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机APP阅读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21-12-01曹雨欣
韦 烨 丁 冉 曹雨欣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当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传媒文化的迅速发展,阅读形式也不再只有传统的纸质阅读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APP阅读更是凭借其资源丰富、便于携带、互动性强、阅读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阅读形式之一。根据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3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其中,使用手机网络观看新闻的用户规模高达7.26亿,占手机网民的81.0%;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3亿,占手机网民的50.5%[1]。手机APP阅读已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手机APP阅读给大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们的阅读出现了碎片化、娱乐化等问题。因此,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现状,研究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分析手机APP阅读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对于规范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给大学生正确的移动阅读伦理导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手机APP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APP阅读的现状,本研究在大学生群体间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手机APP阅读存在以下三点特征:
(一)娱乐休闲为手机APP阅读的主要目的
本次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大学生常在手机上阅读的内容来分析他们进行手机APP阅读的主要目的。从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的手机APP阅读的内容以娱乐类信息、文学作品、新闻资讯为主,而选择生活健康类和学科科研类信息作为阅读内容的人相对而言较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行手机APP阅读时,往往会选择易于理解、易于接收的信息作为阅读内容,更倾向于进行“泛阅读”,他们进行手机APP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休闲、放松身心,基于此,很少有人会选择通过手机阅读来进行深度阅读。
(二)倾向于通过手机APP进行碎片化阅读
首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手机APP阅读的主要时间点、场所的调查,本研究发现被调查者进行手机APP阅读的主要时间点或场所主要在闲暇时、睡前或公交车、地铁上。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会利用一天中时间跨度较短的时段进行手机APP阅读,且在地点的选择上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即使是在嘈杂、晃动的环境中也可以进行阅读。其次,大学生常用来进行阅读的手机APP主要为微博、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应用或腾讯新闻、虎嗅、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类应用,这些手机应用都具有信息内容简短但覆盖广泛的特点,用户可以在滑动屏幕的短短几秒内就浏览完一则消息,内容从时政到科普再到娱乐八卦几乎无所不包。
(三)对所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移动阅读服务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补充。本调查发现,有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感到满意,只有少部分人不满意。根据对被调查者所给出的具体原因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对高校所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的满意程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所提供的移动阅读资源是否丰富。
2.查阅移动阅读资源的过程是否简易便捷。
3.所提供的移动阅读资源是否能免费获取。
此外,高校图书馆对自身所提供的移动阅读服务的宣传力度与普及获取移动阅读资源的操作方法的工作,也会影响学生们对移动阅读服务的态度与看法。
二、规范大学生手机APP阅读行为的建议
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的手机APP为大学生拓展了获得知识的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生活。但不能否认的是,手机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以规范,手机阅读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现状,本研究对规范大学生手机APP阅读行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手机阅读习惯
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存在着娱乐性阅读、阅读内容浅薄、碎片化阅读等问题。不良的手机阅读习惯不仅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隐患,如作息不规律、视力下降等等。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应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阅读习惯。手机阅读APP的开发者可以不断优化手机阅读应用系统设计[2],如开发护眼模式、定时休息模式、听书模式,完善标记功能、书签功能等,提高手机阅读的舒适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阅读活动、组织读者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帮助学生回归本真阅读。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手机阅读行为,提高自控能力,要有节制、有计划、在合适的场合进行手机阅读,且不能只满足于在零碎的时间段里阅读,要划出整段的时间专门进行阅读。
(二)提升手机APP阅读内容的质量
尽管手机阅读突破了传统阅读在时空上的限制,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每天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是无限的,大家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多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在本次调查中,有近60%的大学生都认为手机APP阅读在内容的筛选上仍需做出改进,这也反映出当下手机APP阅读还普遍存在着阅读内容良莠不齐的问题。移动阅读时代的内容加工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内容数字化阶段,而应以内容资源深度开发为核心[3]。手机媒体应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与监控,拒绝APP出现内容低俗、媚俗的信息,并重视推出有深度、有文化、有思想的专题文章。
(三)强化利用手机APP阅读进行学习的意识
当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开始选择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通过手机阅读来进行移动学习是现在学习型社会的一大趋势[4]。但目前多数大学生以娱乐休闲为手机APP阅读的主要目的,当大学生要进行专业学习时,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纸质的专业书。强化大学生利用手机APP阅读进行学习的意识,各种教育学习类手机APP要做好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发现手机APP的学习功能;此外,很多教育类APP虽然拥有大量学习资源,但其资源大多都需要付费,且很多阅读资源的文件格式在常用的阅读器上都无法读取,学生们即使获得了这些资源也无法阅读,这就更使学生们不愿意通过这些手机APP进行学习。因此,教育类APP运营商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现实条件,向大学生开放更多的免费资源或降低获取费用,为大学生提供转换资源格式的技术支持。此外,高校也应加大向大学生普及各种教育类APP的力度。
三、改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探究
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移动阅读是21世纪的新趋势,作为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有必要顺应形势对移动阅读进行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便捷的移动阅读服务[5]。大学生是进行移动阅读的主要人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不断完善当前的移动阅读服务,丰富数字资源,为大学生进行移动阅读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给大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与学习条件。
(一)营造数字化移动阅读环境
高校图书馆应当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渠道,为高校师生营造数字化移动阅读环境。全媒体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移动网络媒体于一体,给图书馆构建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渠道提供了很好的载体[6]。图书馆可以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向读者推广阅读资源。基于多种渠道,移动阅读的内容形式可以采取短视频、沉浸式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等多种方式展开。有科学依据地结合多感官,尽可能地将碎片化阅读转化为有记忆行为的信息获取。
(二)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服务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需求,同一专业内每个学生的研究偏好也因人而异,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当提供相应的专业化阅读推广服务。例如,优化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学校图书馆可以在相关阅读平台上提供高级搜索或者电子书专业分类,以提高读者查询效率。在学生的检索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与查询的资料相链接的,或是较为热点的,或是相对冷僻的书籍和文献。此外,还可以尝试和专业老师、学生共同构建良好的阅读三角。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平台推荐相关的专业文献和学术资讯,也可以根据学生网上阅读情况大致了解学生们的专业研究兴趣所在。学生除了利用平台获取专业精深知识和最新资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逐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学会合理使用手机APP进行阅读,利用时代高速发展下的新优势——“大数据”,充分整合符合自己专业发展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应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帮助大学生调动学界各类资源,并且提供个性化服务。两者兼具,才能立足于触媒时代手机APP阅读的大趋势,走在时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