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影视表达方式
2021-11-30陈朵朵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后,在国家对信息网络数字化行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逐渐发展为一个信息化强国。在信息环境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大众的观影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纸媒向电视媒体更迭一样,今天网络媒体逐渐取代了电视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一部手机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影片。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私人观影时代。私人观影模式的出现及技术的成熟,催生了一种新的影视形式——互动剧。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动剧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新的影视形式如何成功推向大众,面临何种阻碍和挑战,初期作品又能提供什么经验?如能厘清以上问题,互动剧或可使影视行业的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
关键词:互动剧;影视;表达方式;交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本文以腾讯视频自制《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下文简称《佛头起源》)、芒果TV自制《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下文简称《头号嫌疑人》)、N1Studio《隐形守护者》等国内互动剧及影视化互动剧情游戏为例,探索当下互动剧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1 机遇:技术的来临
互动剧是一种在私人化观影模式和文字剧情游戏碰撞下诞生的具有高交互性的新型影视形式,观众能与自己观看的影视作品叙事文本进行交流。它通过在影片剧情节点(主角面临选择或需要作出反应性动作时)为观众提供不同选项、动作操作、关卡破解等互动形式,使观众参与到影视叙事文本中,从而进入不同的剧情分支,打造属于自己的剧情和最终结局,同时也能使观众在既定的故事中获得专属于自己的独特观感。贾云鹏等人提出:“一个交互叙事的情节就可以看作一组数据库中潜在的情节事件。观众的选择将这些潜在的情节事件实例化,并赋予其播放的顺序。这个过程反过来也在观众的脑子里建立了故事。”[1]可见,交互性与影视叙事的碰撞,无论是对观众而言,还是对影视创作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可能。
虽然互动剧对大众而言尚为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实际上互动电影的概念早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就出现了。当时捷克馆展出了一部名为《自动电影:一个男人与他的房子》的影片,影片由主持人操控播放,在剧情转折处暂停,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剧情进行选择[2]。当然,由于当时甚至连家庭化的电视观影都未普及,这种过于前卫的观影概念受限于技术载体,没能引起关注,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互动电影概念再无发展。2008年,香港林氏兄弟拍摄了全球首部互动剧《电车男追女记》,虽然在YouTube上引起了小范围关注,但同样受制于技术和传播渠道,并未成功进入大众视野。然而在互动影视受限于技术无法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剧情互动的概念在游戏领域却不断发展。20世纪末,交互式的剧情类游戏已经逐步完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及个人电子设备在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普及,追求画面质感的电子游戏和寻求创新的影视行业再次合体,开始发展和推广互动影视。2017年Steam平臺上架真人电影互动式剧情游戏《夜班》,虽然定位为游戏,上架游戏平台,但其完全以电影方式呈现,从叙事到画面完全不输普通院线电影;2018年美国有线电视网络频道HBO出品了互动剧《马赛克》,开启了由影视公司出品互动剧的先河;2019年1月,真人互动剧情游戏《隐形守护者》在Steam平台发售,这部我国首个真人影像互动剧情游戏,虽然在制作上未完全影视化,但凭借优秀的剧情和新颖的形式在国内引起了热议,将互动剧的概念扩散到了大量影视观众中[3];随后,腾讯视频自制了国内首部互动剧《佛头起源》、芒果TV推出互动剧《头号嫌疑人》……试水性质的互动剧作品在国内网络视频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因此出现了2019年为中国“互动剧元年”的说法。在有网络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撑、私人化观影模式提供传播渠道、互动剧情式游戏提供经验基础的背景下,互动剧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2 挑战:内容与形式的适配
互动剧首次打破了影视的“第四堵墙”,在真正意义上将观众代入剧情,使其成为重写剧情的参与者。“在罗兰·巴特看来,文本可以分为‘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两类。‘可读的文本以作者为中心,这种文本是封闭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规定了受众对文本的解读;‘可写的文本则是受众可以参与并丰富文本内容、文本在阅读中不断被重写的文本,这样的文本是开放性的。”[4]互动剧属于“可写的文本”,这种“可写”的参与使受众在单向给予的影视表达中获得了纸媒般的交流感,开放影视文本的创作权限,为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解读创造了可能。但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互动剧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小觑。在不同游戏中,影视观众对互动有不同的期待,互动方式会对观影连续性产生影响。当下国内外互动剧,反响较好的基本都是游戏定位作品,而影视定位作品以微剧为主,影视定位的互动剧如何承载长篇制作,素材和成本的增加是否会桎梏这种新生形式的发展?内容、形式的适配还面临诸多挑战。
2.1 题材选择
互动剧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新生影视表达,主要受众来自网络,因此大多数网络媒体公司的互动剧试水之作,题材都倾向于已有的网络IP或互动式剧情游戏常见题材,大致可分为恋爱、冒险两大类。
恋爱题材的互动剧,如《他的微笑》《拳拳四重奏》等,主要受乙女类游戏的影响,主攻女性受众。这类题材的互动剧情游戏本就与偶像剧极其接近,操作性不强,其互动都为剧情服务。因此无论从互动剧情游戏的经验还是作品的反响来看,互动剧带来的沉浸体验,都恰好契合了观众观看恋爱题材影视作品时所追求的代入感,这类题材与互动剧的适配度较高。
而冒险类题材,理论上与互动剧也有较高契合度,因为冒险类影视作品追求的也是惊险的沉浸体验。如《佛头起源》,剧情以冒险题材网剧《古董局中局》为基础,讲述1937年鉴宝大师许一诚为保护古董汉白玉佛头不落入日方之手,带领徒弟小天抢先一步进入许家古墓,拿回佛头的护宝故事。观众以许一诚视角操纵剧情走向,其中互动主要在进入古墓后对层层关卡的破解及对叛变徒弟小天的态度上,每项选择直接决定着许一诚能否顺利带佛头走出古墓。就其观感而言,相对于游戏化“失误重来”的关卡破解方式,影视观众似乎更容易被许一诚对小天的态度差异所引发的剧情分支吸引。互动微剧《头号嫌疑人》也是如此,对熟悉原综艺规则的观众而言,互动搜证的过程固然有趣,但对普通影视观众而言,不断回放寻找线索会感到疲惫,影响观感。这也是大多冒险题材互动剧应当重视的问题,影视作品毕竟不同于游戏,冒险题材虽然契合互动剧形式,但互动方式的选择还是应当服务于剧情的推进。
总体而言,互动剧在题材的选择上,更适合追求情感共鸣的题材,而将游戏的题材运用在互动剧中并不一定可行,需要进行影视化的处理以适应剧情内容和观众心理,并非简单注重可玩性即可。
2.2 互动方式
影视定位的互动剧应当如何选择互动方式的问题也值得研究。以观众为主体,影视观众对互动方式虽感到新鲜,但在观念上习惯单向接受,关注点也仍是剧情内容,不同于游戏玩家对操作抱有高期待;以影视创作为主体,大多影视叙事讲求连贯性,太过复杂或分散注意力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叙事的连贯性。影视不同于游戏,互动形式必须服务于剧情。虽然互动剧在互动方式上需借鉴互动剧情游戏,但也必须遵循影视规则。
当下互动剧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剧情分支、数值累积、关卡解谜、线索收集等。剧情分支,即观众在观看剧情时,通过在剧情节点作出选择,进入不同剧情线最终达成不同结局,这是大多数互动剧的基础互动方式。数值累积,即剧中非剧情节点出现选项,所作选择会产生不同数值,选择不会影响当下剧情,但会在数值累积达一定量时自动触发相关剧情或剧情线。这一方式多用于累计主角性格属性或积累其他角色好感度,如主角性格悲观属性过高,会触发悲观态度相关剧情,某角色对主角好感度较高,就会在主角需要的剧情节点提供帮助。关卡解谜,即出现需要破解的谜题,如解答错误就会跳转重新解谜或直接进入失败结局。线索收集,即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出现可收集的物品或线索,观众需在看剧的同时关注相关线索。这一方式在当下互动剧中使用较少,国内只有《头号嫌疑人》在原综艺规则上使用了这一互动方式。
總结这些互动方式,有两种模式值得关注。首先,剧情分支作为本质服务于叙事的互动方式,是互动剧基础的互动方式。观众达成一种结局后,通常还会对其他结局产生兴趣,重新观看进行探索。以《佛头起源》为例,其复看率达到35.5%。它的高复看率,一方面说明了受众对不同支线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与该片提供的“剧情树”功能有关。“剧情树”即树状剧情分支图谱,它可以让观众清晰了解自己的哪些选择使剧情发生了分叉,从而回到剧情节点,进行新的探索。美国奈飞公司互动剧《黑镜:潘达斯基奈》,因不支持“剧情树”图谱展示和选择节点进入剧情、只能一线到底而招致许多负面评价。同时,回顾“剧情树”也能提升观众对剧情思想的接收程度,对影片主题进行思考。以半影视化的《隐形守护者》为例,主角肖途是抗日战争时期谍报人员,剧情走向有叛变日军、投诚国民党和完成任务到达延安三条主线,而进入各主线的判定选项是藏于剧情中的,很多观众会莫名进入某一阵营,走上违背初心的道路。最后回归“剧情树”才会重获传统影视观众固有的上帝视角,看到关键选择。一次错信、一个转身都可能改变主角的命运,展现了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
其次,由于互动剧的特殊性,其制作从剧本内容到拍摄量,至少超出传统影视作品1.5~2倍。这也是当下国内作品大多只敢以微剧形式制作的原因。在国内市场化模式尚未成形的情况下,互动剧的高成本确实会让很多影视公司望而却步。自带话题和新鲜感的互动微剧只是尝试,要达到普通传统影视作品的体量且在影视市场存活是互动剧面临的极大挑战。互动方式的合理选择实际上也可为节省成本提供帮助。相较于每次选择都产生双份剧情,主线不变,只在关键触发点增加相关剧情的数值累积,可大大减少影片制作量。与剧情分支结合运用,可在内容的适配程度上产生不错的效果。《佛头起源》使用的互动方式就是关卡解谜加数值积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是许一诚四次对徒弟小天态度的数值累积,主线剧情未受太大影响,最终达成的独自出墓、被出卖葬身古墓、两人冰释前嫌共同离开这三种结局,回顾剧情后都有前因后果可循,剧情完成度较高,也贴合影视化需求,保证了影视叙事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互动剧在互动模式的选择上,一要尽量保证影视化叙事的完整连贯,让形式为剧情服务;二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和市场的发展可能。就目前而言,剧情分支和数值积累两种互动方式,是互动剧情游戏为互动剧提供的经验中最适合影视表达的。毕竟相对于花样百出的互动方式,以清晰的表达讲好故事才是影视作品的最终目的和长久发展的根基。
3 结语
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动剧未来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从出现到发展,互动剧一方面因国内网络影视行业的求新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来自市场、受众、传统影视表达习惯的阻碍和挑战。互动剧只有处理好与市场、观众以及传统表达的关系,才能抓住机遇,乘风而上。本文仅就国内互动剧试水作品暴露出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面对挑战的解决方案。互动剧的发展离不开影视行业的尝试以及受众与市场的反馈,但无论能否获得成功,它的兴起都拓展了影视表达的边界,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影视艺术可以再次借技术革新之利,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贾云鹏,蔡东娜.基于情节互动的交互性叙事形式探索[J].电影艺术,2013(3):93-101.
[2] 杜仕勇,徐莉军.互动影像作品的传播特征——以《隐形守护者》为例[J].青年记者,2019(29):96-97.
[3] 孙静.互动电影:电影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融合[J].教育传媒研究,2016(5):78-83.
[4] 贺艳.媒介技术视角下的互动剧特征研究[J].中国电视,2019(8):50-54.
作者简介:陈朵朵(1997—),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表演。