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双减”推进“双升”,提升教学教研质量

2021-11-30周林张小屹宋浩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减教研作业

周林 张小屹 宋浩志

“双减”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所以,“双减”的本质和任务是减负提质,根本目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2020年11月,东城区教育大会正式推出《东城区教育综合质量与队伍建设质量“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双升”)。“双升”的本质和任务是提质增效,根本目的是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与“双减”的本质和任务高度一致,所以,聚焦“双减”,推进“双升”,是东城区教学和教研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1.“双减”为“双升”提供了系统性的改革支持

历次的教育改革都关注和着力解决学生的过重负担,但不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具体对策,都很少突破公办教育领域。而本次“双减”,一方面着力解决校内教学薄弱环节——作业,将过去处于松散、游离状态的作业纳入学校育人体系,倒逼学校重构作业体系,重新赋予作业育人功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另一方面着力解决校外教育乱象——校外培训,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双减”是从学生负担入手,从校内校外两个阵地同时发力,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提供了系统性、精准性和长效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从区域教育发展看,“双减”为“双升”提供了系统性的改革支持。

2.“双升”为“双减”提供了区域性的改革样态

“双升”的背景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区域教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阶段性发展的目标,面向“三新一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双升”,为建构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其核心任务是通过三年实践,实现教育综合质量与队伍建设质量双提升。其基本举措是着力干部教师“四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名教研员、名学科基地)、课堂提质增效、学生减负增效,教育综合质量和队伍建设一体化设计、整体性推进。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提升教育综合质量和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东城区“双升”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也为“双减”提供了区域实践经验和方案。

3.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促进教学和教研质量的提升

作为“四名工程”的名教研员工作站、名学科基地,是东城区“双升”计划中的新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充分激活和发挥教研专业的支撑作用,促进区域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双减”推进过程中,这种专业支撑作用发挥了独特的价值。

一是统一认知,强化正确的作业观。

如何定位作业及其育人功能是核心素养提出后,教研工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命题。“双减”任务的落地,为我们系统化思考、规范化梳理和务实性推进提供了契机。教研部门通过“践行核心素养的作业重构与设计”系列研讨,达成了基本共识:从本质上讲,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从有教师引导的课堂学习,转换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独立自主消化、应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答或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思考并独立思考的重要机会和实践。所以,我们提出,把作业设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设计,要把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为重要环节纳入课程育人,把作业评阅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业评价,提出“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相结合、“纸笔作业与非纸笔作业”相结合、“规定性作业与自主性作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以有层次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修订教研视导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把教师的作业观是否变化作为重要视导内容,明确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结构、思维过程和工具支持。

二是对标“双减”,助力“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

围绕“上好每一节课”的目标,落实“每一节课都优质”的要求,在实施常态课优质化工程的基础上,东城区“双升”计划提出建构“素养成长型”课堂。“素养成长型”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体现素养成长,教学情境和问题更加有利于目标任务达成,师生互动方式更加有利于素养发展和培育,教学过程更加有利于必备知识掌握和关键能力训练,教学评价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教研部门对标“双减”要求,对“素养成长型”课堂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小学教研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为依托,坚持标准导向,通过教研活动打造示范课、下校指导关注常态课、市区教研联动打造优质课等方式,开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促进“素养成长型”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学教研以“素养进阶培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从课程、课堂、评价三个维度对“素养成长型”课堂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与高中阶段的“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四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学业负担等纳入影响素养成长要素的研究范畴。

三是开发自主学习平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借助防疫期间开发的线上教研平台,针对“双减”任务的落实、学校课后服务和学生多样化需求,教研部门开发并运行了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平台是根据教材、教学和东城区形成性练习等多种教学资源,基于教材和教学进度研发的,与东城区形成性练习互补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现阶段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地理和化学等学科中运行,效果良好。这既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也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精准服务。尤其是通过安全、有质量、带有游戏化学习特征的自主作业推送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适应、自主化的学习,满足和培养了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教研力量,进一步丰富平台作业供给生态,以满足更多学科、更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的智能化保障。

四是强化作业本质,提升教学评一致性的综合效能。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表面上看是作业量的问题,但认真观察和研究作业、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即把作业放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要素看)后我们发现,底层逻辑是作业、评价与教学的不一致造成的,也就是教的不考、考的不教或者考的比教的难、深、高。这中间的落差,只有靠超前学、超纲学、超难学来弥补。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一方面课上课下不一致、刷题应试成常态;另一方面以考代教、以练代教成主流。这为校外应试培训提供了教育方式的低成本对接,也为学生脱离学校教学提供了路径通道。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研部门带头审视在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教法培训和考试命题等教研工作中对作业本质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改进过程性质量调研、课堂教学视导、公开课评优课等评价指标,把教学评与作业设计统一到课程标准上,筹建区本作业资源库,通过教学评的一致性,发挥作业、考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诊断性和激励性作用。

五是参与交流轮岗,构建教研—教学质量发展共同体。

“双减”下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促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深度改革举措。教研员参与交流轮岗、下沉学校,通过亲自走进课堂上课,亲身参与实践,真实观察、了解和研究“双减”中课堂教学发生的深层次变化,并把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和需求转化为教师培训的课题,进行理性研究和策略方法转化,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本学期,借助交流轮岗,教研员下沉学校兼职教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听评课、指导备课、上研究课、作业设计指导和课后服务指导等方式,承担指导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的任务,建立教研—教学质量发展共同体。一些教师或教研员通过交流轮岗日志的方式,记录每天的教研与教学思考、行动与故事,通过行动研究或实证研究,探索提升教研—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路径,极具示范价值。

此外,通过指导“名学科基地”建设;指导市区名师和普通校教师“1+1”协同直播授课,线上主讲+线下答疑相结合的“双师课堂”;利用区域教研平台组织不同学校教师开展网络同备一节课、远程同上一节课,形成“教师互助组”;利用“名师工作室”开展深度帮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区域学科大校长”的组织、协调和领军作用,破解“双减”中的教学难题和难点,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专业支撑。

猜你喜欢

双减教研作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作业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我想要自由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