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一年级数学与体育融合评价的尝试

2021-11-30郗宏德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9期
关键词:跨学科双减学科

郗宏德

一、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思考,无论教什么学科,我们面对的都是同一年级、班级的学生,所学知识都有共性的地方、甚至同一内容在不同学科中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能否进行跨学科的合作,避免知识的重复,增加负担,引导孩子把知识学深、学透、学广。我们为何不能从一年级开始,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呢?教学中发现体育与健康教学、数学一年级二单元“位置”的教学有很多相同的评价点,孩子入学最重要的是队列训练,前后、左右、上下是体育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需要达成的目标。于是数学与体育学科有了下面教学内容和方式、评价等融合。

二、案例描述:

(一) 研读教材 找到学科的共同培养目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二单元“位置”要求是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

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的教学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左右和左右的相对性对学生来说更难。正如体育课中的队列和体操队形一样,是课程标准中基本体操类的内容之一,是培养组织纪律性、形成集体意识与观念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手段。从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中看齐等训练中,无不包含着对“位置”的操作与运用;

(二)借力初始课程手指操的专注训练,分清左右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们不分学科安排初始课程,着眼学生习惯和常规培养,5天时间全程推进小幼衔接教学,教师们不分彼此,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做好课前教师的第一次融合。其中一项为教师进教室后就对孩子进行手指操的训练:伴随着音乐,孩子们通过左右手不同的手指动作,很快就安静下来,进入到专心训练的状态。

(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数学、体育攻克重难点

针对相同内容,体育教师和数学教师进行了联合教研,查阅资料:分清左右对儿童来说,是难点,但是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是手。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在数学、体育教学中,我们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

数学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對应起来,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练习,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前、后、左、右的概念。

(四)以儿童视角教学各有侧重,实践评价再尝试

“双减”政策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笔考试,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测试能力、测评知识掌握情况,我们再次就“位置”与队列训练进行了体育、数学教师的联合评价,重点观测学生左、右的掌握运用情况。

为保证孩子活动有序和有针对性,体育老师分批进行测验,先分别举左、右手,再进行稍息,立正,依次伸出左右脚,下压左右腿,以便观察分辨左右方向,最后进行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

别开生面的体育与数学的评价,创新的手段,为探索学科间的融合、交流、评价开启了新的路径,也为后续开展各年级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三、案例分析:

1. 体育与数学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大家都没有关注到二者之间的联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革,面对肩负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任务,知识间的融合与综合运用,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快速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的未来人,需要在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2.通过寻找体育课与数学课在内容上的相同处,从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角度,探讨了体育课、数学课在相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融合,还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测评,为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探究数学与其他学科围绕相关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教学,将知识学深、学透、学广,让孩子们在轻负担、愉快的学习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反思与改进策略:

不管有无“双减政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共同心愿都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执教者,我们面对同一批次的学生,不同的学科都会有相同知识存在,怎样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孩子轻松学习,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才是大家最终的目的。

(一)跨学科之间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管理者必须站在大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和质量观下,方能有跨学科融合的思想和视野,也才能带着老师们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学科之间多听课,多了解,才是融合的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在彼此了解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方能有合作动机和意向;在交流、融合、碰撞中找寻学科间融合的切入点;

(三)跨学科融合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遵循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方法、手段等研究怎样教学才是最适合的,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

(四)有学就有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回避评价,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评价及时、有效有趣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教育者应该永远在路上,竭尽全力去探究实践,不断改进。

(五)凡事贵在坚持,课上我们通过学科内容上的整合与强化,对学生方向的认知进行了评价,课后,对还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训练呢?这是我们后续要去关注和研究的,也是教育永恒的研究主题。

猜你喜欢

跨学科双减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