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研究
2021-12-01饶秋娴
饶秋娴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服务机构,担负着信息、文献提供的重要任务。在图书馆中,编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不足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持续稳定进步。为此必须要转变意识理念,明确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情况,对编目工作的理念、内容、模式、标准等方面进行完善,使编目工作朝着更加优质、便捷的方向发展,为图书馆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
首先,编目信息准确性有待提升。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文献种类复杂繁多,对于编目工作人员而言,其工作压力难度也相应增加。若编目人员在工作时不能认真负责,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1]。比如,编制的标签索引比较模糊、存在缺字漏字等情况。并且文献资料不能准确进行类型划分,导致同一区域放置不相关的书籍,或标注索引与文献无关等。由于编目信息不够准确,图书馆书籍来源广泛,编目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图书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工作压力大。
其次,编目工作模式滞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过去读者只能通过图书馆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所以图书馆管理以自我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资源日渐多元化,馆藏量也大幅度增加[2]。但编目工作依旧采用原有的模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读者多元化的阅读和检索需要。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中不仅有纸质书刊,还有很多电子图书、网络资源、视听资料等,并在图书馆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面对巨大数量、极强流动性的电子网络资源,编目人员若依旧按照纸质文献编目的方法工作是与现今需要不想满足的,所以作为编目人员就必须要对精确化分编、规范化管理、高效利用资源进行认真研究处理。
最后,编目人员水平不高。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编目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编目质量、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高水平的编目队伍将关系到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发挥出图书馆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所以,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并且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思想觉悟,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情况来讲,有些高校只将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对于图书馆的管理重视不足,编目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到位,编目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限制了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优化策略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遇到了新的变化与挑战,为应对这一变化和挑战,就必须要对当前的工作理念、模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创新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效果。
(一)树立全新的编目工作理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形式、环境等逐渐发生变化,为更好地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帮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资源,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树立全新的编目工作理念,依据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工作理念,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强化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能力[3]。同时,编目人员要积极拓展编目工作的内涵,深入挖掘、开发文献资料。建立专门的部门开展管理工作,加快文献资料综述、题录以及评介等建设,使读者多样化的检索需要得到满足,并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二)健全编目工作体系
高校图书馆需要有完善的编目工作体系,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编目流程中,使编目工作的开展得到保障。编目人员要认真做好数据的审核,若是新记录的数据应先对比图书,对记录完整、规范性进行查看,并进添加文字,确认代码、指示符,使其是准确的。审核后逐一录入数据。认真反复地对编目记录进行核对、校验,防止出现错误、疏漏,然后编目人员相互检查。最后由资质能力比较强的编目人员进行总检、专检。
(三)统一著录规则标准
只有对文献著录进行规范,才能够使编目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对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著录规则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要结合相关著录标准进行修订整改,并在国家标准下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数据库进行建立完善,依据标准化要求对文献分类标准进行认真制定,使图书馆编目工作更加规范标准[4]。与此同时,文献编目时要按照分类一致的原则,使文献著录是有序的,在统一著录的情况下科学调整不同文献标引的广度、深度,满足编目工作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需要。
(四)对编目工作模式优化创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也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对编目工作模式进行积极创新优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信息文献进行自动化处理,使传统手工操作的模式被代替,推进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图书馆编目人员可以利用CALIS系统对文献进行统一编目,并完善文献著录标准,防止出现人为操作的偏差。同时对编目流程进行优化,发挥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建立满足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合理的文献编目流程,并做好文献编目流程的评估监督工作,保证文献编目流程能够有序运行,进一步创新文献编目工作。
(五)认真开展编目业务外包工作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还需要进行外包,主要是因为图书馆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力度不足,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需要。编目业务外包是高校图书馆迫不得已的方法,但是这种业务外包的方法能够很好地缓解图书馆的工作压力[5]。但是在编目业务外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对象进行合作,对外包业务的形式进行 规范,明确业务外包的范围。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主要是一些重复性强、技术性低的内容。其次,对于外包的合作方需要加强监管,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要对整个编目进程进行实时监控,规范化的指导外包工作人员,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规则,详细地将一些比较特殊的内容要求提给外包商。外包业务结束后,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认真细致的校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图书馆人员与外包人员相互配合,使外包业务工作顺利完成。
(六)注重开展网络、电子资源编目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出版事业的发展,网络、电子资源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逐渐多样化,很多非纸质资料出现,如录音资料、视频资料、微缩资料等,让图书馆的馆藏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巨量电子资源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始建设电子阅览室,让读者获得了更多优质的电子资源服务。但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管理比较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而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数量逐渐增多,读者用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提高对网络资源编目加工的重视程度,要对现有编目工作重点进行调整,依据现有的标准化著录格式对网络、电子资源进行处理,让这些丰富的资源融入馆藏中,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加多样化,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检索需要。
(七)强化图书馆编目人才水平
图书馆编目人才水平的提升也关系到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质量效果,为此要努力强化图书馆编目人才的素质水平,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6]。高校应积极开展图书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安排图书馆编目人员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其理论知识储备与专项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文献资源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能够在编目环境、对象、方法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效的开展编目工作。比如对编目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编目软件系统功能使用的培训。加强图书馆编目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交流互动,由专业的导师到高校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让编目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强化。此外还需要强化编目人员创新意识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为高效图书馆编目工作服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编目工作是重要的内容,开展编目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读者进行服务。而编目工作的质量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读者检索、阅读文献的效率,这也是读者对于图书馆编目工作最为直接的体现。所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对传统编目工作的理念、内容、模式等进行转变,统一编目著录的标准,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形势,谨慎地进行编目业务外包,发挥网络、电子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图书馆编目工作效率的提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推动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