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笔墨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

2021-11-30周杰

参花(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山水画

摘要:学习传统笔墨对山水画的影响,不仅需要临摹古代水墨画和笔墨技法,学习古代水墨画与自然碰撞、水墨画技法的传承,还要用传统方式的“看”,学习水墨画的审美观念。水墨画和水墨山水画的速写不能照搬传统笔墨,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面对真实山水有自己的审美观念。正如“笔墨要适合时代”,山水画作为绘画中的一个独立流派,经历了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风景色彩体系,具有色彩语言的风格演变。本文结合中国山水画色彩语言的风格和特点,浅谈传统笔墨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

关键词:传统笔墨 山水画 写生运用

水墨山水画不单单是绘画专业人士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更是每一位中国画家需要磨炼的基本功。山水画主要以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为主,所描绘的是中国的山水。山水画是初学者临摹传统笔墨技法,再到入门后外出写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学习山水画,只有学习传统笔墨,才能在旅途中有所收获。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也在不断地转型与创新,但这肯定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发现亮点,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山水画才能得到提升。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类型,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当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色彩语言风格也经历了许多变化,这种转变既有色彩的认知变换和对不同色彩组合理解的加深等内在因素,也有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思潮、艺术家个性等外在因素的驱动。色彩语言的规范化代表色彩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形象或符号,也是艺术家或艺术流派不断成熟的标志。在演进过程中,风格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经验。必须注意的是,风格应反映作品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以及创作者的个性魅力,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体现出风格的价值。

一、传统笔墨的研读与临摹

学习山水画需要研究传统笔墨技巧,通过研究不同时代的作品了解山水画的演变,厘清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在研读传统笔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些书画大家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这些书画大家在时代的影响下自身风格的发展与山水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书画家陆俨少曾经在《山水画的变迁》中说:“山水画的所有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它不仅仅是靠一个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传统技术是一个画派的方向,初学时你无法凭空开创一个方向,因此,你需要研读传统笔墨,反复临摹学习。

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笔墨语言,它们不仅来自大家的交流,更来自大家对生活,对时代,对自己内心的反思,對前人技法的传承与创造。因此,在研究传统笔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简单地研究绘画技术,更应该观察前人的方法,了解前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深入理解前人的审美,只有综合理解这些才能有所感悟。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詹自谦的《游春图》,这幅画是采用独特的视角进行绘画的,岩石、建筑、树木和人的比例非常和谐。“水不散”这种简单古朴的表现手法,也是细心观察实景的结果。他的画作“刻画细腻,色彩晕染”,源于顾恺之等前人的精细笔触。李思训、李昭道明显继承了詹自谦“绿绿配色,做工精良”的风格。这种精心制作的技法在《明皇幸蜀图》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高耸的山石神秘莫测。和谐思维,就是诠释先帝逃入白云,悠然自得的故事。景豪长期住在太寒山的红宫,与山石相伴,渡过了日日夜夜。在研读前人技法的同时结合自身感悟,他打破了吴道子“有笔不墨”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山石的“搓”技法,使山石的肌理和隆起更具波浪感。关童继承了师父的细腻技法,《关山行旅图》中的技法达到了“画笔越简单,生命力越强”的境界。米友仁的《米氏云山》是宋代画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的“密积点”代表雾蒙蒙、空气清新的山川河流。这种“胸丘”图案也离不开生活。这是对镇江云山雾雨长期观察的结果,这样的“水墨戏”也有其渊源,来源于王维的《雪溪图》和其泼墨法。

我们在进行绘制的时候,深入了解古代大家的笔墨风格,了解这些笔墨的起源和创作意境,可以更好地进行临摹。我们在临摹古画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只有充分理解和观察,才能做出更好的笔墨。陆洋笑曾说:“我熟悉300幅名画,不会画画也会画画。”说到一个人的时间和工作,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而定,不需要制定。黄宾虹解释他的抄写过程:“学画的时候,我先是用笔墨临摹原画。接下来,我复制了明的画,它结构稳定,不太可能走入邪道。我又把唐朝的图复制了一遍,以便继续学习。最后,我对方法做了很多修改。”

大家学画都是先临摹大家的作品,学习笔墨的运用,然后完善自己画作的结构和相关技法,在不断消化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不断临摹的过程中,要品悟笔墨的感染力,古画的精神难以一一复制和表达,所以,在进行绘画之前,你需要仔细阅读画作,从整体效果到每个部分,从构图到每个点,感受位置所表达的含义。如果做不到这些,只能说画了一幅画,而不是临摹了古画。在临摹古画的过程中,要多练局部笔墨,相对有效且放松,还可以在笔墨之间感受古人的衣食住行。在临摹水墨画和水墨山水画时,临摹的效果和吸引力会因画家的基本功和艺术成就而异。初学者需要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多抄几遍,不觉得“相似”就足够了。还需要反复捕捉原始作品,品味笔墨的韵味,如王猛的《纵横无奇变》对龙的古朴温婉的呈现。此外,古人笔墨的艺术观念,可以通过背画和变体的形式加以消化,如卢彦绍的《仿葫芦山水画》。除了极简的构图和开放的艺术理念,笔墨的吸引力也被用作“解决方案”。“美”改为“有折痕的干笔”,笔法更简洁。这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感觉,是对倪家风景的诠释。陆彦绍自幼师从冯超然,后来师从戴希、王世民。他的目标是“辨明优劣”。黄宾虹的《王维山水》《范宽山水》《刘松年山水》等,虽笔触各异,但异中有简,他们都有着符合自己时代的经历和独特的技法体会,能够做到收放自如,体现了一种“收敛性、包容性、广博性的广泛研究”。

二、水墨写生与传统技法的运用

一旦有了笔墨的基础,就可以画出更加沉稳的水墨画,但这里的“速写”不仅仅是场景式的速写,还是一种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的过程。不仅仅是笔墨,还有取景、构图、透视、意境等各个方面。同西方山水画相比,中国水墨山水画与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距离,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美学直接相关。传统的水墨山水研究主要以临摹为主,在素描中直接使用从复制古代绘画中学到的笔墨技巧,往往会产生风格化的概念效果。有一个思考和变化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草图来消化、实践和更新想法。许多抱石速写,包括欧洲城市速写,都擅长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水墨素描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构图方面,我们需要学会用绘画的眼睛“看”。 “看”是一门艺术。古人用“见全”“识心”之法。观察一座山,必须“面对山形,一点一点地做山形”。审美和绘画效果因人而异,直接影响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米友仁的山水云彩受董元的影响,但在意境和表现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他还展示了江南的风景。东苑山水林茂,米友仁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董源的画开阔而高贵,米友仁的构图充满张力。有人说米友仁的山水是中国的“印象派”,但米友仁的山水在美学、构图上都与西方印象派大相径庭。西方印象派追求的是“光与色”的感觉,米友仁山水是“眼见山河,心發云水”的“再现真情”。当我们在大自然中写生时,觉得到处都是场景和绘画。当我们进入构图阶段时,总是感觉自己被真实的风景引导。尤其是初学者在“操作位”上表现出操作能力的缺乏,“看”和审美发展的乏味,导致艺术观念的缺失。当学生从课堂进入山村时,他们用“看”的“看框”风格,而不是将自己的感受和诗意融入“看”来组装场景。在传统绘画理论中,有“笔前画意”之说。客观景观离不开主观概念。观念包括艺术家对绘画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

你可以用绘画的基本思想来画水墨画。水墨山水的精髓在于笔墨。毛笔和墨不仅代表客观形象的表象,也表现出形象的内在气质,表现出画家的修养。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关于水墨画,有两件事要记住:一种是“笔式骨术”。笔的质量是基本的,前中心的表现力是最丰富和最难的笔触。基本功是用中心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擦石子和树叶时,边、隐蔽处、外露处要灵活,起、止、转、提、推笔时要小心。第二个是墨法。“墨水分为5种颜色。”墨色可分为焦、深、重、浅、透明五个色阶。墨位的细微变化无穷无尽,可以媲美“七彩”。笔墨的使用是系统性的,不能分家。绘画必须有整体的笔墨设计,不能拼接在一起套用古代笔墨。

三、结语

艺术要经历传承和突破的过程,艺术史也不例外。研究传统笔墨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也是向大师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句话在蔡元培的《绘画》中也有所体现,“学山水画要从临摹开始”。前人提供的可用彩色语言插图,随后进行艺术实践,即户外写生和创作。如今,艺术实践中的风景写生似乎变得简单而普遍。但是,当绘画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图像成为一种特殊的任务时,它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真正的艺术经久不衰。撇开概念和技术规则不谈,户外写生显然有助于提炼色彩语言。虽然里面有相机取景器供参考,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会赋予世界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巍山.传统笔墨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运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8(04):56-59.

(作者简介:周杰,女,本科,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