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摄影中的道德伦理

2021-11-30陈苏怡华阳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信息传递

陈苏怡 华阳

摘要: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同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很多动物摄影者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记录动物生存环境、动物本身相处方式以及互动的画面,让我们对动物有了更多的认知与了解。动物摄影用一种数字化视觉语言唤起人类的共情,最终实现动物治愈人、人也爱护动物的和谐共生关系。但目前动物摄影中存在的摆拍现象、因摄影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应该加强对动物摄影中道德伦理的重视。

关键词:动物摄影;道德伦理;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4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动物摄影作为传递现代化信息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直接、有效地通过图像信息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1]。动物摄影也同样可以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会以动物作为公益题材,向人们传达积极的信息,并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有很多野生动物摄影师通过拍摄动物让人们更愿意保护动物,让更多的珍稀动物受到重视,让人们关注、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一些濒危动物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此同时,动物摄影中出现了许多违背道德伦理的现象和问题,如拍摄者对动物的虐待、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等。本文从动物对人的商业价值、动物摄影背后的真相和动物摄影中道德伦理问题的解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引起人们对动物摄影中道德伦理问题的重视,使动物摄影更好地发展。

动物摄影是在自然状态下,以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等动物为对象,对其生活习性、形态等进行摄影创作。动物摄影具有纪实性、艺术性、瞬间性特征,不但需要摄影者具备娴熟的摄影技巧,掌握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保的知识,而且需要摄影者在创作中紧抓动物摄影的特点。

1 动物对人类的商业价值

1.1 时尚的牺牲品

“你看,这是我新买的真皮包。”这句话是生活中常见的社交用语,而背后却是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成为时尚的牺牲品。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在泰国开设了门店,该店铺表面与其他商铺并无二致,店铺将各种真皮奢侈品摆在冰冷的柜台上,然而每个来这里消费的客户都被吓得大惊失色[2]。因为打开手提包,里面是动物的心脏和血管;真皮夹克里竟是令人反胃的碎肉;触摸了商品的顾客手上都沾满了鲜血……虽然店里真皮制品中包裹的血肉都是人工制造的,但无论视觉还是触觉上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正是因为人们极力追求真皮的质感,大量动物才惨遭捕杀。

1.2 取悦的工具

“老虎就是大号的hellokitty。”只要花费20元钱就可以骑在老虎身上合影,再加一点钱还能用手摸一下老虎的屁股。在这过程中,这些所谓的猛兽完全没有想要攻击人类的意思,因为它们的身体已经被工作人员五花大绑,动弹不得,根本没有力量发出足以震撼整个山林的虎啸,直到真正被逼急了,才不满地从喉咙里发出几声“咕噜噜”的低吼。如今,这些本该在山林里的猛兽不仅要跟人类合影,而且还要在游客面前表演才艺。此前,在杭州的一个大型哺乳动物园里,一头白虎因为太饿不肯配合驯兽师的表演,和驯兽师对峙时,因为突然咬住驯兽师的一根棍子,所以遭鞭打,直至落入水中。印尼的一家野生动物园里,有一只瘦得皮包骨的大老虎,它早已失去了百兽之王应有的威风。很难想象,为了博人类一笑,这些动物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以至于被驯化得失去本性。

马戏团里的一头熊为什么可以长时间平稳站立?因为它生来就被一条铁链紧紧拴住,脖子被吊起来,如果自己不及时维持站立的正确姿势就可能会窒息而死。大象会画画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新鲜,但其实是有个带着倒钩的小工具穿过它坚硬的外皮扎进肉里,迫使它们作画。别再给海豚的微笑冠以欢乐之名,它们一辈子都生活在狭窄的空间内,无休止地表演跳水,这样的生活又何来快乐。它们并不渴望得到人类的掌声和夸奖,只不过需要以此换取新鲜的食物以及片刻的自由。

1.3 谋利的交易

宠物产业链也在迅速发展——各种猫咖、宠物店、大型宠物交易市场层出不穷,动物们被用来展示、买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宠物店不考虑动物的健康,凡是知名品种的猫、狗常常会被强行配种。

某宠物店因为疫情被迫关门,因店里无人照料,动物们患了不同程度的疾病,当救助人去交涉时,老板表示即使是生病的动物也要付费才可以带走。对于宠物猫而言,没有了悉心照料,就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很难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健康的體魄。某情侣合租,离开时把宠物狗遗弃在出租屋,导致狗狗患皮肤病、狗毛打结;网红狗被商家私自空运改陆运致死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大家也纷纷发声谴责商家漠视生命。社会上关心、爱护动物的人确实很多,但总有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想要从中获利,以至于发生了许多此类事件。

2 动物摄影的“黑镜头”

动物摄影让人们能够从第一视角去看这个世界,让枯燥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乐趣,也让摄影爱好者们有了足够的理由和需求购买各种不同焦段的镜头。动物摄影一般是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的记录与考证,像动物大迁徙、孔雀开屏、猎豹奔跑、狮子狩猎等,都拍出了动物的天性。动物摄影属于纪实摄影,摄影师会亲临它们的生活区记录它们的真实状态,这对摄影师的耐心、体力、眼力等都是考验。

在长白山野生动物摄影师万兴富的镜头下,有在雪地里探头探脑的紫貂、眼睛能在夜里发光的野生赤狐、吃播主播松鼠等,他花了8年多的时间,每天扛着30多斤的“大炮”进山,拍摄了几百种野生生物。他为了记录雪地里探头探脑的紫貂坚持了4年,而前3年一无所获。他也感慨过,跑几百公里无功而返都是常有的事。在工作时需要伪装自己,不去打搅动物的生活,才能展现它们更自然真实的状态[3]。他从拍摄的猫头鹰一家里感受到了深沉又温暖的父爱,为自己定格到的画面而自豪,这份对动物的情感应该是动物摄影者具备的基本意识,值得其他摄影者不断学习。

但随着动物摄影的日益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商业比赛、公益活动与相关奖项的设立让参与动物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道德伦理问题。

2.1 摆拍现象

鱼线穿过指尖拍完后再将鱼线P掉,由此有了我们看到的“治愈青蛙”画面。蜗牛与青蛙温馨相遇,蜗牛趴在青蛙背上青蛙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因为被拍摄的青蛙已经被粘住了,此刻,它只是一个拍摄道具。鸟妈妈喂食的温馨画面背后是无良摄影者为了得到背景干净的画面而不顾鸟妈妈的意愿,将鸟妈妈强行固定在树枝上拍摄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青蛙对镜头竖中指表示愤怒、壁虎跳迪斯科等非自然作品。

以上作品的拍摄者均声称是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抓拍,可实际上这些作品都有很明显的摆拍痕迹,甚至可以上升到虐待动物的嫌疑。动物们有在自己生活圈居住、生活的权利,摄影者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创造新奇的画面效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与动物摄影的宗旨相悖,欺骗了观看者的感情,也降低了作品本身的价值。

2.2 动物栖息地被破坏

摄影爱好者深入动物栖息的环境,捕捉精彩的瞬间,给人提供欣赏美的途径,也展现出动物摄影的魅力与价值。让人们意识到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共生共存,能够唤醒人们对保护动物以及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视。

曾有过一则报道,一只小熊跟着熊妈妈爬上很高的雪坡,小熊爬得很吃力,稍微不注意就会从高处滑落,熊妈妈在坡顶干着急,最后小熊经过两次的下滑,顺着妈妈爬过的痕迹爬上了顶部。这样一段激励人心的画面难免会让观赏者心生波澜,认为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殊不知小熊和熊妈妈之所以执着地往雪坡上爬是因为无人机正追着它们,它们不得不爬上雪坡,以躲避威胁。

摄影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动物本身的意愿,不要因为追求画面效果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它们,这种行为并不能引导人们爱护动物,也并不能唤醒人们的共情,反而会被舆论指责,失去了动物摄影的意义。

2.3 动物摄影产业化

动物摄影者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深入动物的栖息地,拍摄震撼人心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付出,摄影作品才显得弥足珍贵,具有价值。而今,有些摄影者却不用东奔西走、风餐露宿,有相关机构为他们提供专供拍摄的基地。

美国有野生动物摄影基地,为摄影者提供最佳的拍摄场地和拍摄对象[4]。他们明码标价,配合摄影者训练动物做出设计好的动作,正是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让动物摄影成了一项产业,满足了那些急于求成,想要拍出大片的摄影者的需求,进而诞生了一系列的无意义作品。

动物的“天赋价值”赋予了它们不遭受或者不应遭受痛苦的权利,决定了人们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一种工具,而应该尊重它们[5]。可以允许动物摄影通过画面来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治愈、激励人们,但不打扰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3 动物摄影中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市场对动物摄影有了一定的需求,从事动物摄影的人群也随之扩大,其中虐待动物、破坏它们栖息地等伦理道德问题也逐渐显现,动物与人类的矛盾激化。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尽快提出解决对策,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3.1 提高动物摄影师的职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摄影爱好者日益增多,相关艺术奖项的陆续设立、自媒体等行业的摄影需求,促使有些动物摄影师剑走偏锋、触碰红线,为了追逐个人利益而去拍摄违背自然规律与动物天性的图片,或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动物身上,或以破坏动物栖息地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拍摄需求。

因此,建议动物摄影师在开始拍摄创作之前学习与动物生活习性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动物保护法律条例,增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在拍摄时能更好地发现动物本身的美,用镜头记录下它们最真实的画面,禁止对动物形象进行扭曲化处理,要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和本身的艺术价值,真正发挥动物摄影的积极作用。

3.2 建立动物摄影的行业规范

动物摄影是相对自由的行业,门槛也相对较低,只要有兴趣、有作品,都可以自称动物摄影师,没有一个可用于衡量是否具备动物摄影师资质的行业标准,这是造成动物摄影屡屡出现伦理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并发挥其作用或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法律规范成为动物摄影师的有力约束,让动物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有法可依,能够有效制止部分人对动物的侵扰及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为避免动物摄影师为了获得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而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相关奖项的评委也应该保持客观态度,务必证实作品的真实性,不给投机取巧者可乘之机。

4 结语

动物摄影是动物摄影师通过辛勤付出把动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攝影过程,动物摄影作品十分有意义,其不仅能够增进观看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唤醒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有利于传播公益文化。动物摄影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学习更完备的知识,为更好地创作做更完善的准备。同时,行业内也应该积极建立行业规范,加强对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视,对违反相关法律和标准的人严厉处罚,使动物摄影更加纯粹。

参考文献:

[1] 杨丹.浅析动物摄影在平面公益广告中唤起人情感的适用性[J].戏剧之家,2013(9):206-207.

[2] 刘雨柯,骆玮,熊仁国.浅叙静物摄影的表现手法——以女性玻璃器皿化妆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3):36-37.

[3]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J].大众文艺,2019(18):171-172.

[4] 骆玮,彭俊,贾文婷.探索数字媒体背景下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21-23.

[5] 徐婧.动物福利法及其理论基础[D].成都:四川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苏怡(2000—),女,河南济源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华阳(1986—),女,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猜你喜欢

信息传递
手机短信广告的传播学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运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信息服务信息传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