建创业团队、提高风险承担和运营管理能力;协助解读创业政策、筹措启动资金及融资。通过实际创业项目为案例进行创业实践教学,达到解决职业思维与现实不对称问题的能力。
5 结论
“双创”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阶段,但存在创新教育形式单一、课程过度专业化,实践小众化等问题。针对目前“双创”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学习、创新创业实践多样化等措施解决。有效的双创教育是解决“教育不足,过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