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下住宅景观营造方法应用研究

2021-12-01刘伟

花卉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共生营造住宅

刘伟

(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

0 前言

随着住宅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原有的住宅景观营造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的居住、审美要求。为适应住宅消费的新变化,设计人员、施工企业需要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转变思路,创新举措,通过细节化地处理,逐步营造更为和谐、绿色的住宅景观,将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实现联动,打造更为成熟的住宅景观营造方案[1]。为加速住宅景观营造体系的成熟化进程,相关团队需要组织设计人员,在梳理住宅景观营造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景观营造手法的创新与完善,提升住宅景观营造的针对性、有效性。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观营造的价值

将住宅景观营造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之下,进行系统化梳理,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转变设计理念,从更多元的角度出发,将人的居住需求、自然环境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绿色、和谐的住宅景观。

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景的基本要求

住宅景观营造过程中,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运用到景观营造、建筑设计等环节,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纳入到景观营造体系之中,在保证住宅景观营造审美价值的同时,减少住宅景观营造对于住宅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控制景观营造成本,使住宅景观营造有序开展。例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框架下,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住宅周边绿地、水体等景观与住宅内部建筑环境、外部建筑环境有机联动,使营造的住宅景观更好地贴近居民的审美特点以及价值取向,避免住宅景观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度过低的情况发生[2]。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景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住宅景观营造方式相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景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无疑可以强化景观塑造的可控性,避免额外费用的产生,实现住宅景观营造成本的合理调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观构建的现实价值,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可以从整体上明确观念住宅景观营造的新思路,将更多的景观营造素材纳入到景观设计营造工作之中,在丰富住宅景观内容与形式的同时,更好地兼顾住宅景观塑造的审美价值与成本投入,无疑实现了现有住宅景观营造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观构建的方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观的构建,要求设计师打破以往的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住宅景观构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景观营造,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打造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

2.1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住宅景观营造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应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框架下,对设计场所实地调查掌握已有的自然资源,尝试评估自然资源的类别、数量以及特点,并对现有自然资源做出针对性调整,逐步打造出小型住宅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3]。为保证自然资源利用成效,在自然资源规划、利用过程中,应当将自然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避免破坏性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的发生。从过往经验来看,设计师在住宅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缺乏整体性、科学性的规划,无形之中,增加了已有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发生资源破坏的概率。除了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之外,还需要从审美角度、实用角度等层面出发,有序开展自然资源的营造,通过系统化的营造,将自然资源与住宅建筑契合起来,让自然资源更好地运转,在实现住宅景观科学塑造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依托地形地貌开展设计

住宅景观营造环节,设计师应当依托地势地形等条件,有序做好景观打造工作,以逐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地形地貌因素对于住宅景观的营造成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认知,住宅景观营造环节,设计师有必要分析住宅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对景观造型做出合理化的调整,通过地形地貌特点的发掘、呈现,更好地控制住宅景观营造成本。以某住宅建筑项目为例,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以及审美特点,设计师在整体景观营造环节,开拓住宅景观营造思路,创造性地将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纳入到景观营造之中,使住宅建筑与地形地貌相适应,把住宅景观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实现住宅景观的和谐[4]。从住宅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角度来看,将地形地貌要素纳入到住宅景观营造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住宅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住宅的服务年限,控制病害的发生,无形之中,降低了后续住宅景观维护成本。

2.3 合理营造住宅绿化系统

住宅景观营造过程之中,设计师需要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特点,将住宅绿化系统作为景观营造的核心来营造出绿色、生态的住宅景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住宅景观营造之初,需要组织人员进入住宅项目施工区域,准确设计植物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特征等基本情况,针对于植物特性,结合住宅区域土壤情况以及居民的审美情趣,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将其作为绿化系统营造的基础。在完成绿化种植设计基础上,设计师在住宅区域的相关位置,完成绿化平面的布局,使绿化景观的审美价值得到突显。在住宅区域内部,构建起动物、植物的联动机制,实现住宅生态系统新稳态的形成,逐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2.4 打造成熟的小型住宅生态

住宅景观营造过程中,为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除了在做好上述景观营造与设计工作之外,还应当做好小型生态系统的创设。在这种住宅景观营造思路的引导下,应当针对性做好植被设计、人为因素控制等角度出发,有序做好小型住宅生态系统的设计工作。例如,在植被设计环节,设计师重点做好植物景观造型的营造工作,对植物种类、颜色以及造型等要素进行设计,以保证植物景观与住宅结构、外墙颜色等相匹配。同时在植被景观塑造环节,还需要充分考虑,住宅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植物景观后期维护成本,通过整体性的考量,增强植被景观造型的审美价值[5]。住宅景观营造环节,设计师有必要从人为要素、自然要素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作用。

3 住宅景观营造案例分析

考虑住宅景观营造涉及的内容较多,景观要素多元,基于住宅景观营造方案可行性、实用性的考量,设计师可以结合相关住宅景观营造案例,总结经验,调控方法,有效修正住宅景观营造方案。

3.1 项目设计思路

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部区域,靠近杭州西溪国家湿地以及浙江大学,地理区位较为优越。整个住宅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将未来科技城定义为高端住区。方案以“自然”为主题,围绕“外象内境”展开。“外象”是通过项目观感给人的直观印象,以材料、自然的肌理、绿化种植、空间营造生活情境,体现自然的居住氛围。“内境”则是超越外象之外,引发人产生时间感对话的心境,启发人们思想共鸣的意境。

为更好融合人与自然和协共生理念,景观设计师认真做好住宅景观营造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景观的辨识度。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设计师在住宅景观打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西溪湿地的森林资源、动物资源,实现自然与住宅建筑的有效互动,并且逐步形成探寻、对话、沉浸的住宅景观营造机制,使居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住宅景观之中,更加充分地体验住宅景观的自然美感。设计师将场地划为五境,再从自然抽取五要素将整个场地打造为五进空间:“森之隐”“绿之丘”“时之源”“外象内境”“花之隐”。设计师合理利用住宅的植被、地形地貌等景观要素合理化整合,使项目景观审美价值得到更加全面的呈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 项目设计方法

在项目景观营造环节,设计师认真组织做好住宅景观的营造工作,营造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主入口以“森之隐”为主题,也是第一重院落,经过一段绿荫如盖的林荫道内,从绿化角度来营造郁郁葱葱森林感。主入口通过“绿之丘”后,进入到中心景区为第二重院落。“绿之丘”精心设计的绿丘,营造起伏变化的地形夹道空间感,路的两侧种植特选乌桕。经过“绿之丘”后,进入“时之源”采用6 块桐庐石(采自桐庐当地),主景石寓意着西山,是格局的体现,石台上的水流模拟江流奔腾的景象,而圆形水池则寓意着百川灌海的景象。第四境“外象内境”通过中心绿岛的植物与圆环形成一种“一人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哲学意境。第五重空间—“花之隐”,归家巷道的前奏。通过樱花夹道,营造一片“花如雪,雪如花”的场景。景观不应该仅仅存在于你可看到的这一面性,而更多的应该是可以让人去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并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空间。未来我们也将探索更多打造取法自然,回归生活本源,探寻内心本我的院落宅邸。

4 结论与建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下,住宅景观的合理化、体系化营造,要求设计师在明确住宅景观塑造价值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合理整合人文要素、自然要素,确保住宅景观营造符合住宅消费需求,促进住宅环境的正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共生营造住宅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Jaffa住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