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版社如何在主题出版上有所作为
2021-11-30郑洪炜
郑洪炜
摘要:本文围绕科技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题出版展开讨论,综述主题出版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演变,分析科技出版社近年来在主题出版工作上的表现,提出科技出版社要避免陷入对主题出版认识的四大误区,统筹处理好三种关系,探索以主题出版带动主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主题出版;科技出版社
主题出版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初始期(2003—2006年)、成长期(2007—2012年),自2013年迎来快速发展期[1],成为出版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工作抓手。主题出版以“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为使命,萃取先进文化,凝练时代思想,是出版业践行“四个自信”的重要文化实践,也成为驱动出版事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主题出版”的概念,业界普遍接受的界定是: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3]。
在近20年的主题出版实践中,业界学者对主题出版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不断研究与总结,从不同角度作出了有益的思考。郝振省在《主题出版问题研究提纲》中将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概括为“主题出版的规定性”,强调围绕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做好主题出版,是“对基本规定性的展开与实现”[4]。
韩建民等提出,应将主题出版的范畴拓展为“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围绕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开展的倡导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和国家精神,探索治国理政,帮助大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出版活动”[5]。
无论是聚焦于主题出版核心界定还是倡导拓展其范畴的学者,都对主题出版在业界以及社会文化建设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给予了充分重视。周蔚华提出主题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板块和特色板块,已不适合纳入按照传统划分的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大众出版的任何一个板块,“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加以分析”[6]。业界对主题出版在新时代出版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达成高度共识。
二、科技出版社在主题出版上的表现
主题出版的时代使命及其作为出版业重要、特色板块的功能,不仅为出版单位挺拔主业、塑造精品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同时也使出版单位面对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
近年来,科技出版社作为弘扬科技创新文化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在主题出版领域作出了可喜成绩,陆续推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丛书(第一辑)》《辉煌中国:科技强国梦》《大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研制团队采访报告》《中国科技发展70年》《70年邮票看中国》等题材丰富、体裁各异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应看到,科技出版社主题出版图书无论在规模总量还是社会影响力上,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5—2020年,科技出版社入选主题出版的图书选题数量及占全国主题出版图书选题数量的比例如表1所示。
縱观近年来科技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表现,可归纳出如下特点:①科技出版社入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图书总量尚显不足,折射出科技出版社整体参与度有待加强。②科技出版社在近六年的表现起伏较大,入选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图书占比在3%~13%区间内波动;近两年渐趋稳定,年度入选图书数量保持在两位数,占比在10%上下浮动。③入选的科技出版社比较分散,头部方阵尚未形成,在不同年度连续入选的出版社及同一年度入选图书超过1种的出版社,均比较罕见。
三、科技出版社对主题出版认识上的误区
笔者作为科技出版社正在筹建的主题出版编辑部负责人,在对本社及外单位的调研中发现:科技出版从业者对主题出版认识普遍不足,而正是这种不准确、不全面的前置概念,导致了科技出版工作者对主题出版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主题出版主要是人民出版社的工作
毋庸置疑,主题出版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人民出版社、地方人民出版社等党政类图书出版单位成为主题出版领域的重要力量。在入选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的110种图书选题中,上述出版单位贡献了约40%的选题。这也给科技出版从业者造成了一个认识误区,即主题出版是某类特定出版社的专业范畴,并非科技出版社的业务方向。这种认识与主题出版“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的时代使命要求相去甚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讴歌,是每个出版社理应肩负的文化责任,科技出版社自然不可缺位。
(二)主题出版主要靠集中攻关
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一些出版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人员专司其职,为主题出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部分出版从业者片面地认为,主题出版是特定编辑部门集中攻关的任务,从而将主题出版与发展主业、集中攻关与广泛参与剥离开来。
(三)主题出版必采用宏大叙事
主题出版“紧扣时代主题”的特点决定了其作品多是“大文章”,易让人产生凡主题出版必采用宏大叙事、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认识误区。在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工作相关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着力改进创新,“避免口号式、机械式宣传,善于讲好故事,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四)主题出版远离市场
一些出版从业者认为,主题出版图书主要面向特定销售渠道,依靠行政手段推动销售,远离市场。不可否认,在主题出版图书中有相当一部分面向专有渠道;也有一些出版物在有限的时间内仓促推出,难以经受市场的检验。但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主题出版图书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在零售市场也斩获了不俗的业绩,主题出版在彰显社会效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业务板块。
四、科技出版社如何在主题出版上有所作为
对主题出版必要性、现实性的深刻认识,是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科技出版工作者而言,打破头脑中对主题出版的前置概念、走出误区、发挥科技出版社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处理好主题出版与发展主业的关系
主题出版作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板块和特色板块,已逐渐成为与传统的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学术专业出版三大板块并列的第四大业务板块,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中,主题出版也作为排序第一的子规划占据了重要位置,主题出版的强劲动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驱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新引擎。相应的,科技出版社在部署主题出版工作时,应将主题出版短期KPI指标与出版社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立足长远发展,避免急功近利,使主题出版真正成为科技出版社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资源发展主业的驱动力量。
(二)处理好集中攻关与广泛参与的关系
笔者在调研出版单位主题出版业务规划及机构建制过程中发现,有些单位设立了专门机构专司此事,但也有些单位在专门机构运行了几年之后,由于没有收到理想效果又将其悄然撤并。主题出版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组织保障是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组织保障宜避免陷入“重集中攻关、轻广泛参与”的误区,只有在编辑业务部门对主题出版的响应达到相当基础后,才更有利于通过集中攻关形成突破,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力作,并使这种运作模式形成正向反馈,带动业务板块整体发展。
(三)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如何把主题出版打造成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业务板块,这对科技出版社而言是亟待破题的新挑战。主题出版要做到“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7],对于以学术出版见长的科技出版社而言,如何让主题出版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8],確实是一个全新课题。在主题出版选题立项论证时,即应杜绝“为出版而出版、为完成任务而出版”的倾向,充分发挥科技出版社在专业领域的作者资源、选题资源优势,选取独特视角挖掘选题内涵,并在组稿、编辑加工、视觉呈现等项目工作流程中始终把握好“用户体验”这个标准,充分利用融媒体手段让优质内容得以丰富、生动地呈现,为后续行政推动、市场发力的协同宣传营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双效益的高度统一。
五、结语
出版人肩负着记录时代、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主题出版更是时代赋予出版人的光荣使命。科技出版社拥有独特的专业资源优势、深厚的科技创新文化积淀,在对主题出版板块的耕耘中,只要打破前置概念、走出认识误区,精准发力、精心打磨,必将在主题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李建红.200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J].出版科学,2018(1):33.
[2]邬书林.与时俱进提升主题出版水平[J].出版与印刷,2019(2):卷首语.
[3]周慧琳.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J].出版参考,2017(1):5.
[4][7]郝振省.主题出版问题研究提纲[J].出版与印刷,2019(2):1.
[5]韩建民.关于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关系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9(6):44.
[6]周蔚华.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出版业[J].出版发行研究,2020(1):10.
[8]范军.主题出版的 “意义”与“意思”[J].出版科学,2017(3):29.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