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2021-12-01韩梅梅范苗苗李小峰
韩梅梅 范苗苗 李小峰
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比75%左右。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术式,部分患者因需要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而导致排便方式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也对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跨理论模型是一个有目的地研究行为改变的模型,通过对行为改变时间、动机、恒心的干预,旨在促进个体阶段性行为的改变。动机性访谈通过挖掘和处理个体行为改变过程中目标、信念、希望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冲突,运用支持性沟通技巧与方法,诱导个体内在行为的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有明确手术指征,且行首次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者;意识清晰、有正常交流沟通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造口护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异常者;重度耳聋或视力障碍妨碍交流者;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或躯体性疾病者。剔除标准:随访脱落者。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1025)。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者患者均给予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直肠癌结肠造口术知识介绍、一般治疗性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心理干预(语言安慰)、饮食指导(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高纤维素、粗纤维食物)、早期康复训练(床上、床下活动)、肠造口自我护理教育(集中或个体教育)、并发症预防、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动机性访谈(共5次,每次15~20 min)。
(1)组建动机性访谈小组:造口专科护士(2名)、护士长(1名)、有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资格护士(2名),组织学习跨理论模型、积极心理学、直肠癌结肠造口相关知识,编制《直肠癌结肠造口自我护理管理手册》,涵盖行为改变不同时期的干预策略。
(2)干预方法: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方法,对行为改变5个时期分别进行动机性访谈。每次访谈由2名造口护士协同完成(其中1名护士主要负责访谈录音或记录),包括访谈主题、访谈方式、访谈主要内容、访谈达成目标等。见表2。患者出院后采取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多种形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术后满6个月后的3天内),其中,电话随访出院后前1个月内,1周1次,要求患者或其家属加入随访微信群,定期通过微信群推送动机性访谈相关内容,对反馈不及时者改用电话进行随访,要求患者至少在出院后1、6个月门诊复查随访各1次。
表2 5次动机性访谈及达成目标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随访6个月后,参照文献编制《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调查问卷》并测评,包括造口护理技能(10条目)、日常生活管理(7条目)、社会交往(10条目)、功能锻炼(4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量表经3位统计学专家多次校正,通过预调查检验 Corbacn’s α=0.916。②自尊水平:干预前、随访6个月后,采用状态自尊量表测评,包括社会自尊(7条目)、外表自尊(6条目)、行为自尊(7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分值越高,自尊水平越高。量表Corbacn’s α=0.845,本次重测Corbacn’s α=0.816。③并发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肠造口凹陷、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完成随访43例,对照组完成随访41例。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前后造口护理技能、日常生活管理、社会交往、功能锻炼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自尊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尊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外表自尊、行为自尊、社会自尊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评分比较
2.3 肠造口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总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表5 两组患者总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肠造口患者保守估计超过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永久性造口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易造成粪便外泄、造口污染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形象、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肠造口自我管理是一个专业且长期的过程,采用有效干预促进其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动机性访谈有助于促进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跨理论模型通过动态分析个体“静止-活动-保持活动”过程,重点关注其如何改变不良行为、获取健康行为的“知觉决策”过程。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整体水平能力低下,与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社会支持利用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围绕5个行为改变阶段,将肠造口自我护理内容进行分解,使其与行为变化阶段相适应,辅以积极心理学干预手段,可实现肠造口自我护理行为的改变。本研究中,以跨理论模型、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实施5次动机性访谈,通过挖掘处理行为改变过程中矛盾心理,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技巧,激发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达成循序渐进行为改变的目的。结果表明,观察组造口护理技能、日常生活管理、社会交往、功能锻炼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说明动机性访谈有助于促进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养成。
3.2 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尊水平 结肠造口用于替代原有会阴肛门行使排便功能,严重影响患者外在形象,带来生理与心理的痛苦体验。结肠造口患者大多伴有病耻感、负罪情绪,自尊水平下降。积极心理学干预能重建患者正性品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行为。动机性访谈通过对患者矛盾心理的挖掘和处理,可矫正患者负性情绪,激发其行为改变的积极性。跨理论模型的运用则通过行为阶段性的渐进性改变,增强患者造口自我护理的正性体验。社会支持能够化解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培养其自尊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自尊水平各维度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说明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尊水平。
3.3 动机性访谈有助于降低直肠癌造口患者的造口并发症 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密切相关,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是预防造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提高患者自尊水平的同时,激发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改变的信心,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动机性访谈有助于降低直肠癌造口患者的造口并发症。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应用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中,能够提高其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术后自尊水平的恢复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