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时代新人
2021-11-30郭杰
郭杰
编者按
北京汇文中学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百年老校,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有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走出,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交汇到一起,谱写了一曲使命担当的交响曲。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内涵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矢志奋斗的精神。北京汇文中学自1871年建立起,就把培育国之栋梁作为学校的使命,并延续到今天。
1.承载厚重历史,汇聚红色基因资源
1919年,80余名汇文学子全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从那一刻起,一所普通学校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正式交汇到了一起。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彭雪枫将军为代表的众多英雄校友为民族独立而不畏牺牲、英勇奋斗;在和平建设时期,从汇文走出的30余位院士为国家富强而勤奋实践、砥砺前行。校园内矗立的彭雪枫烈士雕像、“三一八”纪念碑、“五四”火炬纪念碑,与一代代汇文师生的事迹及精神汇聚在了一起,成为汇文中学红色基因传承的宝贵财富。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传承学校百年红色基因的责任感深深根植于汇文人的意识中,它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为推动汇文中学的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起到了关键作用。
2.构建德育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下的新青年更需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多年来,汇文中学坚持开展“以杰出校友和英雄人物命名英雄班、争做高素质汇文人”的主题教育活动,让薪火代代相传。
英雄班的出现,是汇文中学百年爱国情怀的形象展示。自1954年首届“吴运铎英雄班”诞生至今,已有67年历史。在汇文中学发展的进程中,彭雪枫、张克侠、张学思、于子三等众多英雄校友身先士卒,挺立潮头。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校友英雄班,拉近了英雄与学生的距离,让英雄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新的历史时期,梁思成、启功、贾兰坡、王大珩、王忠诚等闻名中外的人文学者、科学家,都曾在汇文中学度过他们的中学时代。这些响亮的名字也同样成为了新时代汇文人心中的英雄。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英雄班的申报、建设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英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事迹。学校各个班级都会组织以“学英雄、敬英雄”为主题的班会和实践活动,领悟英雄校友留下的宝贵精神资源,总结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建设英雄班做好准备。学习英雄、争创英雄班已经成为每一名汇文学子的奋斗目标,英雄班这一教育品牌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3.培育学科素养,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
汇文中学不断探索利用学校红色基因资源优势,将其融入课程和课堂教學,引发学生共鸣与深入思考。比如,思政、历史等教研组联合开展了“学生写口述史”“家书进课堂”等学科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强调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中学生通过写作口述史、阅读红色家书,对身边的故事有了深入了解,从而更广泛地体会老一代汇文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讲好红色故事,做自信中国人》《从红色家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阅读抗战家书,重温抗战岁月》《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堂上,教师们选取校友彭雪枫、杨季豪、王振乾的家书展开教学,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更以汇文红色基因激发学生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历程的探究兴趣,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此外,汇文中学的红色教育还带动了区域内学校开展活动,拓宽了红色基因的覆盖面。2019年,汇文中学作为唯一的一所中学资源单位入选“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学校利用红色地图资源,大力支持各校师生参与红色地图实践活动,加深对英雄事迹的理解,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时代在改变,汇文中学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始终不变,且内涵愈加丰富。培育国之栋梁,是汇文中学的培养目标,也是长期以来从未改变的坚守。
打卡红色地标
“七一”前夕,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干部、青年党员和团员代表走进重新开馆后的北京大学红楼,重温入党和入团誓词。(由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推荐并提供资料)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红楼”。北京大学红楼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北京大学红楼为主阵地,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发动工人运动,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怒潮。1961年,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