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群体对户外环境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究

2021-11-30徐子尧李丽媛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景观幼儿

徐子尧 李丽媛

摘要:就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而言,设计师和建设者对于居住区中幼儿群体的关注远远不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居住区幼儿活动场地设计的现存问题,结合幼儿行为方式以及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需求,提出居住区景观空间中幼儿活动区内场地、种植、水体三方面的设计要点,以期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关键词:幼儿;居住区;景观;ERG需求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4

居住区是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最重要的学习与成长空间,然而,在快速推进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是关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研究大多以成人需求为对象,对幼儿群体心理需求和生理尺度特殊性的关注较少;二是在进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时,居住区中的幼儿群体常常被景观设计师和住区建设者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中幼儿的活动场地,需要研究幼儿的心理行为及其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需求。

1 居住区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的现存问题

居住区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的现存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居住区内幼儿游戏空间占比太小,幼儿群体户外活动空间被挤压,开发商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注于满足成年住户的需求。二是景观设计师对居住区内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过于简单且模式化,通常只是在住区主体景观设计之外填充幼儿活动空间,场地面积和位置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场地内的游戏设施却大同小异,缺少新颖性和独特性。三是大多数居住区内的幼儿活动场地无明显界线,所以经常可见幼儿在成年人的运动场地里玩耍,也存在成人活动占据幼儿活动场地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成年人的体育活动,也威胁到了幼儿的安全(见下图)。四是幼儿活动场地设计不够人性化,很少考虑到幼儿群体和看护人之间的联系和需求,常看到看护人必须随身携带小型坐具,或者蹲坐在花坛边、道牙上。看护人在照看幼儿时往往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幼儿游戏的同时大人们还可以交流育儿经验、拉家常,但设计师大多忽视了看护人的需求,对于场地内的座椅数量、座椅布局方式、与主活动场地的距离等不够关注。

2 幼儿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及其对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的需求

2.1 各年龄段幼儿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特征

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环境的感知和需求不同。儿童成长历经幼儿期、童年期以及少年期。本文的研究对象为0~6岁的幼儿,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将这一时期归纳为“感知外界阶段”“感觉意识阶段”。幼儿从出生开始逐步认识世界、开发智力,因此,区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对于进行合理而友好的居住区户外景观设计十分重要。

2.1.1 感知外界阶段

幼儿在出生后的三年里会依次学会爬行、站立、行走、语言。幼儿通常一岁时便能独立行走,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跑、跳、攀登、避障等[1]。0~3岁,幼儿的感官系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幼儿开始利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知外界的物体,尤其喜欢颜色鲜艳和会发声的事物,并且开始尝试简单的游戏。但这一时期幼儿行为活动较为单一,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活动范围大多集中在单元楼附近,或者草坪、沙坑、距离较近的固定设施。总的来说,处于感知外界阶段的幼儿抵御外界影响和危险的能力弱,需要家长密切看护。

2.1.2 感觉意识阶段

3~6岁的幼儿开始拥有了社会意识,此期间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周边的事物。通常自發性地成群结队做游戏,人际关系和交际能力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幼儿在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偏向于模仿,不能准确并且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活动,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这一时期幼儿有极强的探索周遭环境的心理,生理上的优势随之增大,社会意识也逐渐形成。这一时期幼儿行为活动多为结伴玩耍,或者选择骑车、滑板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活动范围大多在住区附近,需要家长的陪同,以便家长能随时观察到儿童。

2.2 幼儿对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的需求

在需求层次理论领域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初级到高阶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他将前四种定义为“缺失性需求”,后三种定义为“发展性需求”[2]。他认为缺失性需求是必须满足的生存需求,发展性需求却不是生存所必需的。德谟克里却认为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同等重要,这与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在针对幼儿对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的需求问题上,ERG需求理论显然更接近实际经验。ERG理论表示任何人都存在三种核心的需求,分别为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和成长发展需求[3],并且表明个体可以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需求居于主导地位,并不会因为某一层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停留在这一需求层次上,也不会因为满足了某一层次的需求后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幼儿在居住区内活动时,安全需求是处在首位的,同时,交往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感觉意识的发展需求同样重要,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当一个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其他被满足的需求可以替代未被满足的需求成为主导。

幼儿是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中常见的使用人群,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都异于成年人,对外界环境的直观感受比成年人更为直接与活跃。幼儿的活动轨迹也不同于成人,成人活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目的性,而幼儿更容易被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为此,笔者从ERG需求理论出发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50个有处于0~6岁幼儿的家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期获得幼儿对居住区户外景观环境的具体需求。首先,安全因素是居住区内幼儿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幼儿活动时最基本的需求;其次,交往与互动的需求也成为幼儿与家长十分看重的要素;最后,幼儿的感觉意识发展除遗传因素和更高阶的主观意识外,环境的影响最为重要。

2.2.1 安全需求

幼儿活动空间不同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安全是首要原则,所有的幼儿活动空间都应在相对安全的条件下再考虑其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等。把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机动车干扰、地形地面铺装不当、植被花卉有毒属性以及游戏器械设计的不规范。因此,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提高这些方面的安全等级。

2.2.2 交往需求

人际交往是幼儿与外界环境和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寻求与同伴的合作,进而促进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幼儿在户外空间的交往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旁观、参与、隐藏三类,三者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研究指出,公共活动场所中半数的幼儿是在观察场所中的其他幼儿,观察是幼儿了解外界最直白的方式,况且对于其自身很有意义,因此应在幼儿活动场地设计一些可坐和可观的空间。其次,主体的活动空间须遵循整体性、趣味性、通透性的原则,这使得场所能够同时容纳多人进行互动与交往,幼儿会对其产生浓厚且长久的兴趣。最后,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也是户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同样有独处的需求,户外环境中的私密空间是平衡幼儿运动和休憩的有效手段,在为幼儿设置私密空间时不仅需要提供一定的遮蔽物以遮挡其他孩子的视线,还需注意其安全性,要让幼儿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内。

2.2.3 感觉意识发育的需求

个体意识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最原始的生理意识到进阶的感觉意识,最后到高阶的心理意识。生理意识是感觉意识最基础的形式,通常幼儿在一周岁末时便能将自己的行为和动作与别人区分开,并能在对待外界环境刺激时作出一定的自我反应,在3岁左右生理意识基本成熟。幼儿在3~6岁时,感觉意识的发展成为主导,他们从完全信任成人的意识过渡到逐渐信任自我,但通常并未形成个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格特征,并且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需要长辈和环境的及时干预。心理意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属于高阶意识,一般形成于6岁以后,并逐步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前提主导的遗传因素、现实基础反馈的环境因素、决定性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在0~6岁幼儿时期,除了遗传因素的先天条件以及更高阶段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外,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在内的实体外部环境和以家庭氛围感为代表的内部环境,幼儿无法选择环境,只能在给定的环境生活,但会以一种非常直接并细腻的方式感受周边环境。加里穆尔曾说过:“实体环境的性质能够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物体的颜色、质地、形状和活动中心的布局可以激励幼儿同环境交流,从中学到很多。”[4]因此,在为幼儿设计活动场地的时候要注重感官的直接作用,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多变的空间,合理利用多样性的材料以及丰富多彩的色彩进行铺装和改造,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周遭环境中,用其自身独特的感知力领会和探索缤纷的世界。

3 住区景观空间中幼儿活动场所的设计要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分析居住区活动场所中幼儿的需求,得到了影响幼儿户外活动的因素,包括场地安全度、离家距离、设施多样化和完整性、家长是否能参与等。同时,对比住区幼儿活动场所现状和幼儿游戏活动情况两个方面可以得知,影响幼儿活动场所选择以及活动场地受欢迎度的主要因素有幼儿群体的数量和集聚性、场所边界、环境、色彩、植物配置、水体设置、游戏设施等。因此,在居住区幼儿活动场所的景观营造中,提出安全性、趣味性、美观性和舒适性四个原则,并总结出了选择合适场地、优化道路、划分与设计场地环境、营造场地细节、注重特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1 场地的设计

首先,在整体安全性方面应做到住区内人车分流。幼儿在游戏时很容易忽略来往车辆,发生安全问题,合理的人车分流能减少幼儿因此受到伤害。幼儿群体的交通工具对居住区户外环境有著特殊的要求,为了保障安全性,应该尽可能为幼儿设计一条专用车道,车道应该尽量平直,路面鲜有升沉,且要避免弯道过急。此外,还应考虑幼儿交通工具的尺度、车道铺装材料的选择,台阶坡道设计的必要性和坡度的合理性。住区内地面的处理同样重要,如防滑防刺的地面铺装、平缓的坡度、避免过高的阶梯高差等,都是儿童活动区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其次,将交往行为的载体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表现上,可以将其理解为几何层面中的点线面。在一定的游戏空间中,面作为主体的游戏区域,体量庞大,是主要的活动空间和引力中心,是幼儿参与集体交往的主要空间。线一般代表围绕主体游戏区域的一些线性设施,如游戏设施的安全性扶手、区域周围的长凳、区域外围的墙体等,在交往行为中常作为参与游戏前的观察地。点在其中是画龙点睛般的存在,表现为一些独立的私密性空间,以主题游戏区为中心零散分布,一般遵循小空间、近距离、半封闭的准则,使得幼儿在集体游戏之外能适当休息或独处。

最后,规则、呆板的事物并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平整的、经过人为改造的地表地貌并不能吸引儿童驻留。但对其原有地貌特征进行强调以突出场地特色是可行的,如对斜坡地形强化的同时软化斜坡地表形态并设置适当的铺装,对突出的石质地貌进行打磨与规整,或者设计一些断层以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猎奇心理使得他们通常喜欢探索高低错落的地形和千奇百怪的地貌,如果场地原有地形过于平淡,就需要通过加入土丘、斜坡、沟渠之类的元素增强孩子们探索环境的兴趣;如果场地地貌过于平整,就需要通过植被的种植、水体的设置等营造形式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需要人为正向干预,如协调斜坡坡底的地面整合度、沟渠深度、山丘高度以及坚固度、柔和边界等,形式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3.2 种植设计

种植是设计师在营造优秀幼儿活动场地时经常被应用且可取得突出效果的重要手段,植物可以作为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重要资源。首先,应注重植物的安全性与趣味性,避免使用有毒植物,还应避免使用有刺、黏液或飞絮的高危险性植物,如月季、南天竹、水仙、虎刺梅等。可采用一些气味独特、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等极具特色和观赏性的植物,刺激幼儿视、听、味、触、嗅觉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其次,应兼顾教育性与参与性。居住区可以栽植一些季节性明显的植物,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花开、茂盛的树冠、成熟的果实、枯干、散落的阳光了解四季更替。此外,选用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植物也同样重要,幼儿在环境中耳濡目染,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美好品德。参与性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果树类植物,让幼儿体会成长到结果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植物设计一些有趣的空间,增强幼儿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最后,应具备生态性和创造性。植物景观不仅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生态性通常指植物景观具备的最大环保价值,如净化空气、屏蔽噪音、吸附尘埃、调节区域小气候等,要让植物景观随着住区环境的发展逐渐丰富且具有独特价值。植物造景的布局也需注重创造性,叶片、花朵、果实、枝干都能成为幼儿创造思维的载体,幼儿处于特定的植物主题空间内时,思维和能力都将得到发展。

3.3 水体的设计

亲水是人的天性,幼儿相较于成人更喜欢水,经常能见到幼儿开心地用脚去踏地面上的小水洼。因此,我们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可以为孩子们设计一些人工水体,以满足他们亲水的天性。水景设计的要点是水质和水形,“一潭死水”不能给住户带来好的景观感受,绿色生态的水景才是能满足需求的水景,在设计水景时要师法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设计水体的形。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体[5],在生态系统中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保持水体的清洁度能保证其水质不会对幼儿构成危害,植物可以在丰富水景的同时增加层次感。为了安全起见,水体边缘应铺设防滑材料和安装防护设施,且水体深度不应超过35~40cm,同时应在水体周边设置相关设施,如休息座椅等,以便成人照看幼儿。

4 结语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现存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与设计师不够了解幼儿对环境的真正需求有关,也与开发商、景观受众、设计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关。本文以居住区景观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行为心理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幼儿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旨在营造出真正适合幼儿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念丽,徐旸.动作,婴幼儿思维的源泉[J].社会观察,2015(11):35-37.

[2] 万晶晶,张锦涛,刘勤学,等.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2):118-125.

[3] 杨华春,杨雪.高层次人才存在性需求和个性行为特征研究[J].科教导刊,2014(26):209-210.

[4] 胡硕,周寒宇.浅析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J].中外建筑,2013(11):80-81.

[5] 吴烜.园林设计中水景观的作用及其设计原则[J].农家科技,2012(4):101.

作者简介:徐子尧(1995—),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李丽媛(1982—),女,河北宣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觀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幼儿
景观别墅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再看三峡景观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