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道领跑:打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径

2021-12-01中共孝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云鹏

支部建设 2021年28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农村建设

○ 中共孝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云鹏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直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盲点。目前集体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很多思想瓶颈和体制障碍,迫切需要增强农村改革创新活力,认真探索新时代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推进集体经济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路径变革。

近年来,面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低迷弱化,孝义市委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作为党建引领驱动力,深入落实换道领跑战略,聚焦产权改革运行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创新经营管理,初步形成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十种模式。

一是鼓励新型工业发展快的农村,延伸产业链条,做好“村企合作”大文章。梧桐镇利用工业发展快、项目建设多的优势,依托煤化工园区,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一方面,紧紧围绕服务项目建设、成立运输队、建筑队、材料供应等服务公司,在工程承包、原料转运、物业管理方面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零散的仓储库房、机械设备打包整理包装项目,通过参股、联营、发包、租赁,把闲置资产利用起来,走出了一条“发挥区位优势、立足村企合作、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子。2020 年,全镇20 个行政村19 个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 万元,被誉为”三晋强镇”。

二是阳泉曲镇针对耐材行业集群优势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按照“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本土企业”的双轮驱动战略,立足“六新”要求,积极培育转型发展新产业。去年以来,他们以招大引强、激活潜能、延伸链条、多元发展为抓手,统筹规划建设新材料工业园区,利用包钢耐材入驻契机,盘活现有12 个耐材企业,与龙头企业合作,彻底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加快自主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融通创新,激活耐材行业发展潜能,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引领、集群优势明显、产业上档升级”的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司马街道刘家堡村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依靠资本实现增收,通过入股集资方式,盘活现有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建厂房、建仓储、建市场,采取出租和入股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本增值,实现群众增收与集体经济增收“双赢”,走出了一条“盘活现有资产、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融合发展”的发展集体经济之路。

平顺虹霓村瀑布(郭宁虎/摄)

虹霓瀑布与崖上人家(郭宁虎/摄)

四是完善权能,明晰产权,推动“死产”变为“活产”,“活权”变为“活钱”。产权制度改革前,中阳楼街道各村集体底数不清,礼堂、仓库、厂房以及旧校舍等资产大量闲置,不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年久失修,逐渐荒废,造成资源流失、缩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党工委对各村资产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整合集体所属闲散宅基地,盘活闲置主街、村院等资产,通过自主经营、股份合作、招标出租等形式统一开发利用,并探索建设村级企业集中区,引进新型产业进行“腾笼换鸟”,以联合经营、股份经营和租赁经营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整合闲散资源、统一开发利用、提升资产效益”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2020 年,全街道14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 万元以上的有11 个,突破千万元的有3 个,成为全市发展集体经济的领头雁。

五是引导集体经济宽裕村,做大存量,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封家峪村属城中村,因城市建设占地有一定资金积累,党总支为保障群众失地不失业,以服务二产激活三产为转型方向,投资130 万元建设3000 余平方米的嘉峪美食城;投资1000 万元建设胜溪科技城;特别是投资1000 万元,建设5000 平方米的湖滨会议中心,运行一年来接待各类会议500 余场,会展经济成为我市农村经营性资产转型的一大亮点,从而走出一条“建设新型产业、激活三产投资、资本运作增收”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2020 年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8 万元。

六是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孝堡镇党委引导本土人才成立力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将全村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变股民。借鉴力农蔬菜合作社的经验,全镇成立各类合作社78 个,涌现出国家级合作社4个、省级合作社2 个、市级合作社4 个、县级合作社12 个,从而走出一条“本土人才牵头、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合作共享”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2020 年农村集体经济100 万元以上的村有2 个,50万-100万元的村有2个,10万-50万元的村有12个,5 万-10 万元的村有5 个。

七是为有效破解乡村振兴的资金瓶颈,全市重点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股权的抵押担保改革,释放权能,激活发展活力。五楼庄位于东部平川,属于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空壳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他们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红利,积极探索产权改革“六项权能”的有效释放形式,以集体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吸收群众资金入股,与本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及相关金融机构沟通对接,有效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在城市商业聚集区购置商铺店面、仓储设施、写字楼等,纳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租赁形式经营,收益归集体所有,走出了一条“释放六项权能、发展飞地经济、激发发展活力”的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之路。

八是结合“四荒”治理,利用国家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采取“科学规划、项目扶持、重点培植、建设基地”的方式,重点推进四荒流转治理股份合作开发模式。杜村乡地处西部山区,地理条件差,边角地、边坡地、集体机动地、四荒地面积较大,亟待综合利用、科学治理。乡政府将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四荒资源资产依托市产权交易平台,流转给实力雄厚的企业综合经营治理,如上马农林牧规模种植,启动实施了绿万源万亩花椒种植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农民获得土地流转金收益、企业获得产业收益互利双赢目标,走出了一条“唤醒四荒资产、优化项目布局、发展基地建设”的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九是对于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村,鼓励他们深挖潜力,走旅游开发的路子。胜溪湖街道依山傍水,田园风光旖旎,党工委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完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旅游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机制,以打造曹溪河连片旅游区开发为契机,引导道相、必独、小南庄、师河底等村采取承包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的方式,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兴办游乐园、采摘园、乡村驿站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出了一条“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山水文章,发展休闲观光”的助推经济发展新路子。

十是引导农村“两委”变“挖煤”为“挖文化”,走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贾家庄是吕梁市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汉民族婚俗传承保护基地。近年来,他们以国家重点文物三皇庙、晋商古驿道景区开发为平台,组建山西三皇圣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特色文化旅游开发为路径,开发27 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院落,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晋商古驿道特色文化一条街,推出一个孝义非遗工坊,建设三个非遗文化主题游园,修缮“革命文物”汾孝战役指挥部旧址,组建锣鼓、秧歌、皮腔、婚俗表演队和民间吹打乐、孝义皮影戏等多个表演团体,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五类200 余种,推出“游晋商古道、观明清民居、赏精彩非遗、寻红色记忆、悦孝义风光”的贾家庄一日游线路,打造“生态+非遗+旅游”文化产业新名片,稳定解决村民就业200 余人,增加集体收入180 万元,走出一条“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融合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引导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键是如何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农村改革创新活力,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把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证明,凡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都是党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农村社会治理水平较高的村。西关村位于城郊结合部,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主业”,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最大的“政绩”,他们紧抓城市建设机遇,发挥场地自身优势,整合集体闲置资源,建设西关世纪购物广场,率先发展商圈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股份联营等方式,开发专业市场,安排村民就业,推动二三产业发展,2020 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 万元。学习借鉴西关模式,我们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确保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落实。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支撑。作为乡镇一级党委,必须着眼全局,拓展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新产业,着力培育新动能。针对传统种植业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阳泉曲镇依托龙头企业,启动了千万只肉鸡养殖园区建设。党委和政府牵头与新希望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鼓励仲家山、苏家沿、尹家沿三村分别作为建设主体,按照“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苏家沿为例,村股份经营合作社与新希望六和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由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400 万元,建成一座占地50 亩年出栏200 万只肉鸡小区的土建工程,租赁给新希望六和公司,租期10 年,租金每年80 万元。为避免分光吃尽,镇党委引导村两委成员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集体提留比例,租金中10%由集体提留用于公益事业,50%由集体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40%用于股民分红,全村367 位股民每股分红1700 元,还可安排20 人就业。依此模式,逐年新增合作村,利用三年时间建成千万只肉鸡养殖园区,蹚出了一条“党委牵头开路引领发展、支部认领项目带头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借力发展、党员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之路。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主轴,创新组织体系,提升党组织战斗力。针对一些农村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强、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干部群众凝聚力不足,导致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干部能力弱、产业难培育”等问题,杜村乡党委将改革组织设置与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结合行政村合并,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围绕农村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功能等,注重试点选择,探索组织联建、党员联管、产业联营、利益联结、资金融合的“四联一融”发展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西小景与西房庄采取“跨村联建”的抱团发展方式,实施中药材种植项目,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每村集体增5 万元。龙池头与元罡实行支部联建后,强化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了“特色养殖示范村”的目标,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上马5000 头黑猪特色养殖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7.5 万元收益。北段王与石匣社村实行党建联合体,按照“村企合作”模式与吕梁市大万源有限公司搭建利益联结机制,在北段王村建设灯笼生产基地,用工优先使用石匣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确保了农民稳定增收。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发挥组织部门高位统筹、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我们转变工作思维,坚持“做好服务员、当好管家婆”的工作定位,以激活潜能、深化服务为抓手,为农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政治保障。针对一些农村党组织政策运用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项目合同签定不规范、管理台账不完整的问题,我们着力健全管理体系,通过现场办公、专项督查等方式,协调农经部门先后对集体企业进行了全面核实,清理规范土地对外承包合同等,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提升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高标准定位、精准指导,给基层党组织赋能。我们着力优化农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提升工作标杆、树牢对标意识,建设经济强村,在实施集体经济倍增行动中取得新突破。同时完善村党支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集体经济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债务的化解等目标列入建设经济强村的目标考核,开展“三个评选”,通过比总量、看存量、评质量,营造“积极创业、敢为人先”的创新争优氛围,推进集体经济争先进位、提质增效。2020 年在破零递减的基础上,全市涌现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经济强村46 个。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农村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