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2021-11-30李彦一
李彦一
说到重庆直辖的历史节点,一般人首先想到1997年6月18日,这是重庆直辖市挂牌的日子。再往前,还可追溯至当年3月14日,那是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的时间。其实早在上一年,直辖的筹备就已经有实质性动作。
1996年9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批准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个改革提案,决定从1996年9月15日起重庆市正式代管万县、涪陵、黔江“两市一地”,为未来的重庆直辖市划定了规模和行政框架。
俯瞰中国大地,长江如一条中轴线贯穿西东。它收纳百川,富集生产力要素,沿途所经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而重庆位于中轴线西端,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和航运枢纽,历来被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力量高度关注。
1890年,中英两国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明确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无异”,迫使重庆开埠。于是重庆大门洞开,外国资本蜂拥而入。
辛亥革命后,崇尚实业和科技的孙中山积极擘划全国经济建设,并提出川江改造计划:“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文中清晰表示,孙中山改造三峡,一为改善通航条件,二为利用水能发电,三为重庆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他看来,重庆坐拥大西南出海通道,是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基础条件,在全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大局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可惜,这项规划因当时的力量所限以及战乱干扰,未能实现。
几十年后,在中国抗战形势日益严峻之时,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三峡天险为屏障的西南山水城市重庆,成为全国乃至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在国际上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不过,由于日本飞机长期无差别轰炸,重庆满目疮痍。
说重庆之于抗战的巨大贡献,还包括一个重要内涵:留驻大后方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周恩来主持下,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力挽狂澜,团结一切正义力量积极抗日,开创了我党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正是这一创举,为新中国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周恩来在重庆战斗生活多年,了解地方民情和自然地理条件,因此担任总理后长期积极支持重庆快速发展。“一五”计划期间,他曾亲临长寿狮子滩发电站建设工地,了解工程进度,在大洪湖畔留下了爽朗的笑声。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充分发挥重庆区位和科技资源优势的强力推手。改革开放初期就动议改革重庆行政和经济体制,赋予重庆更多自主权利,使其发展步子迈得更快一些。在邓小平的推动下,重庆直辖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视察,就到了重庆。他了解重庆情况后由衷感叹:“重庆地位太重要了。”并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2007年3月,胡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 “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10月20日,传来好消息,中央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一重要规划,再次将重庆推到一个历史节点,给重庆和重庆人带来更加灿烂的前景。
回首历史,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因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