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理念成为优化课程的引擎

2021-11-30陈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奠基跨学科办学

陈姗

幸福素养课程是学校幸福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幸福素养课程涵盖人文情怀、科学创新、体育健康、艺术审美和劳动技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基础、拓展、融合三类课程,突出了课程“基础扎实、守正出新、学有特长、知行合一”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幸福素养课程在日臻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本着以理念为推进引擎不断进行整体优化的原则,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围绕幸福素养课程建设的三个时期,简要阐述幸福素养课程在理念引领下不断优化改进的情况。

1.以“办学理念”的课程化表达定位课程顶层设计

2004年,学校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全面总结育人文化,提出“奠基教育”理念。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核心任务,一是深入解析“奠基教育”内涵,二是解决“拿什么奠基”的问题。之后,历时近五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又在2009年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拿什么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思考方向。同年,我们加入“中英学校发展计划合作项目”“学校文化创建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对“奠基教育”内涵和“拿什么奠基”的理解与思考。

2012年,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实验项目启动,我们顺势而为,主动参与,不仅厘清了办学理念与“奠基教育”的关系,更是确定了让办学理念落地生根的载体,明确了幸福素养课程建设的定位。

对应办学理念,早期的幸福素养课程主要有两版。1.0版的幸福素养课程聚焦学生“道德、人文、健康、科学、艺术”五种幸福素养,分为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括基础和拓展两类课程,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学习。2.0版的幸福素养课程则把学生五种幸福素养从各领域中分离出来,独立为课程培养目标,而且将综合性学习固化为五大融合性课程。两版幸福素养课程最显著的不同就是课程目标的变化,2.0版更突出对“育全人”的思考,初步实现了办学理念的课程化表达。

从2009年办学理念的提出开始,幸福素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贯穿整个“十二五”,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课程改革的氛围。“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不仅定位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其课程化表达更是有效助推学校教学品质的提升,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2.以“核心素养”的课程化实践推动课程结构化调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迎来“素养时代”。为了尽快使“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落地,我们多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研讨、座谈,以构建“幸福素养教育体系”为根本举措,聘请专家指导、论证,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实现了幸福素养教育从理论内涵思考到实践体系构建的跨越。

这一时期,幸福素养课程的实践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也自然进入到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重要阶段。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视角,我们以核心素养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依据,将幸福素养课程原有的五种素养调整为更加具体、更具指向性的六大素养——健康、自信、坚毅、友善、乐学、善思,将其作为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同时,我们还调整各领域课程内容,在优化的基础上独立设置“劳动技术”领域,让课程五大领域直接指向德智体美劳,最终形成了3.0版幸福素养课程“五育”并举的课程格局。

“核心素养”的课程化实践所带来的幸福素养课程的结构化调整,既反映了我们对“整体育人”的新思考,也在深层次上带来了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我们深刻认识到,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建设“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是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重要途径,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其建设的原则有三:一是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德智体美劳并重,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素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发展平台;二是课程内容组织上要突出融合性,使之彼此融通、相辅相成,产生“1+1>2”的效果;三是课程内容实施上要强化自主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需求创设空间,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课程。

3.以“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化融通提升课程内涵品质

早在幸福素养课程建设之初,我们就已经产生了朴素的跨学科融合的育人理念,即“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融合性课程的实践。这一理念始终伴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

2017年,学校携手芬中教育协会启动了“中芬教育交流与培训合作项目”,开始基于国际视野进行“跨学科融合理念”的实践研究。研究内容涵盖数学、英语、科学和融合性课程四个领域,采取线下驻校集中交流培训和线上常态沟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以跨学科融合的整体育人为目标,探索幸福素养课程内涵品质的提升。迄今为止,先后开展了七期集中交流培训,累计组织典型教学课例研磨、观摩60余节,专题讲座、评课、研讨等活动近100次。同时,我们还先后委派干部、教师和学生分期分批赴芬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交流,走进芬兰的小学和课堂。

伴随着项目的实施,教师们对跨学科融合教育理念的思考逐渐加深,且渗透到常态教学行为,与“五育”并舉思想相得益彰,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全面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找到了思维与实施的新路径。课程方面,不仅学校原有的幸福起航、主题研究、戏剧表演等融合性课程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突破,而且陆续开发了家政、编程、种植三类融合性课程,并建成了家政教室、“五E”空间,扩建了“小蚂蚁”农场,成为幸福素养课程新的生长点。教研方面,学校增加了跨学科教研,为教师全学科素养提升及跨学科融合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落地开辟了快捷通道。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们把真思考、真实践、真探究作为基本追求,在学习内容选择与学习方式设计上不断强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学校幸福素养课程建设与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育人理念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让理念成为优化课程的引擎,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思想对于行为的重要意义,更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理念引领下的课改之路。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奠基跨学科办学
河南心意拳系列之一:奠基洛阳
开拓创新,为特殊学生健康发展奠基赋能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